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议程——未来10年中印关系前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系论文,议程论文,年中论文,合作伙伴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822.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8832(2011)5期0067-10
[完稿日期]2011-8-20
新世纪头10年的中印关系,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印关系不断改善发展基础上的继续。①10年来,中印两国领导人坚持从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需要出发,确立了以经贸合作为“核心”的战略,推动中印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定位的确立,为中印关系快速发展奠定了的政治基础。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双方确定两国致力于建成“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这是继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问印度时,双方达成建立“面向21世纪建设性伙伴关系”后对中印关系定位的进一步提升,反映了不断推动中印关系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提出两国关系发展的新愿景。2006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两国在2003年6月签署的《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基础上,共同制定了充实与加强战略伙伴关系的十大战略。2008年1月,印度总理辛格访华,两国总理提出中印关于21世纪的“共同展望”。2010年12月,温家宝总理再次访问印度。两国领导人对下个10年的中印关系进行了战略规划。中印两国10年来签署的这些重要文件,不仅描绘了两国关系发展的轨迹,更浓缩了两国政治家对推动中印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战略共识。
第二,中印在加强高层互访过程中,建立了涵盖经贸、财经、防务等多个领域数十种对话机制,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话局面,提升了两国战略沟通效果。两国领导人除双边互访外,在多边场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印两国多边外交活动日趋活跃,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在二十国集团峰会、“金砖四国”领导人会晤、东亚峰会等国际场合多次会晤辛格总理,就两国关系、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两国财经、商贸、科技、文化等部门也把中印对话作为重要的政策协调平台。2010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期间,两国决定建立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外长年度互访机制,以及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并开通了两国总理电话热线,更是把中印战略对话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设立边界事务特别代表,达成了政治解决边界问题的重要共识,共同推动边界问题谈判取得新进展。2003年6月,中印两国总理商定,各自任命边界问题特别代表,探讨以政治方式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与途径。2005年4月,两国特别代表经过五轮谈判,达成了关于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②此后中印两国特别代表又举行了九轮谈判,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进行了广泛深入坦诚的探讨。双方同意在政治指导原则基础上尽早达成解决框架,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双方一致同意,在坚定地致力于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遗留分歧的同时,确保这些分歧不会影响双边关系的积极发展。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与辛格总理商定,为继续推进边界问题相关谈判,两国将建立“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机制”。
第四,确立以推动经贸合作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核心的战略,两国在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飞速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2006年中印发表的《联合宣言》中提出的“十大战略”明确提出,中印全面经济和贸易关系是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中印经贸关系突飞猛进,成为两国关系的助推器。中印双边贸易额从新世纪初的近2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617亿美元,10年内增长了近30倍,两国领导人确定的发展目标多次被突破。2010年12月,两国又确定了中印双边贸易额到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估计也非难事。
中印经贸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也不断创新拓展。去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随行的商务代表团有300多人,其中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中钢集团等中国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同印方签署了40多项合作及融资、贷款协议,涉及基础设施、电信、电力、大宗商品和医药,总额达160亿美元。中国现在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工程承包地。中印双边投资也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目前印度有100多家公司在华开展信息技术、软件外包和金融业务。中国也有60多家公司在印从事研发及电信和电力项目承包。中印经贸互利合作目前已开始向地方拓展,两国地方经贸交往成为新亮点。中国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以及广东、江苏、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都把印度作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许多中国企业认为,未来10年印度将成为继欧美后下一个重要市场。③
第五,中印两国人文交流形式不断创新,合作领域继续拓宽。自2006年起,两国的人文交流活动精彩纷呈。“中印旅游友好年”活动有声有色,增进了两国旅游业的交流。“中国节”与“印度节”系列活动,成为庆祝中印建交60周年纪念活动的最大亮点。今年又是“中印交流年”,两国社会各界将开展更大规模的交流。中印青年交流互访成效显著,两国政府表示今后5年还要继续进行。中印媒体交流已经启动,对增进两国新闻界的沟通了解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国教育交流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印度已决定从今年4月起将汉语作为外语列入印度学校课程,中方将在汉语教师培训和汉语教学材料方面提供支持。中印两国还决定共同设立中印优秀大学生交流项目,考虑商定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议,以加强和推动两国校际交流和学生交流。2010年中印两国全年人员往来达50多万人次。印度政府高度重视上海世博会,派出了庞大的代表团参展,向中国展示印度最先进的工业技术和最好的文化产品。中印两国传统的党际交往有新进展。今年1月,印度人民党主席尼廷·加德卡里应邀访问中国。这是印度人民党作为在野党,第一次派出最高级别领导人访华。访问期间,中方表达了愿加强同人民党主政各邦的双边合作,尤其是在制造业、IT业、制药业和农产品方面的合作意愿。
第六,中印两国在全球事务中保持了密切的协调与合作,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的重要伙伴。中印两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突出表现,已成为全球经济振兴与稳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中印两国多次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积极倡导和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开放、包容的国际新体系。④
中印两国近年来多边外交十分活跃,是许多重要的国际多边机构和多边对话机制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中俄印三国外长对话机制,目前已成为三国政治对话的重要平台;金砖国家机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在二十国集团中的协调合作,为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可持续发展,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中方领导人多次表示,高度重视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理解并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包括安理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中印在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在哥本哈根和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印两国代表团同巴西和南非等“基础四国”充分协调沟通,为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做出了贡献。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中印两国在重大全球性问题上开展务实互利合作的成功典范。
中印关系10年来全面推进的同时,其复杂性也不断显现,挑战性因素增多。尽管中印两国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印两国欢迎对方的和平发展,认为“世界有足够空间供中印共同发展,也有足够领域供中印开展合作”,但仍有人怀疑在中印共同崛起过程中,两国无法摆脱地缘政治的“诅咒”,很难超越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羁绊,处理好合作与竞争问题。中印之间不仅存在竞争,甚至不能排除对抗的可能性。
在此背景下,第三方因素对中印关系的干扰凸显。美国因素一直是中印关系无法回避的因素。中印关系过去10年全面发展的同时,印美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从其全球战略部署出发,加大对印度的战略投入。经过美国三届政府10年的精心打造,印美关系已提升为“21世纪决定性关系”,美国明确提出要“帮助”印度成为全球大国,希望印度在亚太地区发挥“领导作用”。美国在民用核合作、印度入常等印方关切的重大问题上,以及军事防务合作、高科技出口等方面多次对印“另眼相待”,甚至不惜为此专门修改国内法律,并游说国际社会进行仿效。印美两国不少学者认为,印度是美国“平衡”中国崛起的天然盟友。
中国与巴基斯坦关系则是影响中印关系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有印度学者称,印度了解中巴战略关系的特殊性,但同时又对中巴全方位的合作十分纠结,疑虑难消。印度舆论媒体一方面希望中国能对印巴两国区别对待,要求中国也要像其他西方大国那样充分考虑印度新兴大国的地位,同时却要求中国对巴基斯坦施加独特影响,逼迫巴基斯坦改变其对印度政策。这种矛盾心态最突出地表现在涉及印巴两国争端的一些具体问题上,印方对中巴发展正常关系与合作提出过高期望与要求。
中印关系中的第三方因素还表现在其他国家与中印两国的互动方面,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两国在各自周边地区的竞争加剧的态势。从印度的视角看,南亚是印度的后院和“势力范围”,并不愿意看到域外大国,特别是中国影响力与存在的上升。20世纪末以来,印度对南亚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对其南亚邻国采取“多予少取”政策,推动同斯里兰卡签署自贸协定,使印度同周边邻国关系实现了较大改善。近年来,印度把发展周边国家关系,巩固主导地位作为其南亚外交的重点。而中国作为南亚的邻国,同南亚各国家政治经贸关系同期也在快速发展。中国目前已取代印度成为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无疑给印度南亚主导地位带来了冲击。
为拓展在东南亚的影响,搭乘东亚崛起的快车,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东向”战略,强化了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印度在东南亚政治、经济、安全领域影响力不断上升。尽管中印双方多次表示,支持亚洲地区多边合作机制,积极看待对方参与亚洲跨区域、区域和次区域合作进程,但中国舆论还是对印度与越南、印尼等国的战略互动,特别是在印度加强同美、韩、日、澳等亚太国家安全方面,有不少疑虑,担心印度会成为美“遏制”中国的棋子。
中印经贸关系近年来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两国经贸摩擦增多,利益竞争加剧。印度方面频繁发起对华进口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已成为对华反倾销最频繁的国家。虽然许多调查最后不了了之,但对两国正常的经贸往来形成了冲击。中印经贸摩擦的增加可能是中印两国领导人始料不及的问题,因为中印经贸关系过去一直是两国关系发展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但两国在经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巨大的贸易不均衡形势确实在加剧。过去几年,印度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一直在恶化,逆差额已从2005年的40亿美元升至2009年的160亿美元。印度称,2010年双边贸易达617亿美元,但印度出口为208亿美元,进口额为408亿美元,逆差达200亿美元。印度方面表示,虽然从中国的进口仅占印度进口总额的10%,但高达2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几乎与印度政府赤字相等。这是无法想象与不可接受的。另外,印度方面对中印贸易结构不合理也很有意见,认为印度主要从中国进口机械和制成品,出口棉花和铁矿石等原材料的贸易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中印两国企业对进入对方市场方面都有抱怨。印度抱怨中国向印度市场倾销制造产品,因此必须对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印度也抱怨中国对其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如制药和电信产品设置壁垒。中国对印度采购电力及电信设备的严格监管表示不满,抱怨印度对中国投资采取歧视政策,利用安全条款和签证政策对中国企业设限。
中印关系民意基础薄弱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中印关系一直具有两国政府主导、领导高层积极推动的特点。这对于凝聚政治共识,打开僵局,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关系模式也存在问题,特别是随着双边关系的加深,合作领域的拓宽,中印两国社会发展转型,各自的利益取向将更趋多元复杂,两国政府必须要赢得国内舆论和民众的理解与支持,其对中印关系的认知更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变化。⑤
近年来中印两国部分舆论媒体对中印关系中复杂互动的反应,已成为两国政府在处理双边关系时面临的新问题。从印度方面看,印度国内至少有三方面势力在煽动“中国恶意”:一是外交和安全政策圈中那些希望拉近与西方关系的人,其中不少还身居要职;二是退休军官、军火商等利益集团;三是右翼印度教民族主义者,期望在反对现任政府中得分。他们反复炒作的边界“渗透”问题、“另纸签证”问题,不仅破坏了两国关系的良好气氛,也造成中印防务对话不畅,两军交流合作的良好势头受挫。中国媒体对印近年来在安全和防务领域不断强化同美、日、澳等国合作也不无担忧。他们不仅关注印度军事现代化计划,大幅采购先进战机和军舰,更对印度不断加强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表示关切,认为印度此举意在加大对中国的战略压力。中印两国媒体和舆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两国政府对双边敏感问题的处理,对中印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形成了干扰。
中印关系这些复杂变化,很大程度上是两国关系中的不对称性与不确定性造成的。不少观察家认为,中印关系面临的挑战性因素,是当前国际格局重大变化,国际体系深刻调整背景下,中印两国共同崛起过程中多重挑战叠加效应的反映。
中印两国的现实国际处境确实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对于印度而言,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既得利益者”,希望国际体系的演变是个渐进的过程。而印度因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而主张根本性改变现行国际体系和格局。印度经济快速发展及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本改善了其国际处境,提升了自信心,也使那些寻求“对冲”甚至制衡中国发展的国家找到了“天然”盟友。尽管印度并不认为制衡中国符合其战略利益,但受到美国等西方大国的“追捧”毕竟增加了同中国打交道的筹码,扩大了印度大国外交的回旋空间。这一结构性矛盾可能是中印两国战略互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两国经济合作的不断加深,双方磨合开始不断接触到一些深层次问题,利益博弈更加复杂。两国政治文化不同,社会发展程度各异,国内政治制约因素增多。中印两国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需求,特别是能源需求,也使两国在维护各自资源安全方面处于竞争态势。同时,印度经济社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面对中国企业竞争压力时,也显得信心不足,担心其国内行业受到中国商品的冲击而难以生存。
对中印关系的复杂性认识不足,期望值过高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05年4月,中印两国达成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后,印度方面对边界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一度认为包括边界问题在内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能够按照印方的设想很快得到解决。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当边界谈判遇到困难时,印度就自然认为这是中方态度消极甚至出现了倒退。⑥
新世纪中印关系发展历程表明,推动中印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各界的政治共识,是历史的必然选择。⑦中印关系的未来发展,不仅需要两国继续坚持已达成的重要共识与原则,更要两国民众客观理性地看待各自发展取得的成就、未来的潜力、发展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这是增进中印两国民众相互了解的前提,也是中印关系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对中国民众而言,印度独特的多元文化,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值得敬佩;对印度民众来说,中印2000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表明,中国的发展没有,也不会对印度构成“安全”威胁。
解决中印战略互信缺失,则需要超越地缘政治范式,建立一个新的思维框架。⑧上世纪50年代,中印两个新生古老文明,从“亚洲掌握自己命运”的高度,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建立国家间新型关系做出了积极尝试和努力。在当前国际格局与体系深刻变化调整的背景下,“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精神依然是发展国家关系的重要准则。与此同时,中印两国作为两个文明古国,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多元包容的价值观念,理应为两国在共同发展与和谐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一个新的交往“范式”,为建立一个共同繁荣与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中印增进战略互信,还要探索新的对话议题和合作领域,不断充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特别是要从地区和全球两大层面来推动双边关系发展,为各自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空间,争取一个有利国际秩序和环境。
第一,打造一个共同的地缘经济发展空间,推动地区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让周边国家共享中印合作与发展的成果。中印两国发展的最大挑战性因素主要来自各自的周边地区。而这些周边地区与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社会转型。这些地区的安全稳定与发展,以及地区格局的走向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印两国的互动。中印两国都主张建立一个“开放、包容、平衡”的地区秩序,表示要在地区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中印两国又在相关的地区合作机制及地区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中印在地区合作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沟通,已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议题。
第二,中印两国都积极推动周边的互连互通建设,其中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印两国开展互利务实合作的重点领域。两国可以在油气管道、电网、公路、铁路建设方面加大协调与对接,共同制定有关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贸易规则。此外,还可以探讨相互使用对方的设施或过境便利进行中转。
第三,中印在互联互通方面加强合作,就要坚持以务实的态度处理边界问题,耐心地寻求公平合理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与新思路。这一思维不仅有利于逐步建立互信,更是中印关系越趋成熟的具体体现。中印双边应继续坚持现有机制和原则,努力淡化边界问题在双边关系中的影响,减少对双边关系的干扰。在务实对待边界问题上,还要妥善处理好双边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务实态度先着手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在边境管控、水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跨境合作力度,将两国边境由划分两国的界线变为联系两国合作的桥梁。
第四,中印经贸互利合作,可以向地区辐射,通过带动地区自贸区建设或地区贸易安排,逐步寻求解决双边贸易失衡,扩大相互投资问题。印度应该更积极地支持中国同南亚邻国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支持中国参与南盟合作机制新安排。中国加大对印度与南亚其他国家的投资,将给包括印度在内的广大国家带来新的就业。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产业必然向周边转移。印度相对有利的投资环境,将成为中国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并以此向周边辐射。而这必然推动南亚地区内部的贸易与投资,以及包括机场、港口、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更加紧密地同亚太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接,有利于亚太一体化进程发展。⑨
第五,通过扩大新合作领域、解决新问题来加强合作。印度洋海上安全及其运输通道问题是中印两国合作的新议题。中国参与印度洋护航活动,打击索马里海盗行动,以及中国航母训练舰的首次试航,已引发印度媒体担心。中国明确表示不存在所谓的“珍珠链”战略,并不谋求在印度洋沿岸国家建立海军基地,但保护运输安全通道符合中印两国的共同利益。
第六,非洲地区是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拓展的新疆域。去年12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两国已达成重要共识:加快落实相关协议,包括探讨在对方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分享两国在发展经验,协调对非援助政策,并在相关项目上开展合作,将有力地推动南南合作的开展。
从全球层面看,中印进一步加强在全球问题上的协调合作,凸显了中印关系的全球和战略含义。最重要但也是最有挑战性的是,中印战略合作必须在加强全球经济治理、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这不仅是国际社会的期待,也是中印两国的责任。
在中印等发展中大国的共同努力下,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改革国际体系中的不公正、不合理问题,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特别是经济金融新秩序的建立,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中印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如果能够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加强协调,包括利用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的机会,进行货币互换和交易,将意义重大。
今年1月1日,印度开始了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两年任期,为中印在全球政治安全问题的协调合作提供了新机遇。过去几个月来,在应对西亚北非形势突变,反对西方干预利比亚、叙利亚局势等问题上,中印两国同包括“金砖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密切协调。中印都反对动辄以武力相威胁,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与冲突,显示了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合作的巨大潜力。
新世纪头10年中印关系发展历程表明,中印战略伙伴合作关系还刚刚开始。只要中印双方共同努力,坚持双方达成的战略共识,坚持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中印一定能够把21世纪建成“亚洲世纪”,为世界美好未来做出更大贡献。
注释:
①②郑瑞祥主编:《印度的崛起与中印关系》,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第336—374页。
③"Made in Guangzhou,Sold in India",Hindu,13 December 2011.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mxg/t459467.htm.
⑤Alka Acharya,China & India:Politics of Incremental Engagement,New Delhi,HarAnand Pulications Pvt.Ltd.,2008.
⑥A.G.Noorani,India-China Boundary Problem,1846-1947:History and Diplomacy,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Borders Have Legitimacy When Both Sides Give Consent",Hindu,16 December 2010.
⑦同注④。
⑧印度学者阿查娅认为,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与1998年印度核试,是影响20世纪中印关系两大问题。其中前者在南亚地区层面,后者在亚洲乃至全球层面。同注④,pp.198-218.
⑨Biswa N.Bhattacharyay and Prabir De,"Restoring the Asian Silk Road:Towards an Integrated Asia",ADBI Working Paper Series,No.140,June 2009,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http://www.adbi.org/working-paper/2009/06/17/3025.restoring.asian.silk.route/
标签:中印关系论文; 中印论文;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中国边界论文; 中印冲突论文; 南亚历史论文; 中印局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