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论文_谢爱萍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论文_谢爱萍

谢爱萍

枝江市中医医院湖北枝江443200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的“泄泻”、“肠辟”、“痢疾”等范畴。病变常从直肠开始,常呈弥漫性,偶呈节段性分布,多涉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和末端回肠。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目前,西医学对本病的治疗缺乏特效手段,而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治疗手段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治疗方法上采取综合治疗,在给药途径上采用内外结合,加之标本兼治的辨证思维,随证加减的灵活用药特点,在临床中收到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良好效果。中医药保留灌肠治疗本病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01201

1病因病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免疫、遗传、精神及感染因素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胃、肠等脏腑有关。其病因多由于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素虚所致。饮食不节,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水液聚而为湿,日久蕴结化热,湿热与气血相搏结,壅塞肠道,使肠道传导失司,肠络梗阻而发病。本病本虚标实,虚实互见,寒热错杂。

2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1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腹泻、黏液便、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其伴发症状为乏力、纳呆、消瘦、肠外表现等。

22中医辨证分型实证:湿热阻滞型、寒湿凝滞型、气滞血瘀型;虚证:脾胃虚寒型、脾肾阳虚型、阴血亏虚型;虚实夹杂的有脾虚湿盛型、寒热夹杂型、肝郁脾虚型等。

23辨证要点实证表现为发病急骤,病程短,大便脓血,夹有黏液,腹痛拒按,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虚证表现为:发病缓慢,病程迁延,下痢日久,腹痛隐隐,喜暖喜按,大便稀溏夹有黏冻,滑脱不禁,腹满痞胀,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24中医治疗原则湿则导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虚则补之,痰则豁之,食则消之。采用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针灸、推拿、耳压、食疗、气功等。

3中药保留灌肠法研究进展

31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其优点是无消化道刺激等毒副作用,药物高浓度作用于病灶,直达病所,同时肠壁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比内服药快,效果直接,可促进消炎、止痛、止血,对溃疡面愈合有很大帮助,而且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

32灌肠导管插入深度:保留灌肠传统深度是15~20cm,近年来国内对保留灌肠插管深度对药物保留时间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将插管深度从15~20cm增加至25~30cm,研究结果显示增加插管深度可延长药物的保留时间,增加药物的吸收,充分发挥药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肛肠人体解剖结构,人的直肠长度为12~15cm,乙状结肠为40~45cm。在插管深度为15~20cm的情况下,插管只能达到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药液会很快进入直肠并流入肛管,而从组织胚胎学看,直肠无吸收功能;插管深度增加至25cm以上,其肛管前端所达位置在乙状结肠中段,可以减少对直肠肛门的刺激,使肠蠕动、药液流入直肠的速度减慢,患者舒适无便意感,增加了药液在肠内的保留时间,增强了药物的吸收。

33灌肠的体位:直肠取左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乙状结肠取臀部抬高10cm—左侧卧位;全结肠取臀部抬高10cm左侧卧位—俯卧位—胸膝卧位—右侧卧位;全结肠+直肠取左侧卧位—俯卧位—胸膝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每个体位维持10~15min。我院选用中药溶液保留灌肠法,强调体位与时间。要求患者严格遵从医嘱,灌肠时采取正确体位并保持一定时间,使药物同病变部位充分接触,以维持肠腔药物浓度及肠黏膜细胞内药物浓度,使生物利用度达最大。通过渗透扩散达到止血生肌、调节肠道功能,修复病理损伤之目的,收到表面抗炎、祛腐生肌的疗效。

34药液温度及保留时间:灌肠液的温度为40℃与患者肠腔内的温度一致,有利于药液的保留与吸收;温度过高会使局部肠黏膜充血水肿或烫伤,过低会刺激肠黏膜引起蠕动,均不利于药液的保留与吸收。灌肠液必须在患者肠道内保留2h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保留6h以上治疗效果最好。针对不同患者体温的差异,以测得患者直肠温度值加1~2℃来确定中药灌肠液的温度,从而提高保留灌肠的治疗效果。

35药量: 灌肠液的多少要因人而异,一般以每次100~150 mL为宜。对高位病灶患者,药量可酌情加至200 mL左右;注意药量应由少渐多,根据患者的适应能力,逐渐加量。

36疗程,治疗初期应早晚各灌肠1次,两周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 d。疗程的长短与复发率的高低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当取效果后,仍须坚持一段时间。一般在用药2~3个疗程后,逐渐减少灌肠的次数,由原来的每日2次改为每日1次或隔日1次、每周2次,直至半年左右再停用。

4结论

临床研究证实中药保留灌肠用于治疗结直肠及其系膜的病变能够使局部保持较高的血药浓度,在降低用药剂量、减少副作用的同时提高疗效。因此,我们认为中药内服与灌肠结合,使整体与局部治疗相结合,更符合本病的特点,提高治疗效果。与西医相比,中医护理的成本要低很多,其效益高,成本低,且其护理方法灵活多样,简便易行,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文来,周正华.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4491450

[2]洪艳燕.中药气压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333

[3]曹国明,栾世英,陈海亮.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6例[J].中国保健,2007,15:102

[4]孙成生.苦参白及汤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出血6例[J].中国肛肠病志,2006,26:44

[5]郭红先.改良式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探讨[J].西南军医,2007,9:3234

论文作者:谢爱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中药》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1

标签:;  ;  ;  ;  ;  ;  ;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论文_谢爱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