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方法浅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科学研究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研究,既有一般规律,也有特殊性。本文结合个人的科研工作及其成果,谈谈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点滴体会,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规律和方法。
一
如何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我以为首先要了解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当代社科研究呈现出下面几种趋势,体现出当代社科研究的特点。
——“综合”趋势。社会科学研究综合化趋势表现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经纬交错以及各门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人类的逻辑思维方式经过了综合——分析——综合、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当代的综合化趋势不同于社会科学发展早期阶段笼统的、直观的、思辨的、结构联系模糊的综合整体性,而是与各门科学不断分化、关于社会各侧面的认识不断深入和专门化的趋势互为补充的。这一趋势的具体表现是:第一,新型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横断学科出现。例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及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的产生。第二,社科研究课题的综合性。对一个重大问题的研究,往往不是从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某一角度就得以解决,而是要从多角度、多侧面研究才能完成。从我国近几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历年立项课题来看,不少课题就带有综合性,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哲学与文化;人学研究,等等。
——“应用”趋势。近几十年来,社会科学逐步摆脱传统思辨哲学的影响,越来越注意现实社会问题的探讨,紧密地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得社会科学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促进了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应用研究加强的趋势,使社会科学不仅具有社会意识的性质,而且具有生产职能、管理职能和预测职能等实际应用的性质,从而与自然科学一样,转变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应用研究加强的趋势有几个表现:第一,应用研究的课题越来越多。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历年立项课题汇编》中可以得到证明。例如:经济文化发展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困难与对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调查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及其实效性研究;改革开放条件下大学生思想形成的特点及其对策研究,等等。第二,应用性新学科兴起。以往一些理论性、甚至思辨性很强的学科,也在逐渐与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应用意义的学科。例如,伦理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不断分化出越来越多的更专门化的分支:医学伦理学、管理伦理学、经济伦理学、生态伦理学……。
——“比较”趋势。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研究,考察社会现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发现各类现象,事物的共同点和不同的特点,这是科学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借鉴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笔者作了一个粗略统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这几年立项课题,约有五分之一的课题是比较研究。如:经济社会制度比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研究;当代各派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比较研究;比较伦理学;近代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现代化比较研究;各国税制比较研究;各国股票市场比较研究,等等。
——“预测”趋势。预测研究,也就是面向未来研究的趋势。预测未来是为了现在采取正确的政策和行动。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几乎瞬息万变。因此,一个社会团体、民族和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密切注视形势变化、预知未来发展、判断各种变化对自己的影响,从而迅速作出反应。因而,预测研究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预测学说,它预测到未来的社会将是共产主义的实现。西方有不少学者都是未来学家。美国的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就是一种预测研究。我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立项课题中的预测研究也不少。
——“量化”趋势。运用数学方法是当今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时尚。科学研究中,确定事物现象的性质,称为定性研究;关于事物现象的数量分析,称为定量研究。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由定性向定量的发展,是人类认识发展的规律,也是社科研究进步的趋势。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艺术、语言学、政治学等的研究中,都广泛应用数学方法。甚至一些理论抽象程度比较高的学科如哲学,也在间接地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
明确当代社科研究的趋势和特点,对于我们选择科研课题是有指导意义的。
二
科研课题选择,是科研工作的初始环节,是研究设计的前提,同时又是研究设计的重要内容。确定恰当的科研选题,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创新性原则。课题应是急待解决而没有解决,或者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或者是用新观点、新方法,从新的角度讨论旧问题。
贯彻创新原则,在具体操作上,第一,尽量选一些超前性课题,不要搞滞后性课题,这样研究的问题价值才更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新的技术革命和兴起,很多全球性问题涌现了出来,生态、环境问题特别引人瞩目,在哲学层次上,引起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研究这一课题就具有超前性。这些年我研究这一课题出了成果,发表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新探》、《环境保护的哲学思考》等论文。前者引起全国性报刊的广泛关注,被《新华文摘》、《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年鉴》等,引用观点或辑录。
第二,在理论的空白带或学科的交叉处选题。控制论的创立者诺伯特·维纳曾指出,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人忽视的无人区。这些领域是未开垦的科学处女地,辛勤耕耘,可能得到最大的收获。我发现人们对毛泽东理论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有一个领域研究很少,即毛泽东的领导哲学思想。我选这一课题研究,写出《毛泽东领导哲学思想初探》,入选了全省的纪念毛泽东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并收入论文集发表还获奖。
第三,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项目。除非有较大希望得到新的解答,不要轻易拾起已经研究过或者他人正在研究的课题。如果选题不新,研究了自己有收获,但难以发表。
(二)需要性原则。就是说,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必须明确国家、民族、社会和时代的当务之急。
坚持这一原则,具体操作上应注意:第一,课题必须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判断课题的“意义”与“价值”,没有一个实证的方法,但有一般的标准,即社会与科学理论可以从该问题的研究中得到实际的收益或认识上的启迪。不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应注意这一点。第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选择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际意义的课题。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属这类课题。这类课题在当前是必须的,在今后也不会过时。第三,高校教师还应注意结合教学工作,确立科研课题。教学需要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由于是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更需要研究。对于教学和教学改革的研究,我发表了《用毛泽东邓小平教育思想指导高校政治理论课改革》、《高校马列理论课教学改革探讨》等论文。
(三)可行性原则。就是说,预期完成某一项目的主、客观条件,是实际具备的,或者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研究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运用这一原则,科研选题时应注意:第一,要客观估计自己的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和兴趣。一定要选择自己能够搞清楚的问题。有些问题难度很大,近期不容易说清楚;有些问题理论界没有定论,分歧很大,都没有说清楚。对这类问题,如果自己的实力有限,则应避免。第二,要考虑工作环境、地域、资料信息来源、经费等客观因素。有些课题,在北京条件好,容易出成果;在贵州条件所限,不易出成果。第三,对于初学搞科研的人来说,特别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总之,要量力而行,使所选课题的难度和大小适宜,以便能按时完成并取得预期的成功。
(四)应用性原则。当今世界社会科学研究的趋势之一,是应用研究加强。越来越具有应用性质的发展趋势,是社会科学受到普遍重视的根本原因。在科研选题时,贯彻应用性原则,实乃高明之举。
除哲学之外的其他社会科学搞应用研究是不成问题的。哲学这门学科搞应用研究,难度大,但应当搞,也是可以搞的,就拿经济哲学研究来说,研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是一件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价值的事情。哲学工作者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事物,有两件事可以做,一是从建立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作出新的哲学结论;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观点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
科研的准备工作,是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题的具体设计之前,有一个准备阶段。它包括下面内容。
1、多看。摸清本学科需要研究的问题,平时要多看书籍、报刊杂志。经常阅读,了解研究动向和课题发展状况。从掌握信息的快与慢、新与旧的区别看,排列的次序应是报纸——杂志——书籍。多阅读,“见多”才“识广”。阅读中,注意精读与博览相结合。通过阅读,一方面从中获得不少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读到好文章,又是一种极好的精神享受。
2、积累。广泛收集资料,积累资料。收集资料,既要全面,又要有代表性、权威性。收集资料,既要有自觉性,又要有耐心。我研究人与自然关系课题,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收集资料的:第一,经典作家对这一问题的论述;第二,研究这一课题已经出版的著作、论文,选有代表性的看;第三,阅读与该课题有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杂志;第四,多角度、多渠道收集资料,了解信息。除了从书刊上收集,还可以从新闻媒介获得。第五,资料收集后,又经常注意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动向。那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就处在前沿阵地。
3、多思。勤思考、善思考,是科学研究的关键。辨证法大师黑格尔曾为思考一个理论问题在雷电交加的暴雨下,在泞泥中站立了一个多小时。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力量无边的人。在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头脑里装几个问题经常思考。当头脑中的各种知识建立起一定联系,即使你在做其他事情,问题也会在头脑中常常闪现出来。
4、讨论。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得好:倘若你手中有一只萍果,我手中有一只萍果,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手中仍各有一只苹果。但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都将各有两种思想了。交流思想对于科研活动是必要的。讨论又是交流思想的好形式。搞科研,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经常在一起议论问题,交流看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互相启发,会有收益的。
5、研讨。想要了解动态,开阔视野,受到启发,要尽量参加学术研讨会。不要企盼参加一二次学术会议就解决什么问题,但可以促进自己思考问题,又可以广交朋友,在学术界建立一些联系,有利于科学研究。
6、更新。主要指更新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更新观念。在当今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至关重要。科学研究的本质特点是创新。知识陈旧、观念陈旧,与科学研究是无缘的。在职的或脱产的进修,都是更新知识的有效形式。
四
科研的准备工作以及进行科研选题工作,都是为了形成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的形成就是指课题研究完成并得到发表或出版。
形成科研成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来搞科研。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这个公式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科研工作也是有指导意义的。我把“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这八个字作为座右铭来鞭策自己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其次,在研究、设计和写作过程中,要按照这样几个标准,作为衡量成果水平的准绳和努力的方向:(1)科学性。就是说,研究问题必须有事实和理论两个方面的根据。成果本身具有正确性、深刻性。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分析透彻,语言表达清楚。(2)新颖性。成果总要有新观点、新见解、新材料、新视角。如果这几者都达到,当然是高水平的。(3)学术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成果要有较高学术水平,有学术价值,这是理论上的贡献;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整个人类生存和幸福、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等有现实意义,这是应用上的贡献。学术性和现实性这二者总要有一头,二者都具备,当然更好。
第三,要恰当地运用多种逻辑思维方法。在资料全面且客观的基础上,研究结论是否正确和科学,完全取决于理性思维水平的高低。要广泛地、灵活地、适当地运用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各种逻辑方法,同时还有赖于透过表面的不相干而洞察本质的联系的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判断能力。
科研成果的形成,需要通过恰当的形式体现。在科研成果的类型上,要力争形式多样。
(1)基本理论研究可写学术论文和专著。教学体系中的每章内容,都有问题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每一个重大问题都可以研究,进行理论概括和探讨。
(2)应用研究成果。社会调查报告、对策研究方案、研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就属此类。
(3)编写教材。编写教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但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新意,要有时代感,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就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有很多种同类教材情况下,再编该类教材就要体现自己的特色。
(4)应把写论文和写专著结合起来,写论文和写教材结合起来。有了系统研究,单篇文章串起来就可形成专著。有了论文,写教材时也可以反映进去,使教材有新成果。我发表过《邓小平伦理思想简论》,当写《简明伦理学原理》教材时,就主动承担写《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产生和发展》的章节,将邓小平伦理思想的研究成果写进去了。
(5)将理论研究成果写成对话。它的特点是有亲切感,衔接灵活。但作为研究成果,必须象论文一样,具有新颖性。它本质上就是论文,只不过采取对话形式而己。对话形式的论文,在《哲学研究》上也常见,受此启发,我也写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和作用的对话》等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