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

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

江骞龙[1]2001年在《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以及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新技术群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的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只有加强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Schumpter)在他的着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实现创新的四个必备条件:首先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其次是能够转化为现实产品的高新技术,第叁是保证高新技术产业能够生根发芽的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最后一个条件是对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的主动力,“据美国商业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95%的科技发明与创新都来自小型的新型企业”。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并不缺少实现创新的前叁个条件,但囿于传统企业融资形式对企业规模、历史经营业绩和资产抵押等方面的较高要求,实际上往往很难从这些传统融资渠道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而风险投资的出现正好补足了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创新的最后一个条件,使大量的新技术和新知识得以尽快投入商业应用。 风险投资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高盈利性与高风险性并存,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是,以往研究风险投资的有关文章大多将重点放在风险投资的高盈利性上,介绍成功案例的比较多,失败案例的比较少,对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仅一笔带过,较少系统性的归纳和分析。有鉴于此,本文·11·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试图站在基金管理人的角度,结合几个风险投资的失败案例,分析风险投资基金在投资风险企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从不同层面归纳了基金管理人可以采取的相应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 全文包括引言、正文、结束语和附录四个部分。 引言以2000年我国互联网公司的兴衰为例,说明了风险投资高风险性的客观存在,并引出了风险投资基金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其中正文分为叁章阐述: 第一章 侧重于基本概念的导入,主要介绍了风险投资的涵义、特征及功能,并重点分析了风险投资基金作为发达国家风险投资的一种主要来源,它的涵义、组织形式和资金筹集渠道。 第二章 首先将风险投资基金的运作程序分为筹资、投资和退出叁个阶段并进行具体描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将风险投资基金所面临的风险分析归纳为资金风险、评估风险、经营风险、合作风险、管理风险和退出风险,最后通过两个失败案例来说明这些风险的存在及其对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收益的不利影响。 第叁章 在上一章所归纳的各种风险的基础上,从单个项目评估时的风险、基金整体凤险、合同风险和经营管理风险这几个不同的层面介绍了风险投资基金管理人可以采取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措施。 结柬语说明了进行风险投资微观实践研究的重要性。 附录收录了笔者在撰写论文期间参考的主要风险投资网站。

戴志敏[2]2004年在《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风险投资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国内外成功经验表明,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的有效形式。一批高技术企业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脱颖而出,不少高技术企业成功地进入了国内或海外的资本市场,实现了风险投资的完整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九十年代以来,国外一些风险资本正悄然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领域,他们已经成为引进外资中的一种独特而新出现的投资行为,其发展势头和影响不可小视。今后几年将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继续蓬勃并走向健康发展的关键年份,经历了波折的中国高技术风险投资业将会以全新的投资环境、人才市场、项目质量来迎接更多的资金。网络股的降温使得国际风险投资家变得理性,但它们并没有因为遇到挫折而退缩。国内外的风险投资者都必然看好这个市场并大施手脚。 对于国际风险资本的进入,理论界和实际界已开始进行初步的研究。但鉴于国际风险资本的特殊性,国内目前对于这种有别于一般合资模式的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规模、行业、运作方式以及对我国经济所可能产生的影响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由于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的不畅通使得国际风险资本疑虑重重。这就使笔者觉得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研究探讨。本文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资料搜集,指出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规模、特征、原因及对中国可能产生的影响,着重探讨了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投资所存在的退出障碍,在评价海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与退出渠道后,对于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设立的必要性进行了具体制度设计,并提出应建立相应的制度环境。 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一、对国际风险资本在我国的运作特征作总体描述(第1-3章)。 论文在从理论上分析了风险投资的基本原理和运作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后。论文指出了国际风险资本在我国投资总体规模、投资的行业与企业发展阶段特征、投资区域特征。分析和比较了国际风险资本选择项目的依据及评价项目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也有其特殊性,论文对国际风险资本在中国的组织形式与投资策略也进行了分析。 二、分析了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影响与成因(第4章)。 国际风险资本既然已进入中国,那么它们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等方面必然会有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本论文分析了国际风险资本进入中国的作用与影

刘萍萍[3]2003年在《风险投资运作机理与投资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制度,孕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由于研究风险投资的各种理论尚未完全成熟,风险投资行业相对较年轻,因此,对风险投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意义重大。风险投资集融资、投资、撤资于一体,涉及投资者、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叁个不同的运作主体。根据风险资本的运动过程,构成了本文的研究主线。通过比较不同组织制度,得到风险资本最为有效的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阐述了有限合伙制的发展、特征与治理机制。分析了有限合伙制中风险投资家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基金模型,研究了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变化、声誉因素的考虑及风险投资家水平的不同,不同阶段风险基金的最优契约设计。分析了风险投资家在对风险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不同项目进行筛选、评估的决策过程与准则。为了有效解决投资家对风险企业投资时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建立了信息甄别模型,以此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对于风险企业的价值评估,提出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净现值法不适用于风险投资,应用实物期权理论,并且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验证。研究了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契约关系。与普通股、债券相比,投资家一般更倾向于应用可转换优先股作为投资工具。同时,针对风险资本分阶段投资的期权性质,应用多波动率的复合期权模型进行投资决策。引入控制权连续变量,建立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模型,通过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之间最优策略的博弈,得出控制权的配置结果。研究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分析了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时机与程度的选择,阐述了首次公开上市与风险投资产业以及资本市场的关系。最后,进行了风险投资的国际比较与研究。论述了美国、欧洲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适合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模式,从风险资本供给机制、组织体系、人才培育、退出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张青[4]2008年在《基于契约关系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与投资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制度,孕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高新科技成果的转化。由于研究风险投资的各种理论尚未完全成熟,风险投资行业相对较年轻,因此,对风险投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意义重大。风险投资集融资、投资、撤资于一体,涉及投资者、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叁个不同的运作主体。根据风险资本的运动过程,构成了本文的研究主线。通过比较不同组织制度,得到风险资本最为有效的有限合伙制组织形式,阐述了有限合伙制的发展、特征与治理机制。分析了有限合伙制中风险投资家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不同发展阶段的风险基金模型,研究了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变化、声誉因素的考虑及风险投资家水平的不同,不同阶段风险基金的最优契约设计。分析了风险投资家在对风险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不同项目进行筛选、评估的决策过程与准则。为了有效解决投资家对风险企业投资时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建立了信息甄别模型,以此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对于风险企业的价值评估,提出传统的价值评估方法净现值法不适用于风险投资,应用实物期权理论,并且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验证。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引入风险投资研究领域,结合风险投资过程的特点,对风险投资中的投资组合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影响风险投资家投资组合决策的7个因素。对风险投资过程进行一定的抽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风险投资中的投资组合理论模型,该模型是一个包括7个因子的多指数模型。根据风险投资实践的特殊性,从风险投资家的实际决策情况出发,对模型进行了简化,并对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进行了讨论,使模型更简单、易用。研究了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契约关系。与普通股、债券相比,投资家一般更倾向于应用可转换优先股作为投资工具。同时,针对风险资本分阶段投资的期权性质,应用多波动率的复合期权模型进行投资决策。引入控制权连续变量,建立风险企业控制权配置模型,通过风险投资家与企业家之间最优策略的博弈,得出控制权的配置结果。研究了影响风险投资退出决策的因素,认为影响风险投资退出决策的因素有很多,可以按照影响方式主要从风险投资行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影响退出决策的因素进行研究。进行了风险投资退出决策的全程设计,根据风险投资循环过程,提出了筹资、投资和撤资叁个阶段的风险投资退出全程设计。根据风险投资退出决策的四个原则,在相关假设的基础上建立风险投资退出决策的两个规划模型。通过对风险投资退出决策模型的分析与应用,得到某风险投资公司的退出决策。

孙惠新[5]2003年在《风险投资制度创新论》文中研究指明制约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瓶颈,是风险投资市场体系不健全,表现为体制上的缺陷、制度落后、法律法规政策缺位等,如政府角色定位不当;风险投资行业没有相关的法律;没有明确的政策支持;缺乏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等。论文通过对风险投资的特点和运作原理的分析、对风险投资支持体系的国际比较,提出了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关键在于风险投资的制度创新。在此基础上,论文就如何构建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体系进行了有益探讨并表述了一些具体观点,对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广良[6]2010年在《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本文提出了产业投资基金募集资金难题是当前严重阻碍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首要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并探索具体的解决办法将有利于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实现对募集资金难题的最终突破,进而促进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与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市场的繁荣。本文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及微观信息经济学的信号传递理论分析了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募集资金难题,指出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第一重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是导致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募资难题产生的根源,只有解决逆向选择问题才能解决募资难题,而建立中国产业投资基金信号传递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逆向选择问题。通过构建中国产业投资基金信号传递模型并分析最优信号值的确定方法,推导并论证了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代理人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不仅可以向基金委托人提供完备的基金信息,而且可以确保信号传递模型有效性的观点,从而为有效地解决双方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并最终解决产业投资基金的募资难题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具体的方法支持。本文利用规范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如何构建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的具体思路,设计了详细的建设方案,论证了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代理人通过构建由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决策体系、产业投资基金风险管理体系、产业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体系以及产业投资基金退出体系四个子系统组成的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并主动向基金委托人传递完备的基金运营信息,完全可以实现提高中国产业投资基金信号传递模型的有效性并达到规避逆向选择问题的目的。在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几项具体的建议,即产业投资基金代理人应构建高效的信号传递平台,形成有成本的信号传递,使基金委托人可以通过甄选代理人的信息做出有利于代理人的投资决策。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提高信号传递模型的有效性,从而消除双方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使委托人最终认定该代理人就是自己最合适的投资对象,使产业投资基金的代理人顺利卖现募资的目的。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其主要结论是: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募资难题是由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第一重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而引发的,通过构建产业投资基金信号传递模型是可以有效地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而完善的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建设是形成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信息的重要途径,是确保信号传递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与前提,通过构建完善的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可向基金委托人传递完备的基金运营信息,克服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可以确保信号传递模型的有效性,有效地规避逆向选择问题的发生,最终促使产业投资基金面临的募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谢群[7]2001年在《中国农业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作为一个农业自然资源极度贫乏的人口大国,客观上就决定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尤其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来临之际,大力推进农业高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并使之形成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农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充满风险的过程,中间需要经历多次“惊险的跳跃”,而与每次跳跃相对应,需要不断的多种类型的资金支持。我国农业高技术产业化发展中突出地存在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少,缺乏权益性资金支持,还未形成鼓励、吸引、扩大全社会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系和良性循环机制等问题。如何筹资,如何解决投入中存在的高风险,是农业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本文力求在遵循农业高技术产业化发展规律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中国农业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并从剖析我国现有投融资体制、环境条件和即将面临的风险入手,探讨发展风险投资的思路及模式。全文由导言和六章主体内容构成,现分述如下: 第一章 导言 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动态,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和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业高技术产业及其风险投资 本章是全文的基础,主要包括:①农业高技术的界定。即是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和农业科学最新成就基础上的,能够为当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种高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并具有充分市场性的尖端技术,它体现着现代人类社会对自然的高级能动关系;②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的基本要素及其配置规律。农业高技术产业化是将农业高技术转化为具有高技术特征的物质生产部门的多阶段的连续过程。它包含着市场、农业高技术成果、农业高技术企业和必要的匹配条件四个基本要素,其中市场作为牵动要素,为农业高技术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产业化必须的技术和人才,农业高技术企业则是产业化的物质载体和实施主体,而人才、资金、营销体系和政府等组成的匹配条件,为农业高技术企业实现项目产业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政策与环境条件保证;③农业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与特征。农业高技术产业化是由酝酿阶段、研究阶段、产品阶段和市场化阶段组成的一个多阶段、多环节的连续过程。这过程具有高收入、高风险和高投入的显着特点;④风险投资的一般理论。风险投资是指为获取高收益,而将资本以股权形式投入到高成长性的高技术企业,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股权转让获取资本增值收益的一种新型投(融)资制度,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低流动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风险投资由风险技术、运作主体、风险企业和风险资本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与其他投资形式不同,风险投资是由投入主体、运作 2 中文摘要 — —J 主体和项目主体形成的叁位一体的运行过程,该过程充分体现了市场机制的作用。风险投资有 种子期投资、创建期投资、发展期投资和成熟期投资四种类型。 第叁章 国外风睑投资实践的比较分析 不同国家,由于政府参与风险投资的程度不同, 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不同,以及文化背景差异等原因,使得风险投资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目 前,比较典型的模式形式有以“官助民营”形式发展起来的私人投资公司为投资主体的美国模 式,通过“官民结合,通力协作”形式建立的以大银行、大企业为投资主体的日本模式和通过 大企业联合、政府参与方式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的西欧模式。亚洲各国己开始重视高技术及风险 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 投资的发展,他们在发展风险投资过程中,大量吸引风险投资发达国家的先进作法,并结合各 可 国或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险投资模式。这些模式有一个共同点:采 取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用本国资金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另一方面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国 风险资本,即采用政府为主,内外结合的发展模式,其中台湾模式与以色列模式颇具代表性。” 通过对国外风险投资实践的分析,我们可看到世界风险资本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叁个 ill 世界高技术、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最密集或发达的区域。这主要是由于风险投资不同于传统的资 本投入形式,它必须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如丰富的高技术来源,

郑卫峰[8]2005年在《当代中国风险投资思想演变》文中研究指明未来经济发展取决于新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带动能力,而新经济的成长则依赖于一个成熟发达、充满活力的风险投资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中叶我国开始探索风险投资发展到2004年5月2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设中小企业板块,伴随着我国风险投资产业发展的起起伏伏,我国风险投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 从1984年国家科委科技促进发展中心组织“新的技术革命与我国的对策”的研究到1996年底,风险投资概念在我国逐步得到引入。风险投资思想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风险投资目的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第二,信贷作为风险投资的重要实现方式,无法有效支持风险企业的发展;第叁,政府直接参与风险投资运作成为主导思想。 从1997年底国家风险投资机制研究课题组探索建立风险投资体制到2000年,我国风险投资研究逐步兴起,主要表现为:第一,在总结各国风险投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以银行为中心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以及国家风险资本市场模式,大力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成为业内共识;第二,构建风险投资宏观体制框架、完善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成为风险投资业的主导思想。 从2000年到2004年,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和国内创业板建设的迟滞不前,国内风险投资思想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对风险投资的职能、风险投资体制框架建设、风险企业契约性质、风险投资机构契约性质、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认识逐步深入;第二,风险投资退出与风险投资机构控制权安排、风险投资退出与风险企业控制权安排、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的声誉机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中的利益冲突都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第叁,实物期权思想和组合投资思想在风险投资决策领域得到运用;第四,风险投资风险管理思路已渐明晰。 创业板作为风险投资最重要的退出机制,是我国风险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核心。从1998年到2004年中小企业板的推出,是否开设创业板、创业板如何定位、创业板在什么时机推出、创业板微观制度如何设计都构成了我国风险投资思想的重要内容。

赵运刚[9]2004年在《外商风险投资法律制度构建论》文中指出风险投资起源于美国,由于它对新兴企业成长的独特作用,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投资方式,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从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来看,它涉及到风险投资机构的融资、向风险企业的投资和风险投资的退出等叁个主要环节,其参与主体有原始投资者、风险投资机构以及风险企业等。风险投资的复杂性、易变性和高风险性特点注定其最适合由私人经营。从各国发展风险投资的经验来看,风险投资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为其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我国在发展风险投资业时,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风险投资人才短缺,退出机制不顺畅等问题。通过引进外商风险资本进入我国市场,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困境。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对外商风险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造成了影响,因此,构建完备的外商风险投资法律制度,对我国利用外资发展风险投资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是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全文除导论和结论部分外,共分六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部分就研究的目的和动机、研究结构和主要内容以及课题的意义做了一简单的阐述。 第一章风险投资及其法律体系从对“风险投资”词源的考证入手,揭示了风险投资的含义、特征及其重要作用,并对其整个运作过程进行了描述,指出其循环性的本质,分析了风险投资循环对风险投资治理结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外商风险投资法律体系的框架。 第二章风险投资法律制度比较研究选取不同国家的风险投资制度加以比较研究,并以美日比较研究为中心,剖析了促使风险投资取得成功的制度因素,认为风险投资的成功需要一系列完备的法律制度做保障,主要包括风险资本来源方面的法律制度、资本流动性方面的法律制度,解决代理问题方面的法律制度以及经营者风险忍耐能力方面的法律制度等。 第叁章外商风险投资机构法律制度首先就风险投资机构常见的法律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有限合伙是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中的最佳选择,其在税收、控制权分配、激励约束机制、经营期限以及运作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符合风险投资的需要。该章还就风险投资协议常见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并就我国外商风险投资机构及其法律制度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我国外商风险投资机构目前可采用的组织形态及现有法律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外商风险企业法律制度研究首先分析了外商风险投资机构与外商风险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指出调整风险投资机构与风险企业间关系的是双方的投资协议和风险企业的独特治理结构。接着,文章就风险投资中的融资法律文件进行了研究,阐述了风险投资活动中的一些具体制度。对风险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分析主要是从企业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安排等方面着手,并同时指出了我国相关立法的缺陷及完善建议。 第五章外商风险资本退出的法律制度首先对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方式进行了阐述,分析了世界上主要创业板市场的重要法律制度,指出了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重要作用,并进而论述了我国外商风险资本退出渠道及其相关立法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退出机制方面法律制度的问题,着重探讨了我国创业板构建的法律问题。 第六章外商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的构建首先就各国政府在发展其风险投资时的措施进行了比较研究,总结了发展风险投资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政府构建风险投资市场的模板。接着,文章分析了我国有关风险投资立法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了构建我国外商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的原则和框架。 结论部分回顾了风险投资运作的特点及其法律制度的框架,总结了构建外商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的重要原则,指出要系统规划,分步推进,从外商风险投资机构的构建、外商风险企业的扶植以及外商风险投资的退出等方面入手,构建我国完善的外商风险投资法律制度。

朱一平[10]2003年在《风险资本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 风险资本业的发展将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作出有益的贡献, 而风险资本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就是风险资本治理机制的健全与完善。论文以“风险资本治理机制研究”为题, 试图在金融契约理论的基础上, 探讨风险资本两个重要的契约——有限合伙契约和风险投资契约——如何解决风险资本体系内的委托代理问题和内部治理机制问题, 并提出我国风险资本治理模式。论文主要分为 6 个部分: 第 1 章导论提出风险资本概念体系架构和美国风险资本发展现状和趋势, 然后是论文的理论基础综述, 其中最重要的是金融契约理论。 第 2 章 “风险资本组织机制——有限合伙契约”,在探讨有限合伙契约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基础上, 指出有限合伙制是风险资本治理机制的重要创新, 但是大公司下属风险投资机构若借鉴有限合伙治理机制的合理内核, 并有明确的战略定位, 也可能获得成功。 第 3 章“风险投资治理机制——风险投资契约”,在阐述风险投资契约(股票购买协议)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论述风险投资过程治理机制的主要方面:分段投资方式、状态依存的现金流激励、 状态依存的控制权配置, 如何解决投资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第 4 章“固定比例契约和联合投资”,是对风险投资治理机制的再分析, 指出固定比例契约是唯一能够引致最优的继续融资决定的金融契约,风险企业后段融资必须分段进行。 第 5 章论述了我国风险资本业治理的现状和特征,并在第 6 章中提出我国风险资本业治理机制模式设计。

参考文献:

[1]. 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D]. 江骞龙. 厦门大学. 2001

[2]. 国际风险资本运作、退出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研究[D]. 戴志敏. 浙江大学. 2004

[3]. 风险投资运作机理与投资决策研究[D]. 刘萍萍. 天津大学. 2003

[4]. 基于契约关系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与投资决策研究[D]. 张青. 天津大学. 2008

[5]. 风险投资制度创新论[D]. 孙惠新. 东北财经大学. 2003

[6].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运营体系研究[D]. 郭广良.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7]. 中国农业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D]. 谢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8]. 当代中国风险投资思想演变[D]. 郑卫峰. 复旦大学. 2005

[9]. 外商风险投资法律制度构建论[D]. 赵运刚. 华东政法学院. 2004

[10]. 风险资本治理机制研究[D]. 朱一平. 复旦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  ;  

风险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