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面积也在相应地扩展,造成了城市绿化面积的降低,使得很多城市无法有效地发挥蓄水功能。同时,由于环境的日益污染和恶化,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滨水区域的城市,必须加强对生态景观方面的建设,提高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避免生态景观恶化的情况出现。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它要求其景观生态系统具有像海绵那样的弹性,最大限度地控制流入江河湖泊的降雨量,实现滨水区域中水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概念;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用
1、前言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兴的城市生态建设概念,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都离不开对水的应用,而海绵城市的综合生态价值也在于能够良好地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和保存,实现人与自然水资源的良好共存,保证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因而基于海绵城市概念进行滨水景观的规划研究是有价值的,这将为城市水生态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考。
2、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滨水景观规划的原则
2.1设计原则
滨水景观设计按照设计地区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方法和原则,其中的基本设计区域有开放式绿地、装饰性绿地、滨水景观公园、游园、建筑基础绿地、居住区道路、停车场以及空隙地等。基本的实际原则有因地制宜、竖向分区、种植设计、功能分区、保护原则等。设计原则要求对绿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视觉效果和绿化效果上均要达到最优化,如滨水游园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其功能:居民散步锻炼、休憩闲谈。此处的设计应增加水景和植物景观、建筑景观等的协调,并减少应用高大乔木,也少用带刺和尖的低矮灌木。设计要从源头管理雨水,充分利用街旁雨水花园、小型滞留池等,提高雨水的原地蒸发率增加雨水的节流时间。城市滨水海绵的建设还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设计原则还讲求将滨水景观和人类的生活、功能审美、生态价值相结合。
2.2配置原则
讲求搭配,也是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布置形式,由于滨水景观功能分区的不同而导致相关景致的搭配不同,这既为生态性和经济性考量,也为人性化和适宜性考量。丰富多样的植被物种,建设具有海绵性质的雨水花园,以此来建立生态生境的平衡,对于滨水区域的环境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良好的植物景观设计是整个滨水景观空间的重点组成部分。在滨水的植被景观设计方面,要丰富水生植被与两岸的层次,以乔木+灌木+地被的植物群组来考虑植物的配置美观性和生态性,且植物搭配和选择时,不仅要满足观赏效果,更重要的要考虑其对土壤的恢复与保护等作用。比如:根据不同地区地理格局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技术措施,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渗、滞、蓄、净等一并应用。
配置原则还讲究相互之间配合,在植物选择上,首先考虑植物的耐涝性,海绵城市的属性决定了植物要具备净化、收集和下渗雨水的功能。还应该要满足长期耐旱性,如今城市普遍存在缺水的问题,为了减少市政的浇灌用水,选择耐旱性植被还具有一定的经济环保性。最后还应该因地制宜,选择本土化的乡土植物景观作为搭配,最大化地因地制宜,搭配性价比高的植物组团。在雨水花园的设计之中,增加景观植被可显著改善滨水景观的单调性,增加景观的融合程度,在植物的选取方面,要注意经济性要求,在保证经济价值的同时,实现植物造景与水体的和谐共生,既可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也能解决人文观赏的问题。
3、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有效解决了其水资源循环问题,实现了对滨水区域水资源的保护。图1给出了海绵城市概念下滨水景观中排水设计思路和传统情况下设计思路的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雨水得到了有效利用,其平均排放量降低了一半以上。
图 1 滨水景观设计中排水设计思路
3.1道路景观的海绵体设计
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整个城市面积的10%~25%,因此,在滨水景观设计中,首先要解决道路海绵体的设计。具体的设计方法如下:
首先,在道路土层上面铺设一定厚度的碎石子,实现对各种渗透水的存储、过滤和导入。然后,架设具有较强导水性能的PP塑料管,并且采用网格铺设模式。最后,再铺设混凝土,道路上预留排水孔。这样雨水和空气能够方便和道路下面的土层进行循环,确保土层中各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实现对水资源净化和污染物分解的目的。
3.2广场的海绵体设计
广场属于城市景观之一,为了便于居民的行走和游憩,其地面一般采用硬质铺装材料,对雨水的渗透性较差。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广场景观设计,在选择铺装材料时,可以选择渗透吸水能力较强的铺装材料,实现对水资源有效涵养。目前,渗透性铺装材料在我国便道铺设中的应用较多。
3.3生态廊道的规划设计
生态廊道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滨水空间中各生态斑块的联系和隔离,通过设置不同的生态廊道,实现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效结合,营造大规模、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体系,为生物的迁徙和水资源的循环提供便利。如XX河湿地公园在设计过程中采取如下措施:(1)将沿河径流、水塘、低洼地作为湿地,纳入整个雨洪调蓄与净化系统,缓解城市内涝,回补河道景观用水,形成分级雨洪净化湿地。(2)其次,在园区内将城市休闲游憩与河道生态环境的建设相结合,建立连续的慢行网络,并改造断面形式,创造更多的亲水空间。(3)将滨河土地开发与河道整治相结合,以河道景观为契机,引导城市内部更新,提升土地价值,增强城市活力,促进湿地景观与城市宜居环境协同发展。(4)在修建河道的自然驳岸中,恢复河道生态状况与自净能力,重现河道的生命力。(5)净化缓冲周边水质坏境,结合XX河内围林地空间的组织,同周边的城市环境形成良好的交融关系,构筑成城市海绵绿肺,中心生态基地。
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将调蓄设施与城市即有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结合在一起,有效降低了景观建设所需成本,同时注重对园区中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泥土水池的工程量,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另外,公园中心大面积的生态湿地,形成城市绿肺;水沟管网的雨水收集、水土涵养、泄洪防涝等功能,增加了城市的“蓝”、“绿”空间,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了人居环境,也为城市带来较高的生态效益。
4、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在建设滨水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在当前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社会形态下,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效地减少城市水污染问题。同时,我们要对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作出调整,更快、更好地让海绵城市理念最大化地体现在滨水景观的建设中。
参考文献:
[1]张蓝.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思考[J].广西城镇建设,2012(6):49-52.
[2]孟岭超.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景观重塑研究[D].河南大学,2015.
[3]于远燕.海绵城市理念在滨水空间的应用探讨[J].现代园艺,2016(04):155-157.
[4]丛志红,陈连波.功能景观雨水花园在城市中的应用前景[J].现代园艺,2014(8)
[5]徐振强.海绵城市世界理论与实践[R].北京: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15
论文作者:温明书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城市论文; 水景论文; 海绵论文; 景观论文; 雨水论文; 生态论文; 植物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