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_可持续发展论文

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辽宁论文,水资源论文,社会经济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沿海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7-7588(2011)07-1225-11

1 引言

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位置,是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其发展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2]。然而,由于地处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以及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等水资源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带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2009年7月1日,国家主席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会议强调“充分考虑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统筹规划和完善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区域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2010年5月28日,辽宁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水资源,并在第三十三条中明确指出:“沿海经济带应当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水资源”。由此不难看出,水资源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已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水文学术界和相关管理部门研究的热点。为了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依据一定的理论技术对其做出评价,以科学手段指导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之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展开了专业系统的研究与探讨。到20世纪末,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已逐步从理论性研究转为应用性研究,研究成果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1)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如:2008年,Antronio A.R.Ioris在流域尺度上建立了涵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水资源管理指标体系,从评价结果分析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为管理者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信息[3]。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方案和规划配置研究,如:2007年,A.Loukas构建了包括用水需求预测模型、水文模型和水库管理模型在内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系统,揭示了水资源管理方案对水资源需求平衡的影响[4]。

国内相关研究多以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主要包括四方面:

(1)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系统理论的研究,如:2004年周维博通过对关中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指出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关中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建议和对策[5]。

(2)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如:2007年李飞从社会经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建立了反映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6]。

(3)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权重的研究,如:2007年金菊良等在基于熵和模糊层次分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以此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型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7]。

(4)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的研究,如:2007年孙才志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这一主观性评价模型和投影寻踪这一客观性模型对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有效避免了利用单一模型做评价时,因主观性或客观性太强而产生的偏差[8]。

本文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主要针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水资源系统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且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具有相对性及动态性,故选用陈守煜教授最新提出的可变模糊识别模型[9-10],该模型能够科学、合理地确定样本指标对各级指标标准区间的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函数,并且能够通过变化模型及其参数,合理地确定出样本的评价等级,提高对样本等级评价的可信度,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2 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与社会经济概况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毗邻渤海、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的行政区域,总面积约5.65万。经济带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30mm,且由东南像西北减少,东部山地丘陵地区受地形及东南季风的影响,年平均降水量大于1100mm,是西部地区的2倍以上。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130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682.68/人,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1/3,以国际上1000

/人作为生存的最低要求线,辽宁沿海经济带已是水资源严重匮乏区。水资源时空变化均较大:时间上,以大连市为例,该市2005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725.63/人,而2008年仅为324.8/人,不及2005年的1/2;空间上,各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也存在明显差异,2008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相对最多的丹东市为2852.44/人,相对最少的盘锦市仅为232.97/人,不及丹东市的1/12。2008年经济带城市供水总量为8.309亿,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40.06/人,占全省人均的87.39%;除丹东和营口二市外,城市供水普及率均达到100%;在用水的产业分配上,工业用水量最大,占总用水量的54.76%。经济带及其各市主要用水指标以及与全省、全国平均情况的比较见表1(以2008年为例)。从表1可知,经济带整体人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均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城市用水普及率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可见,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节水工作无论从全省还是全国来看,均表现较好。然而,个别城市仍存在严重用水过多现象,如:盘锦市人均用水量1055,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高出214.0%和137.1%,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此外,经济带农业灌溉用水量略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8%,其中,丹东市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最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8.6%,农业用水严重浪费。

辽宁沿海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较早,且发展速度较快。2008年,经济带GDP为6948.91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1.99%,是21世纪初的3.29倍,占全省GDP的51.62%。人均生产总值3.8605万元/人,比全省人均高出24.92%。2008年,经济带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为686.45亿元、3670.47亿元、2591.99亿元,产业结构比例约为1∶5.35∶3.78,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最大。2008年末,经济带常住人口约18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1.9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8‰,与本世纪初相比人口增加了3.72%;人口密度为314人/,比全省人口密度高出9.4%。2008年,经济带城镇人口872.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9.03%,与全省城镇化水平49.92%相比略低。经济带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11%和43.14%,与全省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9.0%和40.6%相比均略高。经济带及其各市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以及与全省、全国平均情况的比较见表2(以2008年为例)。从表2可知,经济带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及人均GDP均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可见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其中丹东人口密度明显低于经济带平均值,但与全国平均相比仍高出17.39%,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为负值,人口压力逐渐减轻,此外,经济带各市人均GDP相差较大,最高的大连是最低的葫芦岛的3.87倍,可见经济带各市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从产业结构上看,经济带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略高于全省平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全国平均高,低于全省平均,其中,大连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小,仅为7.5%,比全国平均低3.8%,盘锦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最大,较经济带整体和全国平均分别高出19.7%和23.9%,第二产业为各市主要经济增长方式。

3 可变模糊识别理论的基本概念与模型

设论域U上的模糊概念,对U中的任意元素u,u∈U,u具有吸引性质A的相对隶属度为,具有排斥性质的相对隶属度为,其中,且满足:

(1)

(2)

4 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变模糊识别评价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的确定

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所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因此,其重要程度也存在差异,这就需要选择一定方法,先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12],计算各准则层下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3。

4.2 评价指标分级标准的确定

在确定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时,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规定,并参考一些北方沿海地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文献[13,14],最后结合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多年平均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其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分级标准,见表3。表中1级属于极好情况,表示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最好,对应的5级属于极低水平,表示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最差。

4.3 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的评价

分析2000年-2008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统计年鉴及水资源公报中的相关数据,取其中的7年数据(2001年和2004年数据来源受限),分别对其进行逐层和综合评价,并计算这7年评价结果的平均值,以其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的最终评价结果。

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型的评价结果见表4。

分别取表4中各年评价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层、各准则层及可持续发展总体现状的评价结果,其特征值见表5。

5 评价结果分析

5.1 各子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5可知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水资源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水资源与社会子系统、水资源与经济子系统及社会与经济子系统的现状,对各子系统评价结果的分析如下:

(1)水资源子系统。从表5可以看出,对水资源子系统的评价结果,除丹东的等级特征值2.6819,处于中等偏高等状态外,各市水资源状态均较差,其中,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四市已低于低等状态,以盘锦市的4.4572为最低水平,而大连的等级特征值也超过中等范围,接近低等状态。综合来看,经济带整体处于4级水平,即低等状态。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水资源数量的不足,从多年平均的统计数据看,除丹东单位面积水资源量57.28万/,处高等水平,及大连28.35万/,为中等水平外,各市均处于低等甚至极低等水平,其中盘锦单位面积水资源量8.36万/,远低于极低等级特征值15万/。而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大,以大连为例,其2002年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为4.62万/,2005年达到32.62万/。此外,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过大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地区水资源利用率远超过100%,故水利工程中对经济带的输水量逐年增多。经济带存在地下水开采过度的现象,其中,锦州、葫芦岛以地下水供水为供水主要来源,2005年锦州地下水供水量7.4亿,占供水总量的95.4%,综合上述主要问题,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子系统的评价水平较低。

(2)社会子系统。从表5可知,对社会子系统的评价结果以丹东的1.9619为最好;葫芦岛3.2094为中等偏低等水平,其他四市均为低等偏中等水平。这说明各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均较大,人口密度较小且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为负值的丹东状况相对较好,而人口密度最大的营口,为470人/,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最大。盘锦、大连的城镇化水平较高,尤其是盘锦,城镇化水平已超过80%,城镇人口的人均需水量要远大于农村人口,因此加大了对水资源的压力。各市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基本处于中等和低等水平,说明各市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较小,人们生活水平为中等,2008年大连和盘锦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8.95%和31.78%,锦州、营口和葫芦岛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45%、37.80%和39.73%,生活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对水资源的压力也就较大,评价结果为低等水平。

(3)经济子系统。从表5可知,对经济子系统的评价结果中,大连、营口、葫芦岛三个城市的等级特征值小于3,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丹东、锦州、盘锦三市的等级特征值在3到3.5之间,为中等偏低水平。经济带内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大连、盘锦人均GDP水平较高,2008年的统计值分别为6.3198万元/人和5.1214万元/人,葫芦岛人均GDP最低,1.6351万元从,不足大连的1/3,差距较大,但仍处于评价等级的中等水平。在经济生产中,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因此,第一产业增加值的用水量越大,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压力也越大,第三产业的需水量较少,因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经济发展的需水量也就较少。然而,经济带第三产业产值均相对不高,处于中等偏低,甚至极低水平,以盘锦市第三产业产值最低,仅占CDP比重的17.3%。而作为工农业大省的一部分,经济带用水量最大的工农业是区内GDP增长的重要来源,这就意味经济增长对水资源的压力更大。农业生产中,以水资源最为丰富的丹东为例,2008年该市农田灌溉用水量达到11658/,超过等级评价的极低等级特征值;而地处辽河平原的盘锦,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由于降水量较低,单位农田灌溉用水量也较大,达到9780 /,处于极低水平。工业生产中,锦州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大于100/万元,为低等水平。可见,经济带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均对水资源系统带来一定的压力。

(4)水资源与社会。该子系统反映水资源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程度。从表5可知,经济带目前水资源与社会子系统的评价结果以中等水平为主,少数地区达到高等水平。以丹东情况为最佳,其水资源与社会子系统的和谐度指数为2.2982,这主要由于该市水资源总量大,人口密度又相对较小,所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高,以2008年为例,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852.44 /人,远高于经济带内其他城市,是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盘锦的12倍。列第二位的大连,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不及丹东,处于低等水平,但其生活用水保证情况较好,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评价等级最低的盘锦,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低于等级特征值的极低水平,即使城市自来水普及率为极高水平,综合看来,其水资源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程度也只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经济带整体人均水资源不足,而供水普及率较高,故为中等水平。

(5)水资源与经济。该子系统反映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程度。从表5可知,经济带内除大连1.6928为高等偏极高等水平外,均为中等偏低,甚至为极低水平。大连单位灌溉水粮食产量为高等偏极高水平,单方水GDP产出29633元/,远高于极高水平特征值,然而,污径比值27.04%大于极低水平值10%,即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不利影响大,因而,综合看来,水资源与经济子系统的评价结果为极高偏高等水平,而非极高水平。其他五市中,丹东、营口、盘锦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为中等偏低等水平,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单方水GDP产出值均为低等水平,以盘锦为例,其单方水GDP产出仅为49.52元/,而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的污径比值均大于极低水平特征值,丹东污径比值最小。说明该五市单位水资源量的经济产出不高,而经济生产对水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因而评价等级均偏低。所以经济带整体为中等偏低等水平。

(6)社会与经济。该子系统反映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程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值越大,说明经济发展对社会人口的物质保障情况越好。对社会与经济子系统的评价结果以大连的2.7988最高,为中等偏高等水平,之后依次为盘锦和营口二市,为中等偏高等水平,锦州、丹东、葫芦岛三市为低等略偏中等水平,以葫芦岛的评价等级特征值3.6639为最低。近年来,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3 4829元/人增长到2008年的8 8443元/人,农村人均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 7254元/人上升到2008年的4 2334元从,到2008年整体已达到中等偏高等水平。综合各年结果,经济带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程度整体为中等水平。

5.2 各准则层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5可知,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的支撑能力、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造成的压力、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三者发展的和谐程度这四个评价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对各准则层评价结果的分析如下。

(1)支撑力系数。该系统评价结果值同水资源子系统的评价结果值,即反映水资源子系统的支撑情况,如前文所述,除丹东水资源的支撑系数2.6819为中等偏高等水平外,其他五市均为低等水平,以地处辽河平原的盘锦水资源支撑能力为最低,评价结果4.4572为低等偏极低等水平。可见,除东部山区外,经济带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水资源不足问题。分析其原因:经济带受温带季风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制约,水资源总量的年内和年际变化大;中部辽河平原地区的水资源不足,直接导致其地下水开采利用率过高;各市年供水增长率除丹东为负值-2.54,即极高水平外,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长变化,以大连的年供水增长率6.199为最高;对于发展较快的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的供应量偏高甚至过高,如,营口、盘锦二市的供水模数15.81万/和33.92万/均高于评价等级特征值规定的最低水平,其中又以盘锦的情况为最差。综上原因,水资源的支撑能力较低。

(2)压力系数。压力系数反映出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造成的压力,是社会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对水资源造成压力的综合,从表5中的评价结果可知,经济带压力系数评价等级特征值的变化范围是3.0627~3.4637,即整体为中等偏低等水平。其中,葫芦岛、丹东二市最接近中等水平,为经济带内排名较高地区;锦州、营口、盘锦的评价等级较低,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造成的压力最大。分析原因,主要是:人口密度整体偏高,即便是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丹东,人口密度162人/,也仅为评价标准的中等水平,大连、营口分别为464人/和470人/,都已超过极低水平;虽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庞大的人口基数仍是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造成压力的根本来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各市GDP年增长率不是很高,但是,从经济带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可以得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大,而对水资源造成压力较小的第三产业,其增加值所占GDP的比重较小,这就意味着经济带内经济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而在科学技术水平相对不高的现状下,单位农田灌溉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普遍偏高,以丹东为例,其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3,农业灌溉亩均用水量1001,分别高出经济带平均水平79和487。经济带平均农业灌溉用水量过大,亩均用水量514,与全省和全国相比,分别高出19.26%和18.43%。综合上述原因,经济带社会经济发展给水资源带来的压力较大。

(3)承载力系数。承载力系数准则层由分准则层的支撑力系数和压力系数组成,是水资源子系统本身支撑力与其对社会、经济子系统承载的压力的综合反映。从表4中数据可知,经济带各市承载力评价结果存在明显差距,评价等级特征值的变化范围是2.9114~3.9019,从中等偏高等水平到低等偏中等水平。以丹东的承载力水平2.9114为最佳结果;大连次之,为3.4553,处中等偏低等水平;锦州、营口、盘锦为低等偏中等水平,其中盘锦3.8848为最低评价结果。说明水资源对社会发展的支持水平较差,这一结果的原因见上述对支撑力系数和对压力系数评价结果的分析。

(4)和谐系数。和谐系数反映了水资源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三者之间在发展过程中的和谐程度。从表5中数据可知,经济带各市的评价结果为2.2474~3.4982。即高等偏高等水平到中等偏低等水平,差距较大,整体为中高等水平。分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归纳为:庞大的人口基数对本已严重紧缺的水资源量造成的巨大压力,使得经济带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整体处于极低甚至低于极低等水平,只有丹东情况较好,人均水资源量的多年平均值为3545.94 /人,为高等水平,而锦州、营口、盘锦多年平均值分别为452.43/人、343.03/人和260.06/人,均低于极低水平特征值,这是水资源子系统面对社会压力表现出的不和谐;各市对居民生活用水量的供给情况较好,供水普及率均达到或接近100%,这是社会子系统与水资源子系统和谐的体现;在经济生产过程中,单位水资源量的经济产出整体为中等水平,大连在经济生产中的水资源利用率相对最高,单方水GDP产出296.33元/,为极高评价等级,相对最差的为盘锦49.52元/,且其单方水的工农业产出均为经济带最低水平,而从上述分析可知,该市的经济状况较好,因此,水资源承载的压力更大;经济生产对水资源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带的表现十分突出,从各市污径比的指标特征值分析,除丹东外,经济生产中的污水排放对水资源再生能力机制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加剧了水资源承受的压力;社会与经济之间的和谐程度除沿海开放城市大连外,均处于中等水平,与其他发展较快的沿海经济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综合上述原因,水资源、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协调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5.3 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综合上述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得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等级特征值,从表5可知,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结果等级值范围是3.0553~3.7071,各市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大连、丹东二市的评价结果相对较好,分别为3.0553和3.0989,处中等略偏高等水平;葫芦岛的评价结果3.3446,为中等偏高等水平;锦州、营口、盘锦的评价结果分别为3.6150、3.5775和3.7071,均为低等偏中等水平。整体看来,经济带为中等,更接近偏低等水平。这就说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实现水资源、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仍需要做出大量工作。从各市的最终评价结果的排名可以得出,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和较差的城市分别为大连和盘锦。

对于排名第一的大连,其水资源的支撑力为3.7254的低等偏中等水平,列经济带第二位,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仅为27.35万/,对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沿海开放城市来说,十分短缺,其供水增长率有逐年提高趋势,且单位面积供水量偏高,均为其水资源支撑力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该市水资源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加,人均GDP从2000年的2.0255万元上涨到2008年的6.3198万元,并且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减小,正反映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有所提升,此外,该市第二产业对水资源的大量需求,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的压力。使该市综合排名最好的主要原因在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间的和谐程度较好,其城市用水普及率为100%,单方水的经济产出也逐年增加,以2008年为例,单方水GDP产出296.33元/,达到极高水平,不足之处在于经济发展对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影响一直未得到有效改善,即污径比过大。综上可知,虽然该市水资源的支撑力水平不高,且社会经济的压力较大,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和谐程度较高,故综合排名居经济带第一位。

排名最后的盘锦,其水资源支撑能力为低等偏极低水平,该市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仅为8.36万/,为经济带缺水最严重的地区,导致该市接受跨区域调水量及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量均极高,2008年该市供水模数33.92万/,是其单位面积水资源量7.49万/的4.5倍。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也是该市综合评价结果较低的主要原因,到2008年,该市城镇化水平已达到81.04%,为经济带最高,且人口增长速度列经济带之首,可见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造成的强大压力;经济生产中,用水量较少的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列经济带最后一位,而需水量较高的第二产业又是该市GDP的主要来源,过去十年其比重保持在70%左右,此外该市农田灌溉用水量远高于经济带平均水平,由此可见该市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巨大压力。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和谐程度为经济带最低,仅为中等偏低等水平,单方水的GDP产出到2008年仅为49.52元/,为经济带最低水平,且污径比高达34.15%,远高于极低等级特征值。综上可知,该市各准则层的评价结果均较差,故综合评价排名最后。

6 小结

本文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评价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变模糊识别模型是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参数的变化,组成四个新模型,分别对同一事物进行评价,取平均值,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从评价结果可以得出,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为中等偏低等水平。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逐层评价,详细分析和比较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水资源—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清楚看出各市存在的具体问题,有利于各市有关部门根据问题及时作出改进。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可知,辽宁沿海经济带实现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提高水资源的支撑力,尤其是除丹东外的五个严重缺水城市,在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更要注意对水资源的珍惜和合理利用。营口、盘锦、葫芦岛三市应注意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减轻因人口的迅速增长给水资源带来的压力。各市需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是丹东、锦州、营口和盘锦四市应尽量减少工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盘锦等地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减轻对水资源的压力。此外,各市均需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经济生产对水资源的污染,实现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标签:;  ;  ;  ;  

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