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弗洛姆的自由理想论文

浅谈弗洛姆的自由理想论文

浅谈弗洛姆的自由理想

肖宇恒*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对西方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仍然是当前哲学界的热点和焦点。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埃里希·弗洛姆从人格结构和社会心理机制的角度批判了现代人的自由困境。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文主义的同时,也为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20世纪人类文化的演变提供了典型的范例。本文从弗洛姆精神分析的心理学角度分析弗洛姆人本主义自由思想对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把握,以及对于自由产生孤立的两种选择。弗洛姆的自由主义思想建立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基础之上,是马克思人本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它所倡导的积极自由的思想对当今社会有着非常深刻的借鉴。

关键词: 逃避自由;积极自由;异化;孤立

一、弗洛姆自由思想的基本观点

(一)两种自由: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弗洛姆在《逃离自由》中所讨论的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是建立在现代人类自由的两个方面。简单的说就是,自由一方面是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增强,使个人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人越来越独立、自主,越具有批判精神,他就越会变得孤立,孤独和恐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摆脱了中世纪传统关系的束缚并获得自由,即让个人具有新的独立意识。但与此同时,他会感到孤独和孤立,然后充满焦虑和怀疑,并被迫向新的权威投降,从事强迫性的非理想活动。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在获得自由之后,将陷入孤立的不安和无能为力状态。因此,我们将看到个人无法忍受这种孤立。同样由于他的孤立,他与世界的融合被打破了。为了生存,个人开始逃避自由——消极的自由。个人摆脱了束缚又不得不被套上新的枷锁,但是这与之前中世纪的束缚不同。中世纪的个人没有意识到个体的自我,而消极的自由是以牺牲自我的完整性去寻找自由后脆弱的安全。

弗洛姆在找到现代人逃避自由这个恶性的循环,所有摆脱束缚的个体会因孤独孤立从而逃避到新的束缚中。这是否是一种必然性?弗洛姆在他的书《逃离自由》的序言中给了我们答案。他说,自由的人不能忍受这种孤立,但他有两种选择,或逃避自由的负担,重新建立依赖和臣服关系;或继续前进,努力在人的独一无二性和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实现积极的自由。他坚信这种积极自由的存在,获得自由的过程并非是恶性循环,人可以有自由、有批判精神、独立,但其并不孤独、疑虑重重,且是人类的有机组成部分。获得这种自由取决于自我的实现,而依赖的人应该是你自己。尽管弗洛姆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但自我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意识形态活动,它也是通过实现所有人的个性和积极表达他们的情感和理性潜力来实现的。而且弗洛姆告诉我们这个潜能的激发人人都可以实现,但是人人都只是具有这种可能性,只有在表达出来的时候才是真实的。用弗洛姆的话来说是:积极的自由在于全面而完整的人格的自发活动。

(二)两种心理:受虐心理和施虐心理

我们在上述中已讨论了逃避自由机制出现的原因,即摆脱旧束缚却面临孤立的恐惧状态而不得不抛弃自我的完整性进入新的束缚这样的恶性循环。我们分析个人心理冲破束缚获得自由的状态,而个人心理和社会心理有着不可阻断的关系,在反映社会心理学时,它是法西斯主义的极权主义病态社会特征。

厦门某码头胸墙面层混凝土裂缝预防及控制措施…………………………………………………… 杨志文(10-189)

逃避自由机制源于个人孤独、孤立造成的不安全感。弗洛姆指出了解决这种自由不安全的两条道路,即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但积极自由仍然是弗洛姆对未来乐观的希望。现代人的选择主要是选择这种消极自由。“放弃个人自我的独立倾向,欲使自我与自我之外的某人或是某物合为一体,以便获得个人自我所缺乏的力量。”个体在获得自由的同时打破了与这个世界的一体性,而依附于自我之外的某人某物是其心理上获得安慰的方式,并以此认为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保持与世界的一体性,远离孤独孤立的不安全的状态。这种逃离自由机制会形成一个依赖方和一个被依赖方,即渴望被支配或掌控,即我们要谈到的受虐——施虐心理。这两种心理倾向,其实质上都是对自我孤立的无法忍受的逃避。

1.2.3 遥感信息提取。鉴于乌伦古河流域地貌类型相对单一,植被指数最大值与最小值较均一且像元值易寻找,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综合了EVI、DVI和DDV等算法的优点,可间接反映地表植被长势和生长量,且与植被覆盖分布密度存在线性关系。该研究采用NDVI进行研究区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

2.施虐心理,从其本质上讲,并非是要折磨他人使之痛苦而获得快感的欲望。弗洛姆的实验研究,观察许多形式的施虐受虐可归因于一种基本的冲动,即完全支配另一个人,渴望依赖存在。这种心理上的人渴望主宰他人,使其成为他们意志的奴隶,成为他人的绝对主人。而我们所了解的羞辱、打骂只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

章学诚的治学思想,是其成就学术功绩的重要前提,也对后世学界有重大影响。今天,我们研究章学诚的治学思想,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学术文化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的机制下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重占有的生活模式”和“重生存的生活模式”。他引用了两位诗人对墙壁裂缝中的花朵的反应,来说明这两种对生活的态度。一位英国诗人写到:墙上的裂缝里有一朵花,我把它取下来。这朵花在你手中,如果你能理解你是什么,根须和一切,其中的一切,那么我就会知道上帝和人是什么。一位日本诗人写到:细细凝望,篱笆墙上的下一簇花正悄然开放!很明显前者处于以人为中心的社会,而后者则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社会,正对应了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三)两种模式:“重占有”与“重生存”

从字面上看,施虐和受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心理是同一基本需求的结果,他们都需要摆脱不可容忍的孤立。弗洛姆在发生施虐和受虐的目的基础中将之称为共生关系。他还指出施虐者像受虐者一样需要他的对象,并认为法西斯主义者及其追随者是虐待狂和虐待的典型代表。

1.受虐狂心理学最常见的方式是感到自卑,无能和微不足道,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尤为明显。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人觉得自己越发的渺小、微不足道和无能为力,使人更孤独、更孤立。弗洛姆的分析指出,这些人倾向于贬低自己,弱势,不敢主宰事物。这些人极其依赖自身之外的权力,他人,机构组织或自然。他们不敢伸张自我,不做他们想做的事,而是臣服于事实上或这些外部命令。当然受虐也包括更为极端的,就是伤害自己使自己受苦的倾向。此种受虐心理的表达形式各异,我仅进行大体概括。

弗洛姆肯定了马克思关于人性和对资本主义批判的异化思想中所表达的观点。他认为应该将人从毁灭人的个性、使人变形为物、使人成为物的努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应该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弗洛姆首先将异化理解为内心体验。“异化主要是关于人作为一个与客体分离的主体,被动地接受世界和他自己”。然后,弗洛姆描述了在社会生活,生产,消费,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分离等方面的异化。在弗洛姆看来,普遍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类存在所面临的深刻矛盾(最基本的是生与死的矛盾),异化是社会的病态。异化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状态,为了消除异化,弗洛姆主张“综合治疗”,通过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改革,实现了人道主义的公有制。简而言之,只有当工业,政治,制度,精神和哲学倾向,人格结构和文化活动同时发生变化时,社会才能实现精神健康。因此,弗洛姆倡导对社会和人的整体理解,将社会和经济变化与人类内部变化相结合。改变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可以消除病态的异化。

棉林钻栽: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棉林(棉花可正常采收)钻栽油菜,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棉秆拔除后即可穴施基肥,次年4月中旬可在油菜地做营养钵育棉苗,5月中下旬即可机械收割油菜,然后移栽棉花。

二、弗洛姆的“异化”思想

在弗洛姆看来这两种生存方式的转变是伴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古代人类物质匮乏,只有相互团结合作的基础上才能生存下去。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财富的增加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占有欲开始占据人的心灵。这在资本主义社会体现的尤为明显,人们相互之间只是金钱、荣誉和权力的相互夺取占有。

在弗莱姆的人学中,人性是一种嵌入人内部的自我实现的潜力。按照其自己的解释,这是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综合的结果,在他早期著作《逃避自由》中,试从弗洛伊德出发,但是却不是全面接受,而是有批判的接受。他对弗洛伊德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性恶,人性作为自然历史结果等观点进行了修正。他还认为马克思虽然看到了人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中,被制约的状态,但他却没有充分考虑人性本身的复杂性。

弗洛姆的理论体系核心是人性异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弗洛姆从对人的心理和精神分析,到对人性异化的研究,对病态社会的批判,异化理论在其意识形态中最关键的内容是理解其理论的真正切入点;其次,弗洛姆遵循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题,突出了社会批判理论的特征。异化的观念是弗洛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方法的分析,成为他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第三,解决人类异化问题是弗洛姆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通过倡导和代表人道主义理想的所有宗教,政治和哲学体系,我们人文传统的真正复兴将使社会向前迈进。走向存在的最重要的“新领域”——人类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的发展阶段。”

三、对于自由的向往

弗洛姆在《逃离自由》的序言中提到,现代人摆脱了前个人国家社会纽带的束缚,但他们没有获得积极意义上的实现个人自我的自由。换句话说,他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官潜力。虽然自由给个人带来了独立和理性,但如上所述,这也是一种孤独孤立。在这个时候,个人面临两种选择,或者逃避自由的负担,重新建立依赖和臣服;或继续前进,努力充分实现基于人的独特性和个性的积极自由。为了实现积极的自由,弗洛姆还解释说他说:“虽然我在这里只是一个诊断而不是预言,只是分析而不是解决方案,但它也可以为我们的行动指明方向。”他指明了方向,指明了最终战胜极权主义的方向。

对于那真正自由,即,积极自由的实现是一定会实现的。因为对于个人而言,自我的出现,预示自由的终将获得,预示着前途的光明性。实现自由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克服孤立恐惧的不安状态,另一个是确保自我的完整性。弗洛姆认为,这可以通过人类的自发性来解决。这是弗洛姆对于逃避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给出的答案,这是他认为的两全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实现自由,以肯定自我的个性,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自我,人与自然相融合。人类的自发活动在更高层次上解决了自由与生育之间的根本矛盾——人格的诞生和孤独的痛苦。

[ 参 考 文 献 ]

[1]弗洛姆,著.逃避自由[M].刘林海,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2]弗洛姆,著.为自己的人[M].孙依依,译.三联书店,1988.

[3]衣俊卿,等著.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D].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

[4]于海,著.西方社会思想史[D].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5]宁昕,著.弗洛姆自由思想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1.

[6]张伟,著.论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思想的价值[R].北京:首都医科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 D0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9-0080-02

*作者简介: 肖宇恒(1993-),男,汉族,黑龙江东宁人,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标签:;  ;  ;  ;  ;  

浅谈弗洛姆的自由理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