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伤保险差异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民工论文,工伤保险论文,差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民工工伤保险的行业差距较为显著。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获得工伤保险的概率高,然而,在建筑业这样的高风险行业中,农民工参与工伤保险的概率却明显较低,工伤保险是保证劳动者劳动安全的重要保险之一,这种行业间明显的参保差距反映了部分行业劳动保障状况过差,行业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的现实。
不同职业的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从事生产和运输工作的农民工以及专业技术人员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工伤保险,然而从事商业和服务业的农民工获得工伤保险的概率则偏低。商业与服务业工作的农民工同样有较高的受伤和罹患职业病的风险,其劳动安全应该得到重视。
男女农民工在工伤保险参保机会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行业差别和职业性别隔离导致的,女性农民工更多聚集在低收入、低保障水平的行业及职业中,导致其工伤保险的覆盖率要显著低于男性。这说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性别差异更多是由“结构性因素”所导致的。
不同行业由于在从业者人力资本、生产过程和产品市场等方面存在差别,就业条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差距,而行业中的职业差异也会使得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情况更加多样化。然而,这种行业和职业的差异是应该建立在保证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基础之上的。过于明显的行业、职业差距不仅反映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初次分配体制不完善,而且说明某些行业或者职业的劳动者劳动权益的受损,而这些劳动者劳动权益的长期受损势必会引起这些行业和职业的人力资本流失,从而影响产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并且,在劳动者工伤保险行业集聚与职业隔离的基础上,劳动者的性别不同还会加剧这种不平等,使得很大一部分女性农民工不能得到良好的社会保障,损害了农民工整体的社会保障权益,加剧了不同群体间的不公平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完善基于社会统筹的工伤保险制度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尤为重要,国家和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以保障农民工、尤其是女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使其在受到伤害后能够得到应得的补偿。
原题《行业集聚以及职业隔离:农民工工伤保险性别差异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