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手法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讨研究论文_阳斯伟

阳斯伟

(广汉市人民医院中医骨科 四川广汉 618300)

【摘要】目的:探讨旋转手法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推拿手法,观察组为旋转手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4%和77.7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旋转手法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旋转手法;颈椎病;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195-02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了影响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并且呈低龄化趋势,应给予重点关注[1]。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不同的方法疗效有所不同,旋转手法在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2]。本文为探讨旋转手法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特对比普通推拿手法与旋转手法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5例,占比69.44%,女11例,占比30.56%,年龄在25~78岁,平均年龄为(43.24±1.24)岁,病程在2~48个月,平均病程为(25.24±1.24)个月;观察组患者男26例,占比72.22%,女10例,占比27.78%,年龄在24~78岁,平均年龄为(43.34±1.34)岁,病程在3~48个月,平均病程为(25.44±1.34)个月。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颈椎病患者,均属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脊髓型颈椎病;(2)有明显的颈椎节段性不稳定;(3)颈椎病伴有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4)强直性脊柱炎;(5)颈椎结核、肿瘤;(6)颈椎病伴有骨折,严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7)颈椎病伴有急性传染病、急性化脓性炎症;(8)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9)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10.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为推拿手法,为患者实施普通推拿治疗,连续治疗 10d 为一个疗程,治疗三个疗程。

观察组为旋转手法结合推拿手法,患者坐位,医者站其后。先用活络油外擦,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3分钟左右;接着拿法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10遍。

让患者的肌肉放轻松,起到舒筋活络的效果。当患者肌肉放轻松后,应用单手的拇指对患者的韧带进行拔揉处理,力量由轻缓慢加重,对患者的结节和条索的位置进行重点的推拿;这些操作完成后,双手在患者的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进行双侧的提拿操作;使用大拇指在C1-C7的脊椎段两侧进行点压处理,力度控制好,避免太重造成患者损伤,太轻又效果不明显;针对患者的大椎、缺盆、天宗、风池、肩井等穴位,应用大拇指对这些穴位进行点揉处理,点揉的时间控制为30s/穴。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中指自上向下触摸颈椎棘突,食指和无名指触摸颈椎棘突两侧,检查有棘突偏歪及椎旁是否有压痛点,结合颈椎X线所见,确定发病节段。以右侧发病为例,发病在颈椎上段(C1-C2)时,嘱患者放松,颈部后仰约10°,术者左手掌放在患者头后枕部,右手托住患者下颌并稍向上牵引,将患者颈部逐渐向患侧旋转,当感觉有阻力时,突然顺势加大旋转幅度。发病在中段颈椎(C3-C5)时,嘱患者颈部屈曲10°,术者左手掌放在患者头后枕部,右手托住患者下颌将患者颈部逐渐向患侧旋转,当感觉有阻力时,突然顺势加大旋转幅度。发病在下段颈椎(C6-C7)时,嘱患者颈部屈曲25°,术者左手掌放在患者头后枕部,右手托住患者下颌将患者颈部逐渐向患侧旋转,当感觉有阻力时,突然顺势加大旋转幅度。以上手法完成后一般可听到“咯咯”声,在操作过程中不可一味追求响声,以免造成颈部损伤。如患者颈椎棘突出现偏歪,则表示该段颈椎出现旋转移位,需用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该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旋转复位手法,目的是纠正患椎的错位、小关节紊乱和筋脉的离位,恢复颈椎的正常解剖位置和正常生理曲线,解除对神经、血管及脊髓等组织的刺激和压迫,从而使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所要遵循的基础是触诊确定偏歪的棘突,必须在完整的触诊检查、X线片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病理改变状况施行。施行前应消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尽可能的放松状态,以利于复位的进行。以患椎棘突向右侧突为例,患者端坐,医生立于病人背后,使病人颈部前屈35°,再向左侧偏45°,首先用右拇指抵住偏歪棘突的右侧,用左肘窝部托夹病人的下颌部,并使病人后头部贴近医生前胸,这样力量较大,而且稳妥,向上用力使病人头颈沿矢状轴上旋转约45°。当旋转力达到患椎时,根据患稚倾旋、仰旋错动的不同方向,同时以右拇指取与错位相反的方向协调地向左侧推动,可听到响声并感觉到偏歪棘突复位的移动感。复位后让病人头部转向中立位,医生再次检查颈椎的位置是否已经恢复正常,如有复位不全者,仍要予以继续纠正。最后用弹筋、理筋及按揉等手法舒筋活络。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手法用力要适当,动作要稳、准、巧。复位力一般在l~9kg范围,其中复位力2~4kg的约为50%。在复位不成功的情况下,要寻找不能成功复位的原因,且不能强行施以暴力,以免发生由于不适当手法治疗而引起医源性致伤致残的不良后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1)显效: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或明显恢复,指标完全好转或明显好转;(2)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恢复,指标有所好转;(3)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恶化,指标无变化或恶化;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所研究得到的数据输入到SPSS18.0统计学软件系统中,处理和分析,用(x-±s)表示各项指标的平均值,组间比较用t、χ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中,显效患者24例,占比66.67%,有效患者10例,占比27.78%,无效患者2例,占比5.56%,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中,显效患者19例,占比52.78%,有效患者9例,占比25%,无效患者8例,占比22.22%,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典型的骨科病症,该疾病的发生率非常高,一旦患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影响患者的脊椎功能,应给予重点关注[4]。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甚理想,随着对该疾病的临床研究,发现中医手法对于该疾病的应用效果显著[5]。中医手法中,旋转手法是治疗脊椎病患者的常见手法,该治疗方法的治疗原理为:当患者的颈椎旋转到一定程度时,应用杠杆原理能够将患者的颈椎进行复位处理,通过应用旋转手法并结合推、按、拿、点、揉等操作方法,对患者的关节粘连状况进行松解,颈部肌肉紧张情况进行缓解,降低水肿、充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用效果显著[6-7]。针对颈椎病患者,在应用旋转手法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最佳的舒适体位,尽量减少对颈椎的压力,放松患者的肌肉紧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旋转手法的应用,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肌肉紧张度,为患者使用活络油并施以放松手法,可使患者的肌肉得以有效的放松。对患者需要实施操作的部位,肌肉全部放松后,应用大拇指对患者局部的韧带再进行拔揉操作。开始进行操作时,力量应该较轻,当患者熟悉后,力量由轻缓慢加重,但是不能过于太重,进而导致患者的受到损伤,因此力度应控制好,结节和条索为患者实施重点推拿的位置,应加强对这两处的重点处理。完成上述操作的同时,针对颈部肌肉结实、颈部短粗的病人还可以用双手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两处进行提拿操作,使得颈部两侧肌肉放松,舒经活络。应用大拇指在C1-C7的脊椎段两侧点压,力度应控制好,开始时应尽量较轻,不能用力过度,不要对患者的脊椎造成损伤,力度太轻了又没有点压的效果,力度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自己把握,然后,对患者实施穴位点揉,穴位为大椎、缺盆、天宗、颈根、肩井、曲池等,首先应对这些穴位进行确定,然后应用大拇指对这些穴位进行点揉处理,每个穴位实施点揉的时间控制在30s的时间,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施以旋转手法。这些操作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进而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本文中,通过对比推拿手法与旋转手法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中,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中,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表明,通过对颈椎病患者应用旋转手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应用价值极高。综上所述,合理的运用旋转手法对于颈椎病患者疗效确切,且能够缩短治疗周期,旋转手法值得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维君.卧位拔伸定点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5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3):75-76.

[2]丁伟.应用拔伸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椎病患者的体位分析[J].河北医学,2016,22(1):125-128.

[3]王睿.中医推拿手法在颈椎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研究,2016,24(4):21-22.

[4]任一,陆永刚,曹杨彬,等.苗医丰氏推拿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椎阶段空间位置影响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8):1015-1017.

[5]王栋梁,雷哲倩,赵耀杰.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劲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80-81.

[6]金志刚.旋转斜扳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9):101-102.

[7]林勋,郑梦捷,陈博,等.中医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生命质量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5):5-8.

论文作者:阳斯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  ;  ;  ;  ;  ;  ;  ;  

旋转手法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讨研究论文_阳斯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