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电台区线损率综合反映和体现了电力系统配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管理经营的水平,是衡量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本文对供电台区线损异常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提出技术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供电台区;线损异常;措施
供电台区线路损耗是供电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质量和效率指标,这也是电力企业综合管理的重要指标。电力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安全合理地分配电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用电,从而获得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线损高、低率不仅反映了电力系统的技术水平,而且反映了企业管理的质量。加强供电台区线损管理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
1 供电台区线损异常分析及技术措施
1.1 台区之间线损率呈现“此消彼长”互补现象
某地方台区线损率异常已持续数月,甚至波及相邻的台区线损率的负值也逐渐呈较低的趋势,导致台区之间线损率现象呈现“此消彼长”的状态。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台区内公用变压器和所供用户严重不符,用户人数大于变压器应有的承载电量,再加上大部分城镇台区低压线路都是较为隐蔽的地埋电缆,一些故障电缆的信息没有及时刊登出来,一旦更换全新的台区公用变压器,会因电缆标识不清晰或缺乏原始资源而不能正确区分户表与配电变压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再加上营销系统对于实际“变与户”变动信息没有及时更新,线损统计因原先保存的资料和实际用户情况产生误差,所统计的线损率自然不符实际情况。
解决方法:一些台区线损率异常的地方应及时开展检查与核对工作,如采用现场技术采样核对,调用营销系统台区用户信息与原始资料核对,根据采样结果和核对用户信息资料结果对用户信息进行更改。若没有配变压器,可通过拉电方法或根据线路走向方法加以识别,确认信息后应准确无误录入营销系统,完善台区基础资料管理工作。
1.2 台区线损率长期不明原因偏高
导致此类异常原因的直接因素是变压器三相负荷出现倾斜,线损的最佳状态在当三相四线制在每相负荷相同的理想平衡条件下中性线电流为零的前提下。但现实情况则是供电线路用电负荷变化在不确定的台区根本不可能为零。所以,一般情况下,公用中性线不应大于额定电流的25%,再加上我国近年来推行的“家电下乡”活动活跃经济的同时,城乡生活生产用电量也在进一步增大,出台区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增损矛盾日益明显,导致公用变压器偏离经济运行区。
解决方法:可从负荷控制管理系统调出配变运行记录分析装有配变低压侧网络表的台区数据,检查配变三相负荷实时分布。通常还可以在配变室中对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的负荷实施确认检测,具体指测量低压三相四线各出线电流和低压三相四线进线电流可在三个不同时间段即早晨(用电低谷)、中午(用电增长区)、傍晚(用电高峰)期进行。并以用电高峰时段的三相负荷分布为基准测量中性线对地电压及中性线电流。调整三相负荷不平衡基本方法如下:首先,从线路末端开始调整,使中线电流不回流低压线路,认准中性线,沿着主线路查寻到末端用户,以实现线路出口平衡为目标,从末端接点平衡逐一平衡至主线路。其次,按负荷量均衡分配原则将台区内所属的一般用电户、高用电户、低用电户、小商户、小企业户等不同等级用户分配至三相上。第三重视单向动力户的负荷调相工作。照明动力用户占据台区较多的比例,日常单向动力利用率不高,此时供电部门应根据结合台区线路结构的负荷情况,再根据单向负荷状况做好单向动力户的负荷调相工作,同时还要积极与用户协调沟通,避免发生三项严重失调现象。
1.3 台区内短时间线损率变化大
台区某段时间内线损率总体不稳,变化幅度大,频发发生异常波动。出现异常原因大部分人为因素,少数抄表员虽到现场,但时常出现估抄、错抄、漏抄或凭借人情关系随意抄写等,或不按规定时间在抄表时间内到现场抄表。除此之外,还出现每次抄表顺序有误,各分表的抄表时间和公用变压器低压侧总表的矛盾是导致在后期数据录入时出现误差的关键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解决方法:逐个核对各分表数据,严格考核所辖台区各分表的抄表率是否达到100%,检查是否存有用电剧变用户,杜绝抄表过程中估抄、漏抄、错抄现象。定期对电力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素质,保证按正规程序规范电力。
1.4 台区线损率和功率因素不成正比
低压无功管理之所以呈现相对粗放管理状态,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认识或管理等历史体制原因所限,因忽视台区无功补偿和无功就地平衡凸显高损耗问题。
解决方法:采用低压无功就地平衡降损法,具体方法如下:将电容器集中安装至低压线路中点或负荷集中之处,以此实现补偿。随机补偿电动机或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集中安装电容器实现补偿。通过分析对比上述方案经济性、技术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比结果显示,平衡效果和降损作用最明显的为电动机就地补偿方案,不但不易发生过补偿现象,操作也较为简单易行。目前阶段仍需宣传全网无功优化思想和技术进一步提高无功管理实效,相关电力人员应根据农网改造的特点和当前情况制定无功管理标准,留意台区无功补偿措施和动态变化,避免出现过渡补偿和欠补偿账状况。
2供电台区线损管理措施
2.1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
加强台区线损管控,首先应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细化管理步骤。成立台区线损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线损管理工作,分台区管理责任制,明确营配部门分工,指标责任到班组,考核指标落实到个人。线损管理人员每周检查台区线损完成情况,通过同期、上期的线损对比,检索出线损率异常的台区后再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降损措施。对线损分析核查,班组流转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对处理情况进行核查,以保证核查结果落实整改。并由采集系统管理员作为监测率管理联络员沟通工作。确定责任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加强日常监控,建立正确可算率的日常监控,每周总结评价,每月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完成指标。优化管理流程,包括公变核查、营销核查、采集运维、现场核查、档案修改等,杜绝偷、漏电现象,确保台区与营销系统用户一致,设备运行正常等。
2.3完善营销用电普查制度,加强客户侧用电普查
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营业普查和用电稽查,重点迁移安装位置不合理的计量电表、更换破损的表箱,堵塞客户窃电的可能,严厉打击窃电行为,杜绝人情电表、关系电和权势电。通过加强表计和表箱铅封管理来防窃电措施,杜绝人为作弊现象。充分利用采集系统数据对低压台区每个电力客户的计费电能表进行日监控分析,发现异常应及时找出不合格的电能表(或计量装置)并及时进行更新改造,管好电能计量这杆秤。加大营业普查力度,完善计量管理制度。根据月度、季度线损指标,检测计量装置、用户表计、互感器的实际比率,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存在的弊端。
2.3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时性,辅助线损管理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实时采取到虚拟总表和分表的电量,并通过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线损管理模块的数据共享,可以及时准确的计算出实时线损,保证了线损计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便捷线损管理统计计算的同时,有效利用系统的规范流程,来规范约束工作,通过严格的流程控制与传递,保证工作质量与效率。以此,彻底解放了人工繁杂的台区线损统计分析工作,在减轻日常统计工作量的同时,给台区线损的正确统计、科学分析、针对性的采取整治措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结束语
供电台区线损情况多变,成因复杂,实际线损通常由多个增损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综合治理台区线损更需各相关部门全力合作。同时,台区线损的各项因素又是动态变化的,在当前“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要求下,线损管理人员更应该坚持不懈地做好台区的线损分析工作,将技术降损与管理降损紧密结合,积极发挥人的能动性,充分运用科技的力量,以创新的姿态解决台区线损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符冰超,郑野园,陈刚,陈嘉.台区线损数据治理的创新与推进[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6(S1).
[2]刘毅,鹿钦红.堵塞管理漏洞降低台区线损[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5).
论文作者:张翠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线损论文; 负荷论文; 低压论文; 变压器论文; 异常论文; 用户论文; 电台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