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44例(50眼),实验组44例(52眼)。两组患者均行小梁切除手术,常规组实行常规缝合,实验组采用可调节缝线,比较两组手术后的眼压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组的术后眼压为(15.81±2.93)mmHg,实验组的术后眼压为(12.23±2.22)mmHg,实验组明显比常规组的低,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小梁手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可调节缝线;青光眼手术;应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3-0138-01
青光眼治疗中常会采用到手术这一治疗方式,作为一种滤过引流手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手术中得以广范围地运用,而在手术过程中,缝线张力和瓣的大小、巩膜厚度均会对滤过泡形成、眼压以及前房深浅产生一定的影响[1]。所以采用可调节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手术效果可能更佳,本文对此作了相关的探讨。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44例(50眼),实验组44例(50眼)。常规组:男性22例,女性22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为(60.23±6.54)岁。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24例。年龄42~66岁,平均年龄为(59.98±6.4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有一定的可比性。本次研究患者均对知情同意书进行了签署。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到小梁切除术,常规组实行常规缝合,即在巩膜瓣顶端缝合两针,将结膜瓣复位平整之后进行间断地缝合。实验组在巩膜瓣上缝合四针,缝合永久性两针在顶端上,腰部两针采用到可调节缝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下即具体方法:进针于两腰处的巩膜瓣游离边缘,出针于对侧,拉到同缝线尾端接近的位置之后,将尾端当作支点,打下四环活结,穹窿部结膜的带针一端出针之后,打结固定于结膜面,将多余的缝线剪除,在穹窿部置于缝线尾端。缝合巩膜瓣之后,将平衡盐液注入到两组患者的前房内,对巩膜处所漏出的房水情况进行观察。此外,结合外流的状况对缝线张力进行调节,当房水不再漏出,而是以缓慢的速度流出时,将结膜瓣关闭。手术结束之后,取40mg妥布霉素和2mg地塞米松进行注射,并在患者的眼部涂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进行包扎和加压。
手术后按照眼压情况对缝线进行调节,若手术之后的一到两小时患者有较高的眼压,在对眼球进行按摩之后,依旧不能降到17mmHg以下,那么可适当地将缝线放松。若患者手术的眼压能够基本保持正常状态,滤过泡扁平或正常,在眼球按摩之后可降低眼压,那么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可将缝线拆除。若患者是功能型的滤过泡,且前房偏浅、眼压偏低,那么观察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才可将缝线拆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后的眼压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把所收集到的数据纳入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以(x-±s)和(%)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t检验与卡方检验差异,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
常规组的术后眼压为(15.81±2.93)mmHg,实验组的术后眼压为(12.23±2.22)mmHg,实验组的术后眼压明显比常规组低,对比两组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常规组有10例患者发生浅前房,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实验组有3例患者发生浅前房,并发症发生率为6.8%。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对比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即青光眼,一旦房水增加了外流阻力,便会导致青光眼的眼压升高[2]。而在治疗青光眼时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但是在手术中,难以控制患者的血压,会致使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近年,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开始逐步应用了可调节光线,通过调整调节缝线的拆除时间,可有效地对患者的眼压进行控制,防止患者出现高眼压和低眼压以及浅前房等相应的并发症[3]。
在本文的研究中,选取88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采用小梁切除手术,常规组实行常规缝合,实验组采用可调节缝线。从最终的研究结果来看,常规组的术后眼压为(15.81±2.93)mmHg,实验组的术后眼压为(12.23±2.22)mmHg,实验组的术后眼压明显比常规组低,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此外,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这代表,可调节缝线的应用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术后眼压,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的预后[4]。
总而言之,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手术的应用疗效显著,可广范围地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梁远波,欧文,方爱武.青光眼防治:从医院到社区[J].眼科,2015(2):143-144.
[2]谢茂松.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中光凝兔青光眼模型不同部位虹膜的效果比较[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7,35(4):307-313.
[3]戴冬姝.FP-7/FP-8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儿童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评价[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4,32(5):430-433.
[4]帕尔扎提?吐尔地.Phaco或ECCE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对照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5,33(9):820-822.
论文作者:李玉勤,刘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5
标签:眼压论文; 实验组论文; 缝线论文; 青光眼论文; 患者论文; 常规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