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总体营造的教育策略——台湾地区终身学习环境的现状与构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台湾地区论文,总体论文,现状论文,策略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构建终身学习的社区环境
社区营造的目标在“造人”,教育的目标也是为了“造人”。可惜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主事者太过于投入活动的规划,因而遗忘了造人的目标;同样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主事者过度重视学习的效率,因而迷失了学习的目标。我们的社区建设,希望能够提供一个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却从不关心“谁,什么样的人”要在这个环境中生活;如同现代的父母亲拼命地为子女构建一个物质环境舒适的“家”,却遗忘了“教育”自己的子女一样,到头来因为子女让他们伤心,因而将辛苦建立的“家”给毁了,或是这些令他们痛心的不孝子女将他们辛苦建立好的家给毁了。
在家庭营造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因为唯有“人”,才是整个家庭的核心。我们的重点,不在营造一个父母或社会认为舒适的家庭环境,而是让“子女”在这个家庭的环境中,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自我的成长。同样,在社区营造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唯有“人”,才是整个社区营造的核心。我们的重点,不应该只在营造一个政府或民众主观认为舒适的社区环境,而是让“民众”在社区环境的营造过程中,得到启发,受到重视,获得参与,赢得赞美,发展出他的公民意识与社区认同,从而将他的生存意义与生命的开展,能够与社区的生存发展结合在一起。
生活本身就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个人自发而有意识的学习,可以让他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习不应该局限于学校教育,社区生活中的种种境遇都是学习的过程。让人人可以快乐地去学习和生活这便是本文所强调的社区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二、当前社区终身学习环境的问题分析
(一)社区建设中缺乏民众的学习
以前的社区工作在搞“工程建设”,现在的社区工作虽在“动员群众”,却离造人的目标相去甚远。在威权体制时代的社会,“社区”的概念只存在于政府宣传的标语与学者的脑袋之中,社区建设当然也就成为修水沟、筑马路,盖社区活动中心、老人俱乐部等,而居民在观看政府施工的过程中,将营建工地上的水泥、钢筋、砖瓦、电线、缆绳、塑胶管等建材偷偷搬回家。我们的社区,让民众学到了什么?
(二)学校教育的弊端在于疏离社区生活
当前学校教育的最大弊端,乃在于学生家长与学校疏离,学校教学与社区疏离,学生学习活动与生活疏离。学生家长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负担,使得学校的努力缺乏家长的配合与协助;学校教学与社区疏离,将教学局限在教室之内,窄化了学生的学习经验,更脱离了社区需求与社会脉动;学生的学习被困在教室之内、书本之中,不但耗损其求知的好奇心,更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侏儒,丧失转化知识成为服务社区的动力,连自身的生活能力也付诸阙如。
(三)众多人民在离开学校后难再学习
这是一个科技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各种知识的半衰期缩短,如果不再继续进修,将难以应付工作与日常生活的需求。可是当前的正规学校只提供应届学龄者就读,升学联考窄化了在职人士的就业通道,社区内又缺乏各种可以学习的机会。
(四)民众对于自己的学习缺乏主导性
政府所办的学校教育是以用人的观点来决定科目与数量的,民众只能从公办学校中去争取学习的机会;对于民众个人真正需求的教育,并未提供任何渠道来满足。而民众集资办学的条件,往往受限于政府各种法令的束缚,如对于师资的规定、文凭课程的规定、学分的规定、修业年龄与年限的规定、资金与人事的规定、校地规模与位置的规定等。私人兴学已经与公办学校无异,同一模式的教育,如何应对多元变迁的时代趋势?
三、社区终身学习陷入困境的政策分析
现代的社区政策,在政治高层本土化的政策考量之下,产生了教育本土化、文化本土化、政治体制本土化倾向,就连人才培育也要本土化。而这一切更是以“社区化”作为落实的指标。
社区化原本的内涵,具有将原本属于基层民众的权力,回归到基层民众手中的倾向。然而在政治势力的基层动员下,社区便成为各政治势力角逐的最佳场所。
分析社区终身学习的困境,大抵有下列四项:
(一)政府将学校塑造成制造文凭的唯一合法机构
台湾社会受文凭主义蹂躏已久,人们迷信学校教育所颁发的证书,不愿相信靠个人自学努力所获得的学习成就。学校,尤其是政府所办的学校,受到社会民众热情的拥抱。这并非是学校教育无懈可击,而是政府将学校塑造成制造文凭证书的唯一合法机构。政府机构用人取才以文凭为重要的标准,神化了学校文凭的权威地位。广大的台湾民众,如果想要在这个社会生活,争取向上流动的空间,接受学校教育便成为必经之路。
如果要解开文凭主义的紧箍咒,一定得先解除学校作为制造文凭的唯一合法机构,让具有条件的民间团体也可以颁发文凭;或承认学校以外的学习活动,具有与学校同样的功效。
(二)学校社区化只重视利用社区资源
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各校将校园设施向社区民众开放,并制定了使用设施的收费标准,并将所收费用缴库。这使学校管理者增加麻烦,让没钱的社区民众止步,让有钱有势的地方士绅藉机谋取暴利,社区民众并未真正享受到好处。
教育行政单位在得知学校人力缺乏、外务繁多时,立即将义工使用列为学校社区化的要项,大量征用社区民众和学生家长,奉献心力、财力、体力和社会影响力。然而民众在被学校使用之后,到底获得多少实质的学习与成长,并未受到教育单位的关心。
(三)成人教育的推动只让中上阶层受益
教育部门大力推动成人教育,各公立社教机构与民间团体主办的没有文凭的学习,受教民众却相当踊跃。若分析参与者的阶层,发现绝大多数是有钱有闲的中上阶层者,真正需要通过成人教育来改善生活品质的下阶层民众,仍有太多结构性的障碍未除,也使得成人教育办理机构,逐渐转向迎合这批来自中上民众。
(四)政府部门的社区总体营造缺乏学习的机制
社区营造是一种“造人”的工作,既然是造人,必然要有学习情境的安排以及学习策略的作用。可惜当前在行政法令的限制与年度绩效的压力下,社区总体营造难免要落入它所批评的社区发展窠臼,重蹈社区发展的覆辙。
政府在各项辅助社区活动的计划中,皆要求社区居民的参与,于是社区民众被主办单位以各种不同的手段所“动员”:第一招针对口腹之欲,社区办桌便在各地风光上场,酒足饭饱之后的杯盘狼籍可以称为社区营造的第一景。第二招是针对贪小便宜的心态,社区内各种名目的园游会随之登场,只要来参加,一定有吃,又有奖品拿。第三招是免费招车游览,只要参加社区发展协会,缴交200元会费, 便可以获得价值超过200元的旅游招待。这些社区动员,让基层民众“享受”物质果实,也将民众导入“国家主人”的虚拟幻境,误以为民主的果实可以凭空掉落,只要动员社区民众集体抗争,便可能横行天下,吃香喝辣。我们的社区营造,到底是在制造“做事有品质、生活有品味、为人有品德”的“三品人士”?还是在制造“做事搞噱头、生活搞滑头、为人搞臭头”的“三头人物”?让社区总体营造,不只是达到造景和造产的目标,也能达到造人的目标,考虑社区终身学习是首要之举。
四、社区营造应重教育策略
社区营造必须具有教育的策略,才可能营造出具有“三品”气质的社会公民。因此,办理社区活动,推动社区营造,重点不在于:人员参与多、媒体报导多、经费申请多、活动举办多、获得奖项多、个人出力多;而在于创造一个利于学习、适合成长,能发挥潜能、习得经验的情境。要让人人有参与的机会、有表现的机会、有创新的机会、有学习的机会、有反省检讨的机会、有团体支持的机会、有被接纳包容的机会、有发展独立思考批判能力的机会等。
五、社区总体营造教育策略的原则(略)
(一)引导社区民众参与,而非动员操纵
(二)筹组社区自动组织,而非掌控救助
(三)提供学习成长机会,而非依令行事
(四)开创社区发展潜能,而非个人私欲
(五)追求社区终身学习,而非宗教崇拜
六、社区终身学习环境的构建
社区是民众终身学习资源的宝库,社区中的环境景观保育、乡土教育、青少年校外生活、老人照顾、地方产业的转型和社区总体的营造等,都需要社区居民参与,以社区民众的活力,奠定社区生生不息、永积经营的源泉活水。具体做法如下:
(一)图书馆
各级图书馆在社区营造中的角色包括:图书馆是生活圈中的文化重镇,提供终身学习的保证,图书馆具有社区学院或社区学苑的规模,能构成具地方特色的本土教育形态。目前各乡镇皆有一所以上的图书馆,各村也都设有小型图书室或书报阅览室。这些皆可作为社区终身学习的重要资源。图书馆可以开展:社区读书会,设立社区图书义工站,建立社区图书资源交流中心,开办社区学苑等活动。
(二)社区学苑
社区学苑是社区居民生活的好伴侣,居民对教育有何需求,从社区学苑获得咨询、服务和提供。在组织架构上,有两种不同形态:
1.由当地社区的小学、中学来共同办理。
能促进学校社区化理想的实现,使学校担负起教育社区全体民众的责任,能使教育达成全面性的目标。当然,政府必须在人事与经费方面予以支持。
目前已有社区热心人士与学校合作,白天属于正规学制的学生使用,由学校负责;夜晚与周末假日属于社区教育使用,由社区热心人士来负责。在政府教育经费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引进社区资源应是上策。
2.由社区内的教育团体或图书馆来办理。
目前有些社区发展协会在自己的社区活动中心,开办各种民众喜欢或要求开办的教育活动,也获得良好效果,因此社区学苑也可以交由社区人士自行办理。至于开设哪些课程和活动,并没有一定的规范,只要是对民众学习有帮助的课程和活动皆可以办理。各种学习活动不一定采班级上课的传统模式,可以是小组学习、自行探究、亲身体验、社区服务、参观访问、竞赛表演等多样方式。
社区学苑要大量引进社区人士的参与,不必有太多的专业人员,却一定要有专业的社区教育人士,才能够运作好一所社区学苑,成为社区民众的生活重镇。如果以2 万人的社区聘请一位专业社区教育人员计算,每位社区民众一个月负担新台币2元,一年只要25元, 就可以让社区学苑快乐开张。
社区学苑的人事与经费由社区民众自理较为理想。当然对于经济条件不足的社区,政府应该以教育优先区的理念来提供经费与人员,不致使落后社区的教育受影响。
(三)社区有线电视
社区有线电视系统在社区教育中的做法有三:
1.成立有线电视公益频道运作中心。
2.协助社区团体,制播社区民众需要的节目。
3.协助培育社区人才,成为公益频道的制播者。
目前有些触角敏锐的有线电视业者,已经开播社区新闻有关的电视节目,报导社区内的社团活动、街头巷谈、婚丧喜庆、名人轶事等主题,以联络社区民众的情感。具有社区概念的从业人员,还充分运用社区庞大的妇女资源,为社区妇女提供新闻采访的专业训练,提供摄影棚与主播台让社区妇女自行录制,还让她们使用机器设备,自行剪辑出她们想播出的内容,至于播出时段则交由业者在先到先播的原则下随时播出。此举不但能解决公益频道长期开天窗的窘境,而且又能随时反映社区民众的需求和动态,使有线电视业者与社区真正融合为一体。
(四)社区读书会
人的一生并非只为了工作,还有其他的生活层面。读书会正是由社区民众依自己的需求,而组织学习的团体。此种方式的学习组织,正是社区教育所揭示的理念。
作为传统的学习模式,读书会完全可以个人的兴趣,排除外力的干扰,选择自己喜欢的时间和地点来读书,也可以选择和自己最喜欢的同伴一起来读书,爱读什么书便读什么书,不必管进度,也不会有考试,且不论读多读少,随时可以变换花样。完全依民众的意愿与喜好,不受任何教条的束缚,不受任何法令的干预,只要参加读书会的成员共同决议。这种自由感足以让你摆脱以往学校教育挫折感的梦魇。
社区生活的各种层面,都是读书会可以关照的领域,社区居民的各种教育需求,也都可以通过读书会的学习方式来加以满足,甚至于自我的成长与发展、潜能的开发与运用、个人的尊严与价值、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开拓、事业生涯的定位与成就,都可以藉读书会以达成目标。
(五)社区租书店
社区随处可见的租书店,比起图书馆,更能发挥强大的推销功能。
1.强化租书的服务层面
租书店可以先将书籍分类,与社区读书会联结,专门聚集各种不同领域的图书资料,分出程度,使读书会可以按照成员的程度选择合适的书籍来阅读。其次,租书店可以装设电脑网络系统,随时可以查询出版界的最新书籍和资料,并连上各种图书馆,进行馆际查询服务。
2.从事旧书交换工作
让社区内的家庭将其旧书在租书店流通是激发社区读书活动的原动力,租书店只要贴出布告,社区民众自会将旧书拿到租书店。如此一来,租书店只要扩充存书空间,利用电脑资讯处理藏书,便可以顺利将民众所要的书籍找出来。
3.办理读书活动
租书店的读书活动可以在有线电视公益频道推出,可以利用本身资源办理社区读书会,可以与社区学苑或乡镇图书馆配合,共同办理好读书活动。
(六)社区事务管理
社区内的各项事务皆是社区学习的重要资源,如果系统规划,引导民众参与,都具有学习的功效。根据目前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点,可从下列四方面切入:
1.让居民参与社区资源调查研究与问题解决过程,探讨社区现况与发展课题,可以培养亲怀乡里的社区意识。
2.让社区人士参与社区环境规划与美、绿化工作。政府给予必要的咨询与协助。
3.由社区民众自理社区交通,包括交通干线的规划与停车费的收取。政府从旁协助,并在发生争端时应邀出面仲裁。
4.由社区人士管理维护社区公共设施,如路灯、托儿所、居民活动中心、保健站、阅览室等。政府只要提供经费即可。
(七)社区终身学习中心
社区终身学习资源的机构,暂时取名为“社区终身学习中心”。这个中心可以挂牌在学校、社区图书馆、社区学苑、社区有线电视的公益频道运作中心,可以挂牌在社区读书会的会长家,也可以挂在社区租书店内。当然,如果前述六个地方皆不易挂牌,就另外找一个地方。他可以像前述的社区学苑一般来运作,也可像美国的社区学院、德国的民众高等学校、英国的社区学院或乡村学院来经营。
社区总体营造的第一目标,便是塑造一个适合终身学习的社区环境,包括社区以外的相关机构、资源与事务,都是规划的重点。学校当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资源,由学校社区的推动,将可为社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是社区内上述各项学习资源的整合,可为居民提供无所不在的学习良机。当社区民众成为一个能终身学习、终身运动与终身反省的个体,他便是社区总体营造所要的终极目标——培养出适合社区时代生活的“三品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