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边琴

浅谈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边琴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初级中学 边琴

摘要:在初中数学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措施;方式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

积极的思维必须以学生的内驱力为基础。这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通过形象、生动的课堂情境,诱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激发思维的内驱力。比如:充分利用新教材中的“想一想”“读一读”“数学实验室”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很多学生理不清条件中的数量关系,找不出建立等式的依据,这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法,并将难点进行分解,使学生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这样有意识地将复杂问题通过逐步分解的方法降低难度,调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二、教授学生思维方法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恰当地示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准确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这个发现过程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或由教师讲出自己的寻找过程。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学会从条件到结论或从结论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对一个数学题,首先要能判断它是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计算公式。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数学语言、数学符号的运用。

三、利用悬念调动思维

悬念是一种能引起人们对事物关切的情景,置身于这种情景,学生渴望得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答案,产生非知不可之感。课堂教学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一石激起千层浪”,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火花。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教学时间采取不同方式设置悬念。设置悬念的最好时机是一节课的开始。悬念设于课开始,可使学生迅速集中精力,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这种情况下,常从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的实质处设置悬念。如在进行“经过三点的圆”的教学时,我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现有一拖拉机残缺的轮胎,无任何标记,要买一个与原来大小完全一样的轮胎,你有办法吗?带着一个悬念,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探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我指出,同学们只要学习这节课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听了很兴奋,顿觉数学就在身边,产生了非学不可之感。有时可在课中间设置悬念,根据学生易犯的隐蔽性错误,激起问题悬念,启发学生分析错误根源,找出解决办法。例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堂练习题: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2)x2+3x+m2-4=0有一个解为0,则m= 。学生们很快得到答案2或-2,当我指出答案错误时,同学们都很惊讶。悬念抛出后,大家积极思维,经过分析与讨论,很快找出了错误的根源,即忽略了二次项系数不能为零这一条件,从而加深了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有时也可在课结束时设置悬念,深化问题,引出新结论,激发学生继续探索问题的热情。如学习了经过一点可做无数个圆,经过两点仍可做无数个圆,提出了经过三点可做多少个圆的问题,请同学们等待下节课便知分晓。

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习数学还有一个重要的认识,那就是需要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够培养初中生探索知识的精神,现在的初中生容易受到经验的影响,思维容易相似,这样会扼杀他们的发散思维,不能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比较大小,用“>”号连接下列各数:1112,1516,3132,9596.一般学生会用通分的方法来进行比较,但是其实仔细看看会发现,96是12,16,32的整数倍,所以只要使分母相同就可以进行比较.类似的题目还有很多,大部分学生会利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解题,往往会是通过经验的方法来进行思考,限制了他们自己的思维,所以学生需要打破传统的思想,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自己独立思考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开展实践活动

数学产生于客观世界,反过来又为客观世界服务。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用于课外活动来实践和应用,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如我在教学“相似形”时,曾组织两次课外实践活动,一是利用成比例线段,就地测量操场上的旗杆和树木的高。二是利用相似三角形或全等三角形测量不能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这些活动操作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又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思维兴趣,巩固发展了他们的数学知识。 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我们永远值得探讨的问题。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研究,才能取得成效。这样,我们数学教师才会在新课改中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建树,有所收获。

当我们的教学观念由“教会学生数学”转变为“用数学来教会学生”时,我们的教学重心实际上就由数学知识转向了思维能力.当然,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多的还是基于数学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数学特性。

参考文献

【1】陈小红.如何培养初中数学思维能力[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9):38.

【2】潘崇利.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2(2).

论文作者:边琴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边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