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管理研究新视野——MTS理论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新视野论文,团队论文,MTS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Gist等(1987)在述评组织行为研究进展时指出:“现代团队的主要挑战已不仅仅是团队内部的合作,而是怎样才能与其他团队更好地合作。然而,现在大量关于工作团队的研究都只关注团队内部的各个环节,忽略了团队与组织中其他团队的相互依存性。”在现实中,为了将新产品创意迅速转化为市场上的产品,企业的各个部门必须密切合作;为了完成作战任务或进行人道援助,海陆空等军事力量要联合起来;为了挽救生命,紧急救援团队、公共安全团队及医疗团队必须紧密配合。可见,很多重要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团队内部的良性协作,更需要积极的跨团队协作。而现实中,为应对突发事件而组建的复杂社会技术系统(complex socio-technical system)的失败,也基本可以归因于低效的跨组织协作,如卡特里娜飓风来临时相关应对系统的缓慢反应,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应急通信的失败,协作不力而导致的误伤事故和医疗差错等(DeChurch和Zaccaro,2010)。因此,Healey等(2009)在其研究伊始就指出:“应对当今许多重要挑战的责任落在了不同团队间的协同工作上,像开发新药、实施复杂工程项目和进行军事运作这样的复杂任务的完成不能单单依靠多个人、团队或组织,而要依靠具有共同目标的多个团队的协同工作。”Mathieu等(2001)提出的多团队系统(multi-team systems,MTS)理论为更好地理解跨部门、跨组织的团队协作提供了理论指引。
MTS理论超越了单个团队研究,是从以往关注单个团队并将其作为组织活动系统一部分的团队研究中独立出来的一种新的团队研究视角,它以多维度、多视角、多层次、多目标的结构层次模型来观察团队的行为方式,是团队理论的一种创新(DeChurch,2002)。MTS理论为我们理解团队间协作模式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目前已有很多团队和组织层面的研究,团队层面的研究认识到团队与其所处环境相互影响,组织层面的研究认识到组织是由团队和个体组成的,然而,这两类文献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脱节。MTS理论由于为理解由多个团队所组成的实体的运作提供了概念框架而弥合了这种脱节(DeChurch,2002)。
MTS理论自提出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国外学者关于MTS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证成果(DeChurch,2002;Millen和Fontaine,2003;O' Sullivan,2003;Hoegl等,2004;Liu和Simaan,2004;Hoegl和Weinkauf,2005;DeChurch和Marks,2006;Humphrey,2007;Healey等,2009;DeChurch等,2011)。在国内,肖余春(2009)首次把MTS理论引入企业的团队管理与学习研究领域,研究了浙江民营企业的团队学习水平,继而研究了MTS的学习模式(Xiao和Geng,2010)和系统内团队间协作的表现形式(Xiao等,2010)。本文回顾了国际学术界关于MTS的主要研究成果,以期为基于MTS理论开发中国情境下的多层次团队管理新模式奠定基础。
二、MTS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
MTS概念是由Mathieu等人于2001年提出的。Mathieu等将MTS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团队为应对突发情况以实现一系列目标而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系统内的团队有着各自不同的近期目标,但在一个共同的终极目标的指引下相互作用,并且每个团队在输入、过程和输出上与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其他团队存在互依关系。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MTS是不同于单个团队也不同于组织的独特实体,它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能够对所处环境做出快速反应。MTS一般是为了应对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而组建的,依据环境要求构建系统并配置资源。另外,MTS中的团队不一定来自同一个组织,一个MTS可能既有来自政府公共部门的团队,也有来自私人企业的团队,它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的目标而通力协作。Mathieu等(2001)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紧急事故救援MTS(参见图1)。这个MTS包含消防团队、现场急救医疗小组、外科团队和康复治疗团队四个团队,它们分别来自地方政府和医院两个组织,为挽救伤员的生命并使伤员顺利康复而密切协作,每个团队的任务完成水平都会影响之后其他团队的任务完成情况。
为了区别MTS与其他实体(如组织、子系统、团队、专责小组等),Mathieu等(2001)还总结了MTS的五个基本特征:(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团队组成;(2)是不同于团队和组织的独特实体,有些MTS甚至跨越多个组织;(3)MTS中的每个团队至少和其中的一个其他团队存在着输入、过程和输出上的相互依赖;(4)MTS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的组织结构取决于环境对它的绩效要求和它所采用的技术,它通过将绩效要求转化为目标层级来引导行为;(5)MTS中的每个团队有着不同的近期目标,但有着一致的终极目标。
资料来源:本文参考文献[17]。
图1 紧急事故救援MTS
自Mathieu等提出MTS概念以来,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对其内涵进行了新的界定和挖掘。如Hoegl和Weinkauf(2005)在研究新产品开发MTS管理时,将MTS与项目开发相结合进行了定义,认为“MTS是由多个相互依存的团队所组成的系统,各个团队负责完成产品的一个部件,并与其他团队相互合作、不断沟通,最终完成整个产品的集成”。并且,Hoegl和Weinkauf认为,MTS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位于底层的往往是一些跨职能团队,而位于上层的则是项目管理团队。相比而言,Humphrey(2007)对MTS的定义较为宽泛。在研究TSP(team software process)时,Humphrey将MTS定义为任何拥有一个以上工作单元的团队,其中工作单元是拥有共同计划、已定目标和一组角色管理者的小组,小组共享共同的工作场所,仅有一名领导者。
虽然各位学者的考察对象不同,对MTS的定义角度和研究内容有异,但仍可以从他们的定义中归纳出MTS的目标层级性、高度互依性,以及规模与分布的多样性三个主要特性,这些特性表明了在研究当今社会的复杂问题时,将分析单元由传统团队上升到MTS的实践价值。
1.目标层级性。目标层级(goal hierarchy)指集体目标相互联结形成的目标网络,在该网络中,近期目标处于最底层,中期目标处于中间层,远期目标代表着终极目标,处于最高层(Mathieu等,2001)。MTS的各团队要实现位于不同层级的子目标,且这些子目标的重要性是动态变化的,这就使得MTS具有复杂动力结构。传统的团队研究者把团队定义为享有共同目标的个体所组成的工作群体(Salas等,1992),这样的定义意味着个体目标与团队目标是相吻合的,这一假定大大简化了研究的复杂性,但也降低了研究的现实性。MTS是由多个团队所组成的系统,这些团队又由个体组成,因此,MTS中的个体至少要处理好个体、团队和系统三个层次的目标。
2.高度互依性。互依性指任何单元间相互依赖的情况,且包括输入或资源、工作过程、输出三个方面(Saavedra等,1993;Wageman,1995)。在MTS中,互依性包括团队内个体的互依性、团队间的互依性及跨系统边界(即系统与其环境)的互依性三个层面。在理论研究中,研究者往往倾向于每次只考察单个层面的互依性。在现实中,当组建一个MTS来执行某一特定任务或实现某一具体目标时,这种互依性并非只存在于一个层面,而是同时存在于这三个层面。
3.规模与分布的多样性。这个特性是与MTS须实现目标的重要性内在相联的,又影响着MTS各团队相互作用的本质。MTS有组织内MTS和跨组织MTS两种形式。前者存在于某一组织框架之下,其任务是应对组织所面临的突发事件,后者则要处理一些复杂的社会技术问题,如应对海啸、地震、大型火灾等。这两种不同形式MTS的规模和分布可能完全不同,就前者而言,其各团队可处于同一办公场所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与协调,而后者则要以虚拟沟通、分散运作为基础。总之,应对不同的突发事件要求组建不同形式的MTS,这种差异又导致了MTS运作方式的多样性。
三、国外MTS研究热点
综合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国外现有的MTS研究可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以DeChurch为代表就MTS中的领导团队与MTS绩效的关系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该类研究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所考察的MTS最初为组织内MTS,后来演变为跨组织MTS,相关研究揭示了MTS中领导团队的重要性及MTS运作方式的多样性;第二类研究主要关注极端情况下的MTS运作,考察复杂情境下MTS的协同运作问题;第三类是以Hoegl为代表对产品研发MTS的应用性研究,主要关注MTS各团队间的高度互依性;除此之外,也有针对MTS决策机制、MTS内部协同运作过程以及MTS团队的某些特性对MTS绩效影响的研究,但相关文献较少,较之于复杂的MTS,研究尚不深入,本文将这些研究归为第四类,即MTS研究的其他方面。
(一)MTS领导效能研究
领导对于团队的重要性自不必言。领导团队虽不是MTS的基本要素之一,但其重要性亦不可忽视。在目标层级的指引下,MTS的各团队要实现不同的近期目标,这些近期目标的性质可能完全不同,但却必须依靠各团队的密切协作方可共同完成,而各团队在其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基本价值观念上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Mathieu等,2001)。MTS的这种复杂性无疑增加了领导团队的挑战——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多个团队内部及跨团队的同时努力以实现近期和远期目标。相对于一般团队而言,MTS的领导团队要执行战略开发(strategy development)与协作促进(coordination facilitation)两项基本职能(DeChurch,2002)。制定MTS的行动(或发展)战略是领导团队的职责之一,领导团队的战略制定水平直接关系着MTS的运作进程;同时,由于各团队高度互依,领导团队必须在MTS运作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有赖于团队间协作的行动得以顺利展开。
那么,领导团队的这两种职能如何影响MTS绩效?以DeChurch为代表的学者就此开展了三次富有意义的研究。在第一次研究中,DeChurch(2002)基于低仿真战斗机飞行模拟任务考察了MTS心智模式和跨团队协作在领导团队的战略开发与协作促进与MTS绩效关系中的作用。DeChurch招募了384名心理学和商科学生,构建了64个MTS,借助实验室中的相关设备模拟F—22战斗机作战过程。每个MTS包含三个两人团队,其中两个是飞行团队(负责驾驶飞机并摧毁目标物),另一个是领导团队。在实验中,实验组的领导团队接受了战略开发和协作促进方面的培训,对照组则没有接受相关培训。结果表明,对领导团队进行战略开发方面的培训能使MTS表现出更好的心智模式、更好的团队间协作以及更高的绩效;对领导团队进行协作促进方面的培训能使MTS表现出更好的团队内部合作,但没能提高团队或MTS的绩效水平。在第二次研究中,DeChurch和Marks(2006)更进一步认为,以战略制定和协作促进为职能的领导团队的职能型领导行为能显著预测MTS绩效,而团队内协作行为和跨团队协作行为均能促进MTS绩效的提升。这次研究采用了与第一次相同的方法进行了模拟实验,结果证实了假设。
上述两次研究虽然考察对象一样,研究方法相同,但仍可看出后者是前者的发展。研究者明确提出了领导团队职能型领导行为的两个维度,并发现跨团队协作具有更强的中介作用,这证实了团队协作与整合对于具有高度互依性的MTS的重要性。上述两次研究均聚焦于组织内MTS的领导团队,那么,对于跨组织MTS的领导团队来说,由于所面临的环境更为复杂,其战略制定和协作促进行为与MTS绩效是否仍具有显著相关性?DeChurch等(2011)就此进行了第三次研究。此次研究有三大亮点值得一提:其一,考察了极端情况下(如应对自然灾害,开展战后的稳定、支持、过渡和重建工作等)的MTS领导行为;其二,采用历史计量分析(historiometric analysis)法对110个大型案例进行了研究,从中提炼出领导团队在MTS内部团队、MTS及跨MTS三个层次上的战略制定和协作促进行为;其三,把MTS的表现状态(即MTS效能感、潜能、凝聚力等因素)纳入研究范围,考察了其在领导行为与MTS绩效关系中的作用。这次研究颇有价值,提出了有关MTS职能型领导的几个假设(如职能型领导的战略制定行为对MTS过程、表现状态和绩效有正向影响,职能型领导的协作促进行为对MTS过程、表现状态和绩效有正向影响等),为后续复杂情境下的MTS职能型领导行为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述三次递进式研究描绘了MTS领导行为的基本框架,为以后进行更多的MTS领导效能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方向指引。但实验模拟情境有失真实性,未来的研究有必要考察现实中MTS领导团队的行为表现及其对MTS绩效的作用形式。
(二)复杂情境下的MTS
正是由于现有的团队理论不能够解决跨团队协作问题,学者们才提出了MTS理论,可以说,MTS是实现一些太大而不能通过单个团队的独立运作来实现的目标的工具(DeChurch和Zaccaro,2010),其应用价值在复杂情境下体现得尤其明显。在复杂情境下,MTS大多会表现出规模上的庞大性与地域上的分散性,这种庞大性与分散性常伴随在一起并衍生出其他一些特性,如沟通的虚拟性,这会进一步增加MTS的协作难度。为此,学者们针对复杂情境下的MTS运作进行了一些研究。
Millen和Fontaine(2003)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研究了大规模分布式会议的MTS运作。他们选取了一场名叫“ManagerJam”的大规模会议。这场会议有三个特点:其一,规模庞大,邀请了30000名经理参加;其二,持续时间长,连续进行了长达48个小时;其三,会议分散,需要一个由多人组成的分布式MTS提供技术及基础支持。这项研究总结了促进分布式MTS成功支持大规模分散型会议的若干经验,包括分布式MTS需要共同的技术基础和信息的及时共享,以及各团队独特且衔接良好的轮班程序等。该研究把MTS与企业的现实需要相结合,将MTS引向现实应用。目前,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跨国经营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以MTS为基础的跨组织虚拟沟通可能成为企业日常运营的必要组成部分,MTS的这种应用也将成为MTS现实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在同一年,O' Sullivan以植入式案例研究的方式对一个由一家主导企业与20个供应商团队共同组成的虚拟多边开发组织的协同运作过程进行了研究。该组织的任务是开发一种大型航空航天产品,其中主导企业拥有总体设计权,各供应商团队都有自己的工作人员,负责开发承包子系统,同时,各供应商团队(除了极少数团队在极少数时间外)之间以虚拟方式进行沟通。研究表明,主导企业制定各供应商团队关于工作内容和时间期限的强制性标准能够有效促进团队间的相互协作,进而促进整合工作模式的出现。
Healey等(2009)以民间应急MTS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复杂情境下MTS交互记忆系统对MTS绩效的影响。研究数据来自英国举行的一次测试救援系统完善性的演习。演习分三次,研究人员将每次演习的所有参与者看成一个MTS,他们来自警局、消防局、医院、政府、私人企业、环保组织、媒体等不同组织,共同完成演习任务。每次演习结束后,每位参与者都要完成一份问卷,用以测量各变量。研究表明,交互记忆系统与MTS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且沟通在这一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有别于DeChurch(2002)的研究,这项研究显示,各团队内的交互记忆系统和跨团队交互记忆系统均能通过团队沟通或跨团队沟通对MTS绩效产生影响,这说明了在复杂情境下建立完善的MTS交互记忆系统的重要性。
DeChurch等(2011)在研究复杂情境下领导团队的职能型领导行为时,将灾害应对系统和地方重建队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将这两者选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们包含大量来自政府及民间组织的团队,并且任务的紧迫性要求领导者瞬间做出事关生死的决策。DeChurch等发现,如同组织内MTS的领导团队一样,复杂情境下MTS的领导团队仍要发挥战略制定与协作促进两项基本职能,但相对于团队和MTS层面,在跨MTS边界(即MTS与其外部环境)的层面上,领导职能的发挥显得更有意义。这表明了在复杂情境下加强MTS与其外部力量整合的重要性。
在复杂情境下,外部环境变化多端,处于其中的实体要同时处理多种具有时间敏感性的多维问题(DeChurch和Zaccaro,2010),解决这类问题正是构建跨组织MTS的价值所在。上述四项研究以案例或实证的方法,分别考察了复杂情境下MTS的支持性运作、虚拟沟通、交互记忆系统及领导关系,涉及MTS的规模庞大性、地域分散性与沟通虚拟性特征,反映了复杂情境下MTS庞大性与分散性相结合,虚拟性与分布式相适应的特点。但这些研究多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虽能有效归纳现实中MTS运作的基本模式,但却降低了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所得出的结论有待定量研究的检验。但重要的是,这些研究指明了MTS的现实应用价值,为在实践中开展MTS运作提供了指导。
(三)产品研发MTS
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创新活动。小范围的产品研发活动由于规模小、人员和资金投入少,以普通团队的形式来组织有利于沟通和问题的及时解决,从而成为团队研究关注的对象。大型复杂产品如航空航天产品、大型计算机应用软件等的研发,尽管发生频率低于小型产品研发,但由于涉及专业人员多、任务复杂且影响深远,远远超出了单个团队的能力范围,涉及跨团队、跨组织的多边问题,因此成为MTS研究领域之一。
Mathieu等在提出MTS概念时就指出,跨组织新产品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产品的研发,将是MTS的应用领域之一。以Hoegl为代表的一些国外学者对MTS在产品研发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索。虽然相关研究并未明确提出MTS概念,但其关注维度,如跨团队协作、多边组织、任务互依性、多团队研发项目、分布式协作等,与MTS理念不谋而合。
Hoegl等(2004和2005)对一个由39个团队参与的大规模新产品研发项目进行了长达36个月的研究。他们依据新产品开发进程将研究分成分别历时大致一年的三个阶段,并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对项目成员(共452人)进行单独的结构性访谈,让他们填写问卷以测量各个变量。Hoegl等在此项研究中进行了两次分析。第一次分析关注跨团队协作、项目承诺和团队作业质量三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对多团队产品研发项目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三个变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在项目的第一阶段而非第二阶段测得的三变量值与第三阶段的项目绩效(质量、成本和时间)显著相关。第二次分析关注项目组织与支持和团队间交流管理两个变量在新产品概念形成阶段和开发阶段对项目绩效的影响。项目组织与支持是项目层次的变量,指项目的领导团队统筹整个项目的进展,明确每个团队的任务及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位置。团队间交流管理是多团队层次的变量,指各个团队明确本团队和其他团队在信息、产品和服务上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团队间交流管理在产品概念形成阶段特别重要,能够显著提高项目整体绩效;而项目组织与支持在产品开发阶段更为重要。
如上所述,Hoegl等分两次采用实证方法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第一次分析关注的维度较为具体,考察团队层面变量与多团队绩效的关系;以此为基础,第二次分析采取更为宏观的视角,研究了多团队层面和团队层面的变量对多团队绩效的影响。两次分析以递进的方式进行,结果均显示了由团队互依性决定的团队协作与团队作业过程对提升多团队绩效的重要性。在Hoegl等的研究之前,O' Sullivan(2003)曾以案例分析的方式研究了虚拟多边开发组织在大型复杂航空航天产品开发中的协同作业过程。如前所述,O' Sullivan(2003)的研究对象为负责航空航天产品开发的多个组织组成的新产品开发系统,各个组织在地理上相互分离,并且之前没有或很少有相互合作的经验。O' Sullivan在研究中共进行了78次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对象为29名供应商代表,并参加了160次会议,阅读了大量技术和管理文件。研究结果显示,主导企业制定的各供应商团队工作内容和时间期限方面的标准能够有效促进跨团队协作,而这种协作能提升跨团队产品开发效率。Hoegl等的两次实证研究为该结论提供了支持。
(四)MTS研究的其他方面
1.MTS决策机制研究。Liu和Simaan(2004)在其研究伊始便对MTS进行了解释。他们认为,一个大的控制系统内会存在多个决策者,其决策目标的互依性与竞争性并存,且目标互依性较强的决策者组成一个团队,这样就会存在多个团队。为了实现决策系统的优化,Liu和Simaan引入了一种新的团队决策方法——非劣纳什法来解决MTS的竞争性决策问题,该方法融合了团队理论中的非劣帕累托合作解决方案和博弈论中的纳什非合作解决方案。
2.MTS过程研究。Mathieu等(2001)建议从绩效片段(performance episode)的视角来研究MTS过程。绩效片段概念是建立在MTS循环阶段模型(recurring phase model)基础之上的。该模型认为,MTS的目标层级能够分解为若干子目标,每个团队都要开展至少以一个子目标为导向的活动,不同子目标的实现过程就是不同绩效片段的展开过程,具有互依关系的子目标要靠相关片段的互依互动来实现。绩效片段的基本特征是包含过渡过程和行动过程两个阶段。过渡过程是“团队主要着力于评估和/或计划行动来指导它们完成团队计划或目标”的阶段,行动过程是“团队开展活动去实现目标”的阶段。基于此,Marks等(2005)仍以低仿真战斗机飞行模拟任务为实验平台,考察了MTS的过渡过程和行动过程对MTS绩效的影响,同时还比较了团队内行动过程和跨团队行动过程对MTS绩效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MTS的过渡过程、行动过程和MTS绩效正相关,跨团队行动过程比团队内行动过程更能促进MTS绩效的提升。研究还显示,跨团队过程对绩效的预测在跨团队互依性强时比在跨团队互依性弱时要准确。此项研究的假设得到证实也表明了以绩效片段作为MTS运作过程分析视角的合理性与价值。
3.MTS与各团队关系研究。Millikin等(2010)考察了团队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对MTS绩效的影响,以及团队凝聚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他们调查了一家半导体生产企业的21个MTS,共包括97个自我管理团队和716名团队成员。研究表明,MTS中团队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与MTS绩效正相关,如果MTS由凝聚力较强的团队构成,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强。但该研究的样本来自半导体行业,从而降低了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另外,在统计分析中,研究者并没有控制其他可能影响MTS绩效的变量,这也降低了结果的可靠性。
上述三类文献从不同的视角对MTS进行了研究,虽然相关研究较少,但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以绩效片段为视角对MTS及团队过程进行研究为现有的团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已有学者在此方面做了尝试(DeChurch,2002;Marks等,2004;Mathieu和Schulze,2006;DeChurch和Haas,2008)。
通过以上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国外MTS研究的基本分类,以及各类研究之间存在的一定程度的交叉与重叠,这也反映了MTS分析的多维性。由于现实中MTS样本选取比较困难,加之MTS理论尚未吸引学者的广泛关注,因此MTS研究进展缓慢,成果不是很多,但从中仍可看出MTS研究多元发展的趋势。
四、未来研究展望
MTS是团队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全新研究主题,相关研究基于以往的单个团队研究而又超越了这种研究,试图解决那些依赖传统团队所不能解决的复杂社会技术问题。目前国外的MTS研究主要集中在MTS领导效能、复杂情境下的MTS运作以及以跨组织大型新产品研发为代表的MTS应用性研究等方面,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实,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MTS的许多方面都值得研究,如MTS决策机制、MTS内部运作模式以及MTS团队间关系范畴等,虽然现有研究在这些方面已有涉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相关主题并未得到应有的持续关注,后续研究应该在这些方面有所加强。具体来说,本文认为以下主题值得未来的MTS研究重点关注:
第一,MTS的表现状态。Marks等(2004)将前人提到的团队效能感、潜能、凝聚力和情境知觉等反映团队成员态度、价值观、认知特点以及动机等的因素视为团队“表现状态”。表现状态变量主要关注行为同步性(如协调、沟通)和职能性认知结构,有利于理解MTS运作,但DeChurch和Zaccaro(2010)通过与紧急救援团队管理者、军队中的科技工作者和联盟公司经理的交谈发现,实务界与学术界对表现状态的关注是有差异的,学术界主要关注认知和行为过程,而实务界却更加关心信任及系统层面整体凝聚力的缺失以及团队间的动态竞争等因素。情感性的表现状态,如信任(Jarvenpaa和Leidner,1999)、社会认同(Hogg和Terry,2000)、激励等因素如果能与系统相匹配,就能增进系统同步性,反之,则会削弱系统同步性。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考察情感性表现状态对MTS运作的影响。
第二,以科技为媒介的虚拟沟通。如前所述,由于规模的庞大性和地域的分散性,现实中的大多数MTS都是基于互联网而虚拟运作的。又由于MTS自身的复杂性以及所涉及团队的广泛性,多数MTS并不能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真实面对面交流平台上运作,各团队往往以分散的形式存在,团队间须要借助信息系统进行交流与沟通。因此,有必要就MTS的分布与虚拟沟通如何影响MTS运作进行研究。
第三,MTS领导效能。学者们已经对MTS领导效能问题进行了多次有意义的研究(DeChurch,2002;DeChurch和Marks,2006;DeChurch等,2011)。由于MTS任务的复杂性、团队的分散性、沟通的虚拟性以及目标系统的层级性,领导者为了引导和规范MTS内的集体努力以使MTS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须要更多地进行“命令性”管理(DeChurch和Marks,2006)。一般来说,领导者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获得领导权:一是通过组织的正式授权而垂直获得;二是通过多个行为主体的自愿追随而水平获得。在MTS这种复杂的组织结构下,领导者既需要通过组织正式任命获得的领导权,也需要通过多数MTS成员的自发追随自然获得的领导权,以形成一个能够有效进行纵向和横向协调的“领导者系统”,这样的领导者系统能够发挥很好的协同作用,并能够像其指导和管理的系统那样,把过程损失(process losses)降到最低。可见,MTS领导效能是一个值得细致研究的重要领域。
第四,MTS协作过程。现有的团队研究大都是基于“输入—过程—输出”(IPO)范式展开的(McGrath,2000;Ilgen等,2005;Mathieu等,2008),这种静态、单向的研究范式并不符合MTS的动态、循环和多维特性,于是,Mathieu等(2001)提出了基于MTS循环阶段模型的绩效片段概念。在循环阶段模型中,传统的IPO过程组成了MTS的过渡过程和行动过程,这两个过程交替、循环,构成完整的绩效片段,不同片段间的互依与良性互动构成了整个MTS协作过程。循环阶段模型为我们展示了MTS协作过程由个体到系统、由点到面的演变形式。基于此,多位学者以绩效片段为视角对MTS及其团队协作过程进行了富有意义的实证研究(DeChurch,2002;Marks等,2004;Mathieu和Schulze,2006;DeChurch和Haas,2008),这些研究证明了以绩效片段为MTS及其团队协作过程研究视角的可行性。但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多,MTS的绩效片段导向性活动有待深入探讨。
第五,MTS冲突。由于MTS是由多个团队相互关联构成的,职能性差异存在于不同的团队之间,每个团队在任何时间都会同时受多个目标的驱动,这使得MTS拥有复杂动力结构来驱动系统内的各种行为,目标冲突也就成为MTS固有的弊病,协调MTS中所有层次的目标、职能和行为难度较大。因此,研究在复杂动力结构下如何安排MTS的结构以使其有效运作便显得具有挑战性且富有意义。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就MTS的冲突来源以及各种冲突对系统效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
最后,MTS研究方法创新。Marks等(2004)曾建议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MTS,这主要是因为现实中MTS的构成非常复杂,取样较为困难,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方法,一方面能克服这一难题;另一方面也方便研究人员深入观察MTS的运作,并能模仿MTS的循环性、阶段性特征。但MTS是一种动态开放系统,某一时点的状态并不能反映其真实情况,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些纵向研究。
标签:mts论文; 团队协作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项目组织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组织绩效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工作分析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工作绩效论文; 企业协作论文; 组织职能论文; 协作开发论文; 新视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