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的沟通_沟通论文

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的沟通_沟通论文

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亲子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长说,孩子大了,不知道他们心里面想什么,难管;孩子说,家长忙来忙去,不关心我们,懒得和他们说。在家里,各人做各人的事,各自为政缺少联系。家庭中,夫妻之间要沟通,亲子之间要沟通。不沟通,家庭就像一盘散沙;不沟通,情感就像一片荒漠;不沟通,就造成心理上的“冷暴力”。

      曾经有位学生家长觉察到儿子好像谈恋爱了,为寻求证据,于是寻找机会查看儿子的手机,几次三番借故走进儿子房间,一会要帮他理房间,一会要帮他洗衣服,一会在房间里找东西,就是为了拿到儿子的手机。结果,搞得儿子很生气:“妈妈,你到底要知道什么?”继而和母亲大吵一架。其实,做母亲的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儿子坐下来好好谈谈,通过沟通了解真相,减缓莫名的焦虑;孩子此时也正需要家长指点迷津,走出困惑。

      家长会说,我问他就会告诉我吗?他撒谎怎么办?他不肯说怎么办?孩子撒谎是一回事、拒绝回答是一回事,而家长有没有真正关心他、尊重他又是一回事。如果家长不信任孩子,就得不到真相;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就得不到敬重。身为家长,在家庭沟通这件事上占据“主动权”,和孩子的沟通就像每天吃饭睡觉,是家长的例行公事。如果缺乏沟通,孩子的心里面就会渐渐干涸。我观察研究过学校里的学生:喜欢喋喋不休讲话的学生,一类是家长本身说话啰嗦,潜移默化,孩子也养成此种习惯;另一类是家里没有说话机会的学生,在学校里进行补偿,拼命讲话近似宣泄。

      那么,我们家长如何与子女进行沟通呢?简单地说,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你和孩子一起“摆事实”,既表明了客观看待问题的态度又寻找到沟通的“话题”;“讲道理”,关键是在如何讲,家长们擅长“道理”,但往往不注意“讲”的方式,使得教育事倍功半。

      在跟孩子摆事实之前,家长如何看待“事实”很重要。家长的心态决定了“事实”的色彩,生活中没有“坏孩子”,没有“笨孩子”,家长习惯用好的心态去看,才能找到孩子的优势、长处。美国有个成功的棒球选手到监狱里进行演讲,之后和犯人交流。有个犯人问他:“你是怎么爱上打棒球的?”棒球手说:“小时候,我拿石块砸坏了邻居的玻璃窗,我父亲说,照我这样干下去,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棒球选手。”犯人感叹到:“我小时候也拿石块砸坏了邻居的玻璃窗,但是我的父亲说,像我这样干下去,一定会进监狱。于是,我现在就在这儿了。”家长的眼光决定了孩子的前途。

      “摆事实”不是借题发挥,而是就事论事。孩子最怕新账老账一齐算,从此背上一层又一层的枷锁,没有出头之日,看不到希望怎么会有动力。做家长的容易只看到毛病看不到成绩。孩子考了97分,家长问:“为什么不考100分?”眼睛盯着少掉的3分;就算考了100分,家长会说:“班级里有好几个100分,不稀奇。”那么到底要考到多少分数,家长才会满意?孩子觉得不管我怎么努力,家长都不会满意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的学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本来值得赞赏的机会就不多,稍稍有起色,却被家长三下五除二给压制了,还美其名曰“严格教育”。其实孩子最在乎父母的肯定,我有个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开开小差睡睡觉常有,有次课堂小测验得了95分,他拿到卷子激动地说:“一定要妈妈看看,我还能考90分以上!”可想而知,孩子不是不要进步而是缺少前进的动力。一旦有机会,他们一定不负众望,没有动力就没有进步。所以,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摆事实的目的是肯定孩子的成绩与进步,指出孩子的缺点与不足。

      家长通过“摆事实”告诉孩子,“你做错了,错在哪里”,我批评你是因为你的错误,我为你的错误感到难过,但是我依然爱你,支持你,期待你做得更好。“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应放手让孩子尝试一下,支持孩子实施自己合情合理的想法,让孩子在现实的考验中成长。就像爱迪生说:“我们不经历99次的错误,怎么能得到第100次的成功。”家长的信任与尊重,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动力,是他们最珍贵的财富。

      父母用过来人的“经验”分析问题,讲道理,一让孩子知道家长关心他,二让孩子从父母的人生经验中得到启示,让孩子少走弯路。家长协助孩子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听听孩子自己的见解,只做孩子顾问,不做孩子的主宰。因为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是好意见,青少年大都不喜欢听。因此,父母应做孩子的顾问、盟友,讨论一下可行的方案,适当地表示支持,而不要做经理人,包办代替。有位父亲让孩子去推院子里的大石头,小男孩用脚踢、用手推、用棍子撬,都无济于事,对父亲说:“我已经用尽办法了,可是无能为力。”父亲问:“你每一种办法都试过了吗?”孩子说:“是的”,“没有。我站在你的身边,你却没有向我求助。”父母永远是孩子的坚强后盾,向父母求助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讲道理的沟通,不是说教、不是命令,而是尊重。当发生问题时,家长不要先下判断,要听听孩子怎么想、怎么讲,要了解真相也要了解感受。有个小学生在学校打架,回到家又被爸爸打了一顿,理由是小孩不学好,只会打架闯祸。后来家长才知道儿子是因为同学瞧不起自己的爸爸才动手打架的,家长只好对孩子说:“儿子,打架是不对的,但是你维护爸爸的心是对的,我们以后用其他办法来解决吧。”家长对待孩子的问题,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孩子一不是商品,没有人替你售后服务,出现情况,家长要冷静想办法;二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不可能按照你的意愿来塑造,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一把钥匙解一把锁”,解开孩子的心结,亲子间的沟通是有效的途径。

      孩子们不喜欢的沟通方式:

      1.老生常谈

      父母一开腔就提“陈谷子烂芝麻”,还动不动提起自己小时候,事实是社会已经飞速发展了一大截,孩子会反感父母停滞不前。

      2.只说其“坏”处,不说其“好”处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和肯定,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好土壤。家长的评价很重要,“一棍子打死”的评价,对孩子是很大的伤害。“哀莫大于心死”,爸妈都说我不行了,我还有什么指望呢。

      3.盲目比较

      “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对着自己的孩子唉声叹气。“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自己的孩子要一分为二,知其所长知其所短。家长看自己的孩子要常看常新,“做父母的学问”要研究一辈子。

      家庭沟通中家长应该怎么说?说什么?

      1.放低身段,说说真话——取得彼此信任

      多从孩子角度考虑问题,尽可能地让孩子明白父母始终是关心和接纳他们的。和孩子说说自己的成功、说说自己的失败,说说自己的奋斗、说说自己的困惑。让孩子了解我们家长也是必要的,因为是一家人。不要对孩子无所不问。父母提问过多,很难使孩子讲心里话。青少年通常不会把很多有关自己的事告诉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这样,你应该把孩子告诉你的任何事情都视为礼物,加以珍视。

      2.推心置腹,说说心里话——获得温暖和支持

      “将心比心”、“以情动人”是沟通的诀窍。不要以为孩子什么也帮不了你,就把他们拒绝在自己的心灵之外。其实,孩子愿意分担家长的开心与烦恼。有个男生曾经告诉我一件事:一天,爸爸出席了一个葬礼心情低落地回到家里,跟我说:“陪我在沙发上坐一会儿。”我走过去,坐下来。爸爸也不看着我,只是一个劲地自顾自说,说他父亲早逝自己如何早早挑起家庭重担,说他人到中年照顾一家老小如何疲惫,说着说着,夜深了,爸爸关照我早点睡吧。我一晚没睡好,我以前总认为爸爸只是挣钱养家,不关心我和妈妈,从没想过他的压力。那晚我下定决心,从今后做一个爸爸期望的儿子。家,是一个让人温暖的地方,是一个让人依靠的地方。沟通可以把家人之间的力量彼此连接起来,让我们更强大。一个人只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关怀,他才能够走得更远。

      3.亦庄亦谐,说说幽默话——营造沟通气氛

      父母要设法让孩子觉得“沟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让家里时时刻刻都有一种“聆听的气氛”。如果孩子提出对话的请求,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就会来找父母商谈。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方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如利用共聚晚餐的机会,父子一起运动,母女一起购物,在生活中留心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受重视。

      4.身体力行,沟通于无声处

      家长对孩子有要求,孩子对家长也有期待。有个笑话,有小学生造句:夜深了,妈妈还在搓麻将,爸爸还在上网。家长说,造句含义不深刻,小学生改为:夜深了,妈妈还在赌博,爸爸还在网恋。家庭教育,家长们“以身作则”很重要。

      其实,一个拥抱,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亲子之间心领神会。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孩子与父母之间存在天生的血缘关系,因而更容易建立起亲密、依恋的关系。亲密的亲子关系发展了彼此间的信任,亲子间的依恋提供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家长和孩子在彼此的期待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标签:;  ;  ;  ;  ;  

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的沟通_沟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