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论文_余豪,罗楠

水质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论文_余豪,罗楠

湖北省宜昌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水环境科学研究和水资源保护中最基础、最首要的问题就是水质监测。水质监测能够对合理的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并保护水资源提供最系统、最全面的资料,直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保障人民的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把好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真实有效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必须做好的民生大计。水质监测的过程主要包括五点:布点、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和对以上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评价。水质化验实验室想要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在激烈的检测市场中占据一方天地,提升自我定位,促进自身发展,必须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承认,得到群众的信任,这就要求水质监测的质量有切实的保证。

关键词:水质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1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及意义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其环境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务必要做好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由于环境监测内容广泛且十分复杂,这就使得环境监测的任务十分的艰巨。环境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监测过程中的把关作用,通过对水资源进行采样分析,然后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提升环境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以此来作为环境分析的重要依据,进而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便于制定出更加切合实际的环境保护手段。同时,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水资源的需求量更甚,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浪费现象也时有发生,加之水资源保护措施不够完善,使得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同时水资源污染现象也在加剧,这都严重危及到人们的用水安全。

2水质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

其一,采样过程规范性。样品是否规范的采集,能对样品的代表性、完整性造成直接影响,是监测结果得以确保精密性、准确性、可比性的前提条件。采样断面与采点的布设、采样方法与频率的确定、采样容器的选取与洗涤、样品预处理与保存运输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样品的代表性与完整性。

其二,实验室环境条件。由于实验室采光、湿度、温度、振动、清洁度、噪声等因素都能对分析仪器的精确度造成影响,故而监测结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其三,分析仪器、试剂。分析仪器的灵敏性、测量范围等都能直接影响监测结果,如果仪器灵敏度下降,会导致低浓度样品测量时的准确度降低。而监测过程中选取的药品倘若纯度不足,会使配置的试剂浓度产生误差,进而对监测结果准确性造成影响。同时,试剂配置选用的水纯度不足也会有相应的影响产生。

其四,检测过程。具体检测实践中,操作人员操作规范性、熟练度也会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相对来说具有较高水平的操作人员可减少失误率,能为检测结果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其五,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处理可将监测结果准确性直接决定,故而应以相关规范为依据严格开展,针对可取舍的数据也需遵循格鲁勃斯检验法、狄克逊检验法等相关原则,以便为测量结果提供真实性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质量控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水环境监测工作本就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项目,涉及内容众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监测质量。例如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水环境监测责任主体尚未明确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显然影响到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3.2执行力度不佳

正是由于水环境监测责任主体的不够明确,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和部门机构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工作仅仅流于形式,简单应付,更别说通过水环境监测来探寻到适宜的水环境保护策略。加之部分人员未能及时更新自身专业知识,还是采取传统的保守的工作方式进行水环境监测,对于新技术、新仪器设备的使用不足,都导致水环境监测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3.3信息记录失误

水环境监测结果数据的真实可靠,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监测结果,也会影响到最终的环境保护策略,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在现实情况中,正是由于工作人员的不够重视亦或粗心大意,盲目乐观,在记录数据时依然出现错误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监测质量。

4水质监测中质量保证措施

4.1实验室必须建立质控管理体系,从组织领导机构上进一步完善

实验室具备了质量控制体系和组织领导机构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既然要展开质量控制,就必须成立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体系要素是作为质量体系的基本单元。以《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等文件的形式将质量控制体系完善,是确保质量控制体系有据有理、有法可依的基础,这是全体实验团队必须做到的质量目标的依据。此外还应该将实验室的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完善和建立,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在建立后,应该保质保量的实施,这些组织领导机构作为监测机构,其最高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对监测团队中的成员应该根据其潜力和能力为其确定主要职能,确保各个部门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并要求部门中每个人肩负起团队中基础、关键的工作,重视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更好的完成质量管理监控体系的目标。

4.2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监测人员专业素质在质量控制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要以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来不断促进工作人员自我主动进行各方面技能水平的提升,做好资质认证和人员持证上岗工作,使得质量控制体系有效运行。对于人员的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各岗位工作人员都是拥有专业资质的人员;而后再辅以其它措施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最后是有效安排和调度各岗位职责,明确职责,完善和落实奖惩机制,进而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4.3对监测工作尤其重视基础环节

水环境监测中离不开人员对设备的操作阶段,这方面涉及到的样品布点、采集、运输、保存、标准液的配制标定、空白对照、标准曲线、天平以及仪器的检定、玻璃量器校准、试剂检验等各项工作,这些基础的工作应该有高效、系统的分配,确保监测数据均在符合国家要求的情况下完成,获得准确有效的数据,从而提高综合分析评价的准确性。具体来说,(1)实验室操作环境应该严格按照RB/T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执行,实验人员应该具备对应的资格证,并按照要求展开实验,对温度、湿度、通风等均根据实际要求展开;(2)实验室的分析测试仪器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下运行,对少部分不够具体的操作方法可根据行业情况和自身情况,编制出较为详细的作业指导手册,以规范化的操作流程提高设备使用的准确性,确保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在最低限;(3)实验阶段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实验记录应该做到及时、有效,设备和量器均在可使用范围内,获得的数值是准确可靠,并具备溯源性;(4)实验中使用的水、试剂纯度和效能从购买至使用阶段均做到在有效期中使用,并注意合理使用,避免出现浪费,注意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5)质量控制实验和实验室的比对应该做到及时有效并满足准确性要求,空白测定、分析方法等获得的结果,国家对此缺少质控程序,实验室应该根据自身定位和行业内的要求,制定质控实验方法,确保实验准确有效。

总之,要想使环境水质监测控制能力得到提升,就必须密切结合环境水质技术检测、质量控制,推动水质监测结果准确性的提高。同时,环境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也需提供部分积极有效的数据参数,以便帮助相关主管部门落实相应水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

参考文献

[1]李原.浅论水质检验的过程与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0):166-166.

[2]何晓丽.水质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研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1):4-4.

[3]滕凯玲.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要点分析[J].绿色科技,2018(2):39-40.

论文作者:余豪,罗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5

标签:;  ;  ;  ;  ;  ;  ;  ;  

水质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论文_余豪,罗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