1840年至1949年中国农业增加值_种植业论文

1840—1949年中国的农业增加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加值论文,年中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0)01-0007-08

研究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必要整理能反映近代农业生产演变的整体数据,也就是,计算近百多年来中国农业生产的增加值。

进行这项工作,首先是搜集大量统计资料。但中国近代农业统计资料非常缺乏,它的基本情况是:1840-1911年清政府统治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农业生产记录。近人有以田赋推算当时亩产的,但每亩赋额变动很小,难以反映产量消长。又有先假定人均粮食占有量,根据人口变动推算粮食总产量,再除以耕地面积计算出亩产量的。珀金斯、尾上悦三等都用过这种方法。珀金斯假定人均占有粮食570市斤;(注: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868-1968.[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尾上悦三假定人均占有粮食600市斤。(注:吴慧.中国近代粮食亩产研究.[M].农业出版社,1985.)由于对人均占有粮食和对人口总数的估计出入较大,粮食总产量也出入较大;加上对粮食占用的耕地面积估计不一,亩产量也出入较大。

到了20世纪,农业生产统计资料逐渐增多,1914-1918年,有北洋政府农商部的《农商统计表》,30年代,有中央农业实验所和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进行的调查。前者调查到1936年,后者调查到1933年。东北地区,有进行到1944年的伪满的调查。抗日战争时期,有中央农业实验所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陕西、甘肃、青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宁夏15个省的报告。30年代的农产量尚有张心一、乔启明和蒋杰、费维均、巫宝三等、刘大中和叶孔嘉等人的估计材料,但多数只有一个年度的。

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上面说的大都是农业种植业(即农业中的农,也就是小农业)的资料,有的仅仅是其中粮棉油的数字。至于林业的材料,仅有1933年民国政府实业部的林木采伐量和1935年的全国森林面积估计,以及巫宝三等1933年林业净产值估计。牧业材料,则有中央农业实验所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的牲亩数量估计数,卜凯1933年的牲畜估计数,以及珀金斯1914-1918年,1931-1937年的平均估计数。副业有中央农业实验所1938年到1946年的逐年估计数,但包括范围极广,蔬菜、树木、果树、特产、养蚕、养蜂、养鱼、养家畜、纺织、编草鞋草绳、做土砖陶器、帮佣、割柴草、小商贩、木匠、裁缝等都在其内,而真正的副业——采集野生植物、捕猎野生动物反而不包括,根本无法使用。其实,当时国内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农民在农事之余也广泛进行采集、捕猎,甚至还有不少从事副业生产的专业户,如猎户等。渔业,仅有实业部1933年的渔场及渔产,1934年的海洋渔获物材料,还有侯潮海估计的1933年材料。但侯的两种估计:鱼产值和各种鱼类产值出入很大。此外,则有地方实业志和地方年鉴中的部分材料。另外,就是若干地区、几个村庄的一些零星材料。这些材料,数量不少,但难以反映农业生产的整体面貌。

总之,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统计资料的基本情况是:

1.资料极其缺乏,或者残缺不全,尤其缺少系统的、连续若干年份的、可以进行对比的资料。

2.就农林牧副渔五业来说,种植业的资料还有一些,牧业资料不多;林、渔的资料只有20世纪30年代一二个年份的;副业资料则根本没有。

3.从时间顺序来说,19世纪的资料只有个别产品个别年份的估计数。20世纪的资料较多,但多为三四十年代的,一二十年代的资料很少。

4.资料大多为估计数,由于估计的人观点不同,同一对象、同一年代的数字,往往有几个,而且差别很大。

鉴于上述情况,要整理比较系统的近代农业生产增加值,困难很大。我们一时无法整理从1840-1949年历年的数字,也不能整理隔五年或十年的资料,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整理若干关键年份的资料,以观察近代农业生产增长的一般趋势,其中有些年份的部分资料,并且是以邻近年份代替的。这些关键年份是: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一年)、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的一年)、1911年(清朝末年)、1920年(产量最低的一年)、1933年(资料较多,可以详细计算的一年)、1936年(抗日战争前一年,经济比较正常)、1946年(抗战结束后一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年)。我们整理的资料,以1933年为基础,其他有些年份的有些资料,是根据1933年的数字推算的。为了使资料可比,我们统一采用了1933年的生产者价格,这一年的价格资料较为齐全。在整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及步骤:

1.把现有的带有连续性的比较成系列的统计资料集中起来,加以排列、对比。这主要是种植业资料和牧业资料。

2.对上述资料加以比较研究,考虑了近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以及同解放后发展趋势的衔接,决定取舍。例如,20世纪30年代粮棉油烟等种植业产品的产量,主要以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的有关数字为基础。它根据中央农业实验所的《农情报告》并有所调整,同解放后统计的有关数字,可以合理衔接,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再如牧业生产数字,则以中央农业实验所的估计数字为基础,这是连续几年的数字,比单一年份的数字较为系统。这些数字,就作为基础资料。

3.进一步广泛搜集资料。我们主要浏览了章有义、李文治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选辑》第一、二、三辑;冯和法主编:《中国农村经济资料》正、续编;许涤新、吴永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巫宝三等:《中国国民所得,1933年》;刘大中、叶孔嘉:《中国大陆的国民收入和经济发展》(英文本);孙公度:《二十世纪满州之经济发展》(英文本);清庆瑞:《抗战时期的经济》;居之芬主编:《日本对华北经济的掠夺和统制》;财政部《中国农民负担史》编委会:《中国农民负担史》第一、二、三卷;钱亦石:《中国近代经济史》等书籍,《东方杂志》、《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看这些资料,主要为了深入了解近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并摘取其中有关数字。

4.根据广泛搜集的资料,对基础资料加以补充。例如,19世纪的粮棉油烟数字,根据《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中的估计数;1949年的粮棉油烟数字,根据农业部计划局《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农业统计资料汇编》。这些数字,一般能与基础资料衔接。1920年的畜禽数字,以珀金斯估计的1914-1918年的平均数代替;1949年的畜禽数字,据国家统计局:《奋进的四十年》。等等。

5.进行估算,补足缺口。按照上述办法处理,仍有不少资料付缺,只能根据有关数字估算。估算分几种情况进行:

(1)种植业产品数字

一是根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各种作物占作物面积百分比的变动》(1904-1933年)表中某种作物占作物面积的百分比,计算该种作物占用的耕地面积,但该表各种作物占作物面积百分比之和过大,有的达到了238。因此,只能计算以1933年为100的相对数,再以1933年的某种作物的产量推算其他年份该种作物的产量。例如,油菜籽产量的推算过程如下(1840年油菜籽占耕地面积是个估计数,1894年则以1904-1909年代替):

表1

耕在总*

油菜籽占 油菜籽

面积 耕地面积 面积以1933 产量

(亿亩) (%) (亿亩) 年为100

(千市担)

18409.68 10

0.97

26.111010

1894

11.90 15

1.78

47.820164

1911

12.68 15

1.90

51.121557

1920

12.80 21

2.69

72.330500

1933

13.30 28

3.72 100.042185

*我们计算增加值时,从地面积的纷纭数字中,选择各年耕地面积统计数字为:1840年,9.68亿亩;1894年,11.90亿亩;1911年,12.68亿亩;1920年,12.80亿亩;1933年,13.30亿亩;1936年,13.50亿亩;1946年,14611亿亩。

二是根据生产趋势推算。1840年的大豆产量、甘蔗产量即按此推算。

(2)畜禽数字

1920年、1933年、1936年、1949年有畜禽数字,可据以计算产值。但家畜年份产值只能按增长增重量计算,我们的折算方法是,牛按头数总值的1/3.2计算;马、骡、驴按1/4,羊按1/2.5,猪按1/1.25计算。对1840年、1894年、1911年的猪、鸡、鸭、鹅及禽蛋的的产值,据人口指数(注:我们重新选择和估算的几个关键年份的人口数字为:1840年,4.00亿;1894年,4.35亿;1911年,4.24亿;1920年,4.47亿;1933年,4.90亿;1930年,5.00亿;1946年,5.27亿。)推算;牛、马、骡、驴、羊的产值,按耕地指数推算。

种植业及牧业的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87%-91%。因此,对种植业和牧业的缺项数字我们作了比较细致的估算。由于资料基础还好,也可能做得比较细致。

(3)林业、渔业数字

1933年、1936年的林业产值,分别占粮棉油烟茶产值合计的3.86%和3.82%,其余各年,根据生产趋势,作了粗略的估算。

渔业产值,1933年占粮棉油烟茶产值合计的3.2%。以此为基础,根据生产趋势,对各年渔业产值,作了粗略的估算。

(4)副业数字

根据1949-1952年统计的副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对历年的副业产值,根据生产情况,作了粗略的估算。

林、副、渔业因缺乏资料,只能进行大体的估算。这三业的增加值,约占农业增加值的9%-13%。估计虽有出入,也不致影响全局。

6.价格。1933年的生产者价格统一计算。计算价格的高低,对增加值影响很大。1933年的生产者价格,主要有巫宝三等采用的和刘大中、叶孔嘉采用的。刘、叶采用的,失之偏高,有的竟高于上海市场的价格;巫等采用的,又失之偏低。我们基本上采取了两者的平均数,有些产品则根据批发价格减去从生产地到批发地的运价进行重估。如下:

表2

元/市担 元/头

粮食(混合平均价) 2.841

牛36.20

棉花

28.50马49.40

大豆3.34骡68.20

油菜籽 5.20驴28.00

芝麻5.88羊 3.50

花生4.55猪17.40

烟叶

17.00鸡 0.60

甘庶0.45鸭 0.80

鸦片 960.00鹅 1.80

茶叶

25.70

蚕茧

25.00

我们的计算,包括以下产品:

种植业:粮食(稻、小麦、高粱、小米、玉米、其他杂粮、薯类)、棉、油料(大豆、油菜籽、芝麻、花生、棉籽)、烟叶、甘蔗、鸦片、茶叶。

林业:竹木采伐、林产品、人造林木生产量。

牧业:牛、马、骡、驴、羊、猪、鸡、鸭、鹅、禽蛋、蚕茧。

副业:采集野生植物、捕猎野生动物。

渔业:海洋及江河湖泊捕捞。

为求计算方便,我们先计算农业总产值,从总产值中减去生产成本(不包括折旧),即为农业增加值。

以上共34种(类)产品。

其中,种植业的产品产量如下:

表3 单位:市担

1840 1894 1911192019331936 1946 1949

粮食 2168000 2357597 2406200 1879743 2729616 2774000 2381400 2161900

棉花

9630 9981 78896750

11826

17357 7430 8900

大豆

53334959061231

85296 238805

203086168000

101700

油菜籽 11010

2016421557

30500

42185

49625 6456914700

芝麻

4677 7731821416429

19328

17360 14428 6500

花生

79214466247587

42591

60931

53940 4483225400

烟叶

3840 48006228 7656

12745

12865 12992 860

甘蔗 36522

254036

321779 270972 238715 238715177825

169643

鸦片— 390 876187.7876 876

292 116.8

茶叶

25834843 4082332049504500 2192 820

畜禽头数及蚕茧产量如下:

1.畜禽头数

表4 单位:千头

1920

19331936

1946

1949

23000 38672

38225 32088 43926

5000

84307974

4967

1437

44944542

2828} 16094

3563

11137

11046 6847

26400 62485

56775 37086 42350

63500 73712

67701 55605 57750

229917 287396 254095 191652 227618

56285 70356

57905 56187 55722

8936

14893

10719 6678

11795

2.蚕茧产量

表5 单位:千市担

1840 1152 19333220

1894 2918 19363220

1911 3724 19461044

1920 4529 1949860

对1933年的产值,由于资料比较集中,我们另外进行了全额计算。以1933年34种(类)产品的计算结果与之比较,林业、副业、渔业为全部各该业的总产值;种植业占1933年种植业总产值的80.3%;牧业占1933年牧业总产值的99.1%。我们姑以同一比例推算历年种植业和牧业的总产值,则历年农业总产值如下(单位:千元):

表6

种植业林业 牧业

副业

渔业 农业总产值

1840

86006851508401503379603361 158885 11017150

1894

10254247

1903801550311693685 198086 12886709

1911

11044492

2403041775036785306 212033 14057171

1920

84797142119441821767907407 182778 11603610

1933

13552793

38006224213211082711314927 17751814

1936

13764631

35178322469261099321305811 17768472

1946

10998614

29298517632591013206255835 14323899

1949

89955312429421964668840145 212137 12253423

我们对1933年的增加值进行了比较周密的估计,对生产成本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计算,种植业的生产成本,占其产值的12.3%。林业的生产成本占其产值的2.1%,牧业蚕茧的生产成本占其产值的5%;畜禽占其产值的3.5%。畜禽产值中包括力畜在内,在种植业成本中未加扣除,此外应予扣除:马、骡、驴全部扣除;牛按产值的80%扣除。副业的生产成本,以占其产值的8%扣除。渔业的生产成本,以占其产值的10%扣除。我们姑按上述同一比例,计算历年的生产成本,并在产值中扣除。计算结果,各业的增加值如下(单位:千元):

表7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渔业 农业增加值

1840 7542801 147672804386 555092 142996 9192947

1894 8992975 186382788157 638190 178277 10783981

1911 9686019 235258930197 722482 190830 11764786

1920 7436709 207493971505 834814 164500 9615021

1933 118814223718661076353996094 283434 14609169

1936 12071581344396961384 1011375275230 14663966

1946 9645784 286832742340 932150 230251 11837357

1949 7889081 237780780061 772933 190923 9870778

计算结果目前在国内是少见的,无从与有关资料进行比较。但1933年的国民收入(注:国民收入是增加值再减去折旧,近代中国农业中折旧很少,可以视同增加值。)其他学者也有计算,试作比较如下:

表8

1933年农业 以我们的

增加值 计算为100

巫宝三等 1227091784.0

刘大中、叶孔嘉21170000144.9

我们 14609169100.0

差别如此之大,主要问题一是价格估计不同,对此,前面已有述及;二是产量相差甚大。我们估计(100)的1933年农作物产量与巫宝三等和刘大中、叶孔嘉的估计比较如下(单位:千市担):

表9

刘大中、

巫宝三等

叶孔嘉 我们

巫等 刘、叶

粮食 363612633767002729616133.2 123.7

棉花 15403 19000 11826 130.2 160.7

大豆 171999 236000 238805 72.0

99.0

油菜籽37832 42000 42185 89.7

99.6

芝麻 11065 19300 19328 57.2

99.9

花生 46056 66900 60931 75.6

109.8

我们认为,我们采用的产量和价格是比较合理的。我们的计算结果,是与中国近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相符合的。

从计算结果看,1840-1949年,中国农业生产发展很慢并走向衰落。110年间农业增加值从92亿元增长为99亿元,仅增长7.4%。这期间又可分为几个段落:

从1840-1894年,增长17.3%,平均年增长0.3%。

从1894-1911年,增长9.1%,平均年增长0.5%。

从1911-1936年,增长24.6%,平均年增长0.9%。

从1936-1946年,经过抗日战争,农业生产下降19.3%,平均年下降2.1%。

从1946-1949年,经过解放战争,农业生产再下降16.6%,平均年下降5.9%。

农业生产发展很慢,主要是受生产关系的束缚。加上战事频仍和灾荒不断,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分别粮食,棉花和油料(注:包括大豆、油菜籽、芝麻、花生。)等经济作物来看,历年产量的变化,呈如下趋势:

表10 单位:万市担

粮食 棉花 油料

1840216800 963 2894

1894235760 998 12214

1911240620 789 13859

1920187794 675 17482

1933272962 118336127

1936277400 173632402

1946238140 743 29183

1949216190 890 14830

1936年为1894年%117.7173.9265.3

1949年为1936年% 77.9 51.3 45.8

1936年比1894年,粮食作物增长17.7%;棉花、油料增长要快得多,前者增长73.9%,后者增长165.3%。

这些作物产量的增长,不是由于单产提高,无论是许道夫和珀金斯的估计,粮食单产都是下降的,(注:据吴承明.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考察[M].他是根据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和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中译本,以及农业部计划司《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农业生产资料汇编》中的总产量除以种植面积计算的.)棉花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下降了:

表11 单位:市斤/市亩

1914-1918 1931-1937 1949(农业部计划司)

许道夫210.6 203.9

粮食珀金斯198.4 192.9 141.8

许道夫— 28.5

棉花珀金斯23.0

23.8 21.4

许道夫— 137.6

油料珀金斯142.9 99.0 83.0

这里的单产,1914-1918年是靠估计得出的,1931-1937年才有选点调查。但调查的结果却有显著的差别。如稻谷,中央农业实验所为342市斤,卜凯为446市斤,珀金斯则为359市斤;小麦,中央农业实验所为141市斤,卜凯为144市斤,珀金斯为114市斤。

以我们计算的资料按照许道夫估计的种植面积计算单产,也是下降的:

表12

总产量 种植面积 单产

(万市担) (万市亩) (市斤)

粮240620

88354

272

1914-1918 棉789 267829

油138598882156

粮272962

118363 231

1931-1937 棉1183 564721

油3612723440

154

粮216190

152460 142

1949

棉890 415521

油1483017872

83

这里1914-1918年的平均总产量,是以1911年代替的;1931-1937年的平均总产量,用的是1933年的产量。1949年的种植面积,据《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农业生产统计资料汇编》。

单产下降而总产量增加,是由于种植面积扩大。近代粮食作物和棉花、油料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动如下表:(注:据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C],珀金斯.中国发展的发展,1368-1968[M]及农业部计划司.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农业生产统计资料汇编[C].)

中国近代荒地数量颇巨,据民国政府内政部统计,1936年苏浙等20省563县有荒地65743万市亩。1935年该部《内政公报》荒地统计表内所载27省733县为42080万市亩。当时全国荒地面积至少应有6亿市亩,其中可供耕种者即以半数计,亦在3亿市亩以上(注:陈植.非常时期我国农业应有之调整[J].《东方杂志》第35卷,第5号(1938年3月1日)。)。扩大耕地面积潜力很大。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有所扩大,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在粮棉油合计中所占比重是下降的:由20世纪10年代的87%-88%下降到30年代的80%-81%。1936年以前,棉花、油料、烟叶等经济作物的产值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合计产值中的比重,一直是上升的。

表14

单位:千元

粮食 棉花 油料 烟叶 合计经济作物的比重(%)

1840 6159288274455

13860665280 6637629

7.2

1894 6697933284459

51915481600 7583146

11.7

1911 6836014224837

5814271058767748154

11.8

1920 5340350192350

7332811301526396133

16.2

1933 7754050337041

1407855

2166659715611

20.2

1936 7880934494675

1283862187059878175

20.2

1946 6765557211755

1185702

2208648383878

19.3

1949 6141958253650

56990814620 6980136

12.0

经济作物的比重从1840年的7.2%上升到1936年的20.2%。抗日战争特别是解放战争期间,情况才有所改变。

但粮食作物,除1920年减产外,从鸦片战争到抗战前夕,产量逐年都有所增长,1936年达到最高峰。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大致与人口增长率相称。近代中国粮食的人均占有量如下:

表15

粮食总产量

人口平均每人占

(万市担) (万人) 有量(市斤)

1840 216800 40000 542

1894 235700 43500 542

1933 272962 49000 557

1936 277400 50000 555

1946 238140 52736 476

农业构成的变化,是外国势力侵入中国农村的结果。外国势力侵入中国农村后,中国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与国外的需要和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早期发展的经济作物,如蓝靛、甘蔗、荼等,由于国际市场的竞争而衰落了;另外一些经济作物,如棉花、大豆、花生、烟叶等,由于国外的需要而发展了。投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注: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C].):

表16

农产品出口(千元) 占出口总值比重(%)

1873 2866 2.6

1893 28423 15.6

1903 89496 29.8

1910 23197539.1

1920 30704736.4

1930 62828545.1

1936 31103744.1

由于农业生产发展滞缓,加上各种势力的剥削与掠夺,中国农民负担益加重,收入日益减少,生计日益困难。副业生产是近代中国农民在耕地不足、负担过重情况下维持生活的重要来源。农民负担愈重,收入愈少,副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愈高。农民为了活命,不得不以副业生产弥补不足。副业收入在种植业收入中的比重,是随着农村经济不景气而日益增长的:

表17

副业增加值占

副业增加值 种植业增加值 种植业增加植

(千元) (千元)比重(%)

1840 255092 7542801

7.4

1894 638190 8992795

7.1

1911 722482 9686019

7.5

1920 834814 7436709

11.2

1933 996094 11881422 8.4

1936 101137512071581 8.4

1946 932150 9645784

9.7

1949 772933 7889081

9.8

至于种植业和牧业的关系,似无明显规律,一般在种植收入的7.5%-13%,总的趋势是下降的:

表18

牧业增加值占种植业

牧业增加值(千元) 增加值比重(%)

1840 80438610.7

1894 7881578.8

1911 9301979.6

1920 97150513.1

1933 1076353

9.1

1936 9613848.4

1946 7423407.7

1949 7800617.9

收稿日期:1999-06-18

标签:;  ;  ;  ;  ;  ;  ;  

1840年至1949年中国农业增加值_种植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