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评《世界的反响:国外人士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一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论文,反响论文,一书论文,中国论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80年代后,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时期,开始了当代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在这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了这一理论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地位。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震惊的伟大成就: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这一切不能不引起世界各国人民和各方人士的密切关注。他们惊叹中国人民的巨大创造力,惊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称之为“世界奇迹”,同时,他们对规划、领导这一奇迹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导致这一奇迹的思想动力——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产生极大的兴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外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的兴趣与日俱增。从官方机构到民间团体,从大学教授到总统、总理、部长,从企业家、银行家到学者、记者,从马克思主义者到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们阅读各种译本的邓小平著作,到中国参观访问考察,撰写了大量的论文、著作、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等。可以说,出现了世界范围的“中国热”、“邓小平热”。
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国外社科情报研究室集体编译、中宣部学习出版社出版的《世界的反响:国外人士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一书,为我们了解国外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成果、动态等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该书有以下特点:一是选材广泛,内容丰富。编译者阅读了大量的国外有关书籍、报刊,从中选择了近50篇文章编译成该书,原文作者包括了俄、美、英、日、德等10个国家及世界银行、欧盟等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专家学者,文章内容涉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体系、意义,论述了邓小平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思想,探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实践的过程、成果及问题。
二是注意原文观点的客观价值。编译者在浩繁的外文资料中,选择了那些认真、严肃、客观地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作品,强调了原作的理论和学术价值,注意收入有见解并言之有据的文章。
三是注意原文的代表性、权威性。该书原文作者大多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或国家首脑人物,他们的观点基本代表了当前国外关于中国问题研究的最新观点、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
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伟大人物,任何伟大思想,都在历史发展的轨迹上标注一个坐标点。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坐标点会有不同的位置,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这个位置的高低,最终要以他或它对人类社会所做出的最重要最突出的贡献来确定。世界各国之所以广泛加强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源于这一理论对中国及世界发展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这一理论已经成为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信念,成为中国迈向富强、民主、文明目标的指路明灯和精神动力。近20年来,国内学习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表了大量的有关著述。然而,学习这一科学理论是一个长期任务。江泽民同志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深入、 扎实、持久地”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定要努力创造一种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务真求实的风气”。《世界反响》一书的出版,为我们学习这一理论提供了可以参考、借鉴的读物。特别是对于理论工作者来说,了解国外研究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的观点、方法,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放宽视野,开拓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理解邓小平理论,从而加强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的自觉性。
任何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同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中国人民的精神动力,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例如,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关于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加强民主与法制的思想,关于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等等,都是极具创造性的思想观点,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和高度重视。关于邓小平理论在世界各地的巨大影响和广泛作用,关于这一理论的世界意义,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苏东剧变事件,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自十月革命以来所遭受的最严重的挫折。一时间,西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欣喜若狂,纷纷断言,“20世纪将以社会主义的失败和资本主义的胜利而告终”、“共产主义的幽灵从此在地球上消逝”。在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形成的基本路线,顶住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压力,经受了国际国内风波的考验。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不仅继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在逆风中起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这一事件促使人们再次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进行比较,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正象俄罗斯学者阿·雅科夫列夫所说:“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定了在目前世界条件下现实社会主义的生命力。”(见本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发展,不仅扭转了本世纪后期世界社会主义低落的趋势,而且必将对下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体系,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它经历的每个阶段都得到了新的证明和新的胜利,任何诋毁它、反对它的论调都先后破产,任何企图与它相抗衡的“新思潮”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的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结合新的实际,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根本任务、发展战略精神文明建设、外部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设想同社会主义的新实践统一起来,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因此,使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三、对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而且是世界文明的精华。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他的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2卷第309 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科学理论。它在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都有着系统的论述,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做了深刻的论述和科学的回答。因此,这一理论不仅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直接继续,而且是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思想,进行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引进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同样需要吸取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优秀的有益的思想文化。国外关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也应是我们借鉴参考的内容和对象。其中的某些观点、研究方法也可以为我所用。
《世界的反响》的原作者们的政治立场和态度不同,所掌握的资料和观察问题的角度也有区别,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用的东西。对于他们的观点和材料,相信读者自会作出鉴别和批判。
当然,该书的选材、编译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有关文章收入较少;在实践方面,各领域的文章比例不够平衡;译文中也有个别不够流畅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