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生入学后,细心的教师就会慢慢地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存在着的差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大,经过阶段性的教学后,学生之间的差距更加明显。究其原因,这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也与学生自身的素质存在着较大差异有关,如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智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别。面对学生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用“一刀切”的“一层教学法”就存在着许多弊端: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对于课堂内容一听就懂,课堂练习轻而易举,没有机会进一步提高,每天“吃不饱”;部分基础差的学生,课堂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学过的知识未消化吸收,新的内容又硬塞进来,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加剧了吸收的“两极分化”。而“分层教学法”却能弥补传统“一层教学法”的不足,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教学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提高。
一、“分层教学”是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是在共同的教学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培养下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分成不同的几组,再根据分组情况在班级教学中制定相应的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学过程层次化、作业布置层次化、效果评价层次化。通过教学要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使优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并使低层次的学生逐步提高,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1.科学分组。对新接班的学生,教师要认真研究,通过批改作业、观察、谈话、个案分析、调查测验等多种形式准确测出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需要方面的差异、基本功方面的差异;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小组),把那些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且具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分为“高”层次,把基础较好、思维较活跃但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分为“中”层次,把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分为“低”层次,但无需把“某某”分在哪一层次告诉学生,只要教师记住即可。
2.分层设计习题。由于分层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因此教材和进度都是统一的。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每课时的习题设计和章节的考核手段上。设计系统的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践证明,学生对新学的基本概念往往是模糊的,而且同以往学过的有些概念相混淆,因此必须经过教师对例题的讲解、学生对练习的实施,才能初步弄清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区分类似的概念,从而真正地学到新概念及应用中的技能和技巧。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对每课时的习题做精心的设计,尽量做到每道习题都向着能实践的具体目标。习题的具体安排,要忠于教学大纲,忠于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复习题,不要抛开教材而另作一套,也不要搞题海战术,而且应参照练习册中的习题适当地进行安排和充实。以六年级义务教育教材《数学》第十一册《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为例,习题的层次作如下设计:
第一层练习题:(1)列式计算:①一个数的3/8是36,这个数是多少?②一个数的2/5是5/8,求这个数。③多少千克的3/7是4/5千克?④多少千米的35%是50千米?(2)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上半年生产小轿车15000辆,正好完成全年任务的5/9,全年计划生产小轿车多少辆?
第二层练习题:在基本熟悉解题步骤的同时,加深理解(先用线段图表示,再解题)。(1)列式计算:①多少吨的5/12是4.5吨?②多少千米的35%是70千米?(2)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48千米,占全长的4/5。这条路长多少千米?
在学生训练时,教师及时巡视、及时反馈,加强对中、低层次学生的辅导。对低层次的学生,课后要尽可能多地进行面对面辅导。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可由高层次学生帮助低层次的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布置作业时,可布置必须完成的基础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巩固需求。
三、分层进行的评价方法
分层教学必须让评价贯穿始终,因为及时的反馈评价有利于了解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及其需要,并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分层教学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情感体验,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个部分。在评价中要注重学生全面考察,不局限答案,鼓励学生求异创新,采用总分、进步分、等级分和评语相结合的形式,侧重从学生自信心、情感、创造性方面鼓励学生,培养其自我评价的能力,鼓励他们分析自己的成绩,关注反馈信息,在考评中增进自我认识,从而不断总结、反思、调节和提高。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信息,给学生成功的机会,令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自觉、自愿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尽量完成高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地实现个性发展。它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5.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是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难度极大。其次是增加了教师备课难度。
论文作者:解志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
标签:学生论文; 层次论文; 教师论文; 千米论文; 习题论文; 评价论文; 课堂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7月总第2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