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力资源作为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其培养与教育强化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对提高电力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企业培训;人力资源管理
引言:电力企业培训部门是电力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责在于对企业职工进行技能、专业知识等进行培训,实现职工在企业中的再学习、再教育。在当今人力资源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电力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促进电力企业优化发展已成为电力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对提高电力培训针对性与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建立完善的电力培训体制,注重电力培训调研工作的有效落实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培训部门培训模式进行分析可知,“高端培训”与“中低端培训”是现有的主要培训模式。其中针对于电力企业高层领导人员、高级工程师与技术人员的培训体制,尚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阶段;而针对企业基层工作人员的中低端培训模式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培训体制,且是我国电力培训工作的主体内容[1]。由于不同阶层、不同岗位的职工其工作内容、岗位技术要求存差异性。因此,电力部门在进行电力培训时应保证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理论与实践中实现培训、教育内容的有效渗透,提升职工整体素质与能力。对此,在新形势下,为保证电力培训的与时俱进性,基于调研,进行电力培训体制的完善与转型。
实践证明,调研对提高电力培训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将调研贯穿于整个电力培训环节,包括电力培训前期阶段、培训中期阶段、培训后期管理阶段,可对企业职工学习情况以及整体培训质量具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并基于调研结果对培训工作(内容、方法、制度等)进行调整,提高电力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基于调研,对国内外电力培训发展优秀的企业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引进优秀的先进经验与方法,结合电力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与战略目标,进行创新与改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发展的电力培训体系,有利于增强电力培训质量与效率。此外,通过对同行业单位的调研分析,促进了彼此之间的有效沟通,为同生产单位之间电力培训的结合发展提供了可行性。例如,某电力企业在引入“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生产经营与管理特色进行电力培训调整,以刚性的手段,进行电力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2]。
二、革新电力培训理念,创新电力培训模式
由电力企业工作性质可知,电力企业涉及内容较广(包括电子电路、机械维修、系统管理等等),专业性、实践性较强,且存在定的安全风险性。因此,在过去的电力培训中,尤其是中低端电力培训中,培训工作侧重于企业员工实践操作能力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强化,其相关理论知识培训相对缺乏。但是由于企业职工存在差异性特点,即学历、基础水平、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学习能力不同,从而导致工作执行规范性缺失。加之,我国电力培训单位最早是由电力学校转型发展而来,在进行培训过程中,往往受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影响性较大。因此,在新形下要想提高电力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需注重电力培训理念的革新以及电力培训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对此,电力培训部门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培训原则,从企业员工实际情况出发,为员工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规划与长短期目标,并依据培训考核结果进行及时调整,提升培训质量。与此同时,应注重培训方法与模式的与时俱进性,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组织开展培训活动,为员工创设良好的培训环境,提升电力培训的科学水平。此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全方位替身员工综合能力与素养,规范员工工作行为,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
三、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电力培训教师队伍
培训教师作为电力培训工作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管理能力的高低对电力培训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提高电力培训针对性与有效性的同时,需注重电力培训教师队伍的构建,从而发挥培训教师作用,从根本上促进电力培训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首先,注重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电力培训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对电力培训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提高具有直接影响作用。电力培训教师只有对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环境、职工岗位需求具有明确的认知与了解,才能为培训员工制定专业化、科学化、针对性、有效性的培训方案,明确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重点、要点与难点,实现培训内容深层次的发展,保证培训方法选用的合理性。并从培训信息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处理,为电力培训工作的优化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提升教师沟通与管理能力。沟通作为知识与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在电力培训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提升教师沟通能力,促进教师与学员之间的有效交流对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升学员培训活动积极参与性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培训教师可通过不断学习,对培训内容的理念与实践知识具有全面掌握,实现理论知识传递的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与网络平台建立沟通机制,促进日常培训与生活中彼此之间的沟通。从而对学员整体情况具有更清晰的掌握,发挥自身协调与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完善教材体系。电力培训教材作为电力培训项目实施的重要载体,在电力培训针对性与有效性提高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此,电力培训部门应注重电力培训教材体系的完善,通过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发挥培训和科研的力量[3]。例如,通过完善硬件与软件设备,发挥软硬基础设施作用,提升培训教育质量与效率;通过创新培训课程体系、编制教材内容、开发培训项目、完善培训机制,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升培训质量,如通过组织技术竞赛、企业产品科技展览等活动,实现知识、技术、素质、能力等培训内容的有效渗透。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生产设备、生产与管理技术、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企业职工的要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就需要在电力培训中实现培训理念与方法的不断革新。培训教师在不断学习中,对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及时掌握与处理,从而保证电力培训针对性与有效性的不断提升。
结论:总而言之,电力培训是保证电力企业可持续竞争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电力企业内部组织改革不可或缺的存在。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明确认知电力企业培训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电力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实现电力培训作用的最大化发挥已成为企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柳溪,郭小燕. 提高电力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3):230-231.
[2]王蕾. 提高电力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J]. 民营科技,2014,(11):295.
[3]吴善忠. 提高电力培训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措施[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0):57.
论文作者:肖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电力论文; 针对性论文; 有效性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教师论文; 员工论文; 培训工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