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成就和基本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十三年论文,进程论文,成就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六大报告的第一部分回顾了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历史进程和辉 煌成就,总结了十三年的基本经验。这是十六大报告的一大特色,也是其全部立论的基 础,回答了今天的中国从何处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结论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动摇,始终 做到“三个代表”。
一、十三年波澜壮阔的进程
这十三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十三 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到1991年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 生严重政治风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 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这个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历史关头, 党中央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 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面对国内外政治风波,中国面临着三条道路的选择:一是走苏联东欧剧变的道路;二 是回到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老路上去;三是继续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开辟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强调要继续坚决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执行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本路线。
1989年“六四”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布什即发表声明谴责中国,并且宣布对 中国采取“制裁”措施。1989年6月29日和7月14日,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通过制裁 中国的修正案,并提出一系列对中国的制裁措施。7月14至16日,西方七国首脑和欧共 体主席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发表谴责中国的“政治宣言”,宣称要采取中止对华高层 政治接触及延缓世界银行的贷款等制裁措施。11月15日和16日由美国众参两院分别通过 了对中国实行进一步制裁的“美国国务院授权法”修正案。
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国家发生剧烈震荡。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 、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东欧6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国家 纷纷更改国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苏联也处于民族分裂和政治动荡之中。1991年“八 一九”事件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并取得国际社会的承认。12月25日,戈尔巴 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他在讲话中,承认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 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戈尔巴乔夫的讲话结束后,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 联国旗悄然降下,苏联社会主义的红旗“落地”。
面对严峻的国际局势,党采取“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 拙,决不当头”的方针,坚持把注意力集中在办好自己的事情上。党中央全面坚持党的 基本路线,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纠正“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现象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相继作出关于加强廉政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开 放的决策,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设,关于搞好国营大 中型企业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尊严和安全,逐渐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裁”,使中 国得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迈进。
第二阶段: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以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 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最大特点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并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体制。
在多年认识的基础上,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鲜明地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 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的精辟论断,大大启发了人 们的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在对计划与市场和建立新经济体制问题的认识 上,又有了一些新的提法,大体上有这么几种:一是建立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 商品经济体制;二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三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 济体制。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来到中央党校,就如何更深刻地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 重要谈话精神,把我们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发表重要讲话。针对新经济 体制的几种提法,江泽民表示: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这个提法。我觉得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可以为大多数干部和群众所接 受的。虽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但也和中央一些同志交换过意见,大家基本上是赞成的 。
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第一次郑重宣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后,经过全党的探索和努力,1993年11月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将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为贯彻十四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 强党的建设、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了规划和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 院“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指导方针,全面推进改 革和实施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较好地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目标。1993年后 加强宏观调控,以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取得了成功。世界各国抑制通货膨胀一般都要 付出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的代价,我国以往几次治理通货膨胀也都是如此。但这次实施 宏观调控既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又有效抑制了通货膨胀,避免了大起大落,成功实现 了“软着陆”。中国人均翻两番的目标于1997年提前实现。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 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阶段:从1997年邓小平逝世和党的十五大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1997年2月,一代 伟人邓小平逝世。中国处在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十五大是邓小平逝世后召开的第一次 全国性的党的代表大会,也是20世纪召开的最后一次党代会。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 大旗帜,制定了跨世纪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五大对党章作了部分修正,将邓小平理论载 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五大后,中国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步推进,并经受 住来自经济、自然、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考验。面对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特大洪水, 美国轰炸我驻南使馆、中美撞机事件、法轮功问题、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主张台独 的陈水扁当选所谓“总统”、美国9.11事件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 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从容应对,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保持了社会政治的稳定 和经济的发展。
从1997年至2002年的五年,中国走过了很不平凡的历程,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 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美日欧三大经 济体同时陷入低迷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对策,并实施积 极的财政政策,坚守人民币不贬值,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中 ,中国经济增长率2001年仍然达到7.3%,2002年前三个季度达到7.9%。中国北京成功申 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香港、 澳门顺利回归,等等,这一系列成就极大地振兴了党心民心。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国防和 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 实现,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首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想。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贯穿整个讲话的一条主线,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 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 是对“七一”讲话的继续、丰富和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为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作了政治上和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回顾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历史及其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任务和奋斗目标;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建设和改革,以及党的建设等重 大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
回首这十三年,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成绩来之不易。我们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 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 经受住一次又一次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 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我们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 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靠的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顽强奋斗。
二、十三年的历史性成就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十三年来,我们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取得 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人们公认,这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 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 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我们党和我国人民作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举世瞩目,必将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
第一,经济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呈现出前 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态势,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人1989年至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 平均增长9.3%,大大领先于世界3.2%、发达国家2.7%以及发展中国家5.2%的速度,是世 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我国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也明显加大,从1989年的2.2%上升到2 001年的3.7%。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90年增长近两倍,排名也由19 90年世界第十位、发展中国家的第二位,跃升到世界第六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不少 重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钢、粮食、肉类、煤炭、水泥、数字程控交换机等主要工 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国家财政收入由1989年的2665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1638 6亿元,增长5.15倍,年均增长16.3%。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由1989年的55.5亿美 元增加到2002年7月的2465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粮食储备创历史最高 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表现在 :(1)产品生产主要由市场决定。农产品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已全部取消,工业品生产的 指令性计划基本上由生产者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决策。(2)商品和服务价格基本由市场形 成。90%以上的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以及95%以上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已由市场决定。 (3)要素市场初具规模,资本市场迅速发展。沪深两市的证券市价总值超过4.5万亿元, 相当于GDP的50%左右。货币市场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初步形成票据贴现 市场和回购市场。债券、技术、信息、劳动力、房地产等市场都得到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4)市场环境不断改善。1989年以来,国家用于大中型商业设施建设的投资达2200多 亿元。一大批年交易额上百亿元的现代化商品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沟通产销、衔接城乡 的重要渠道;现代化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与此同时,市 场法规逐步健全,市场监督机构和认证机构逐步完善,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逐渐消除, 基本上形成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表现在:(1)国有经济进 一步发展,控制力明显增强。国有经济占GDP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国有资产总量不 断增加。从1989年到200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1.7%,固定 资产净值年均增长15.5%。2001年跻身世界500强的内地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由1989年5 家增加到11家。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目前,国家财政收 入的50%仍来源于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集体经济在改革、重组中 也不断发展。(2)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在工业增加 值中,1990年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只有10%左右,目前已超过三分之一 。个体私营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超过20%。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 进展。计划、投资、财税、金融、外汇、外贸、价格、流通、住房、社会保障和政府机 构等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初步确立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主体,宏观调控手段发生实质性 变化,基本上实现了从计划指令向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的转 变,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要 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
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小康是中国人民千百 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 断改善。到2000年,全国人民的生活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按照世界银行的三年平均汇率方法计算,1978年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90美元 ,1999年达到780美元,2000年已升至840美元。在世界银行计算的207个国家和地区中 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名也从1978年的第194位上升到2000年的第141位。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1990—2001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2%。20 0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90年实际增加了一倍多。1989年,城乡居民储 蓄存款余额刚过5000亿元,而目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包括外币存款在内的余额已超过9 万亿元。此外,居民还拥有股票、债券等大量金融资产。
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消费总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居住 条件进一步改善,消费品档次升级换代。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十三年的历史性成就,除以上三大方面外,还表现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成效 ,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 神文明建设、科技教育以及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十六大在充分肯定十三年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了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的不少困难 和问题,指出: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 很困难;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有些地方社会治 安状况不好;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 相当严重,有些腐败现象仍然突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 不完全适应,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十六大提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继续 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三、十三年的基本经验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经过十四大、十五大到十六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 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三年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 经验。十六大将之概括为十条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十条基本经验分别都用两句话来表 述,大体前一句讲坚持,后一句讲发展。这十条又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第一条基本经验,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讲的是 基本理论的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 作的根本指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 纲领不动摇。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的十四大在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1991年江泽民在 庆祝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概括基础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九 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概括,使这一理论构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确立了这一理论在全党的 指导地位,并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到党的旗帜上,写 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十三年来,党在坚持邓小平理论的 同时,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 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理论创新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提出。
(二)第二、三、四、五条基本经验分别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 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 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四条合起来就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坚持和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有新思路。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 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速度 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根据党的建议,我 国相继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八五”计划、“九五”计划和“十五”计划。经过 八十年代以来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 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到1995年即提前5年完成。到2000年,中国全面完成现代化 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后,中国确立了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模式,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经过几年 的改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 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经过十几年的谈判,中国终 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四项基本原则于1982年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立国之本。在四项基本原则中,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是中 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六大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 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 国有机统一起来。
文明、民主、富强是党的基本路线规定的奋斗目标。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 手都要硬,不断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第六、七、八、九、十条基本经验分别为“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 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 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几条是党必须继续坚持的基本方针政策。
这里只简要说一下第六条和第十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关系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 、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 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牢记邓小平“ 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的嘱托,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 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 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团 结统一。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丰富实践和积累的基本经验进一步加深了党对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十六大概括的十条基本经验,既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实践 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这十条基本经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本质内容,同党在新时期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一道,对于党和国家事 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标签: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江泽民论文; 邓小平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