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思想在作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

分层教学思想在作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

分层教学思想在作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郝 艳

(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 深圳市宝安区 518128)

摘 要: 众所周知,教师通过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调节教学进度。学生通过完成作业能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全班同学都是布置相同的作业。这就导致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水平来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在当前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实施分层作业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教师应该把分层作业的思想应用到作业管理系统中去。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作业管理系统

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都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作业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更体现了因材施教。在现在这个网络的时代,各种作业APP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完成作业的常用工具。我校网络授课采用的电子教室软件却只提供了简单的作业收发功能。另外,我校教师所用的“超星学习通”软件也没有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功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分层作业管理系统是用分层思想来实现个别化学习和评价,将游戏的机制融入到作业系统管理中。学生需要逐级完成作业,初级完成后方可进入更高一级。学生每完成一级就可获取相应的积分。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反馈,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1]

一、分层作业设计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生动、有趣,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完成。

2.目的性:每一道作业题的目的都要明确,要具体明确到每一道作业题的目的、作用,加强作业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克服盲目和随意。

根据表1比较结果及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填筑料场位于项目区河道内,储量190.68万m3,距工程区平均运距500m,土石笼袋填筑料各项试验指标满足质量要求。综合分析选用土石笼袋护岸形式更适宜。

3.实践性:丰富多彩的实践作业,提高学生的兴趣,锻炼其动手能力、探索能力,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并让全体同学参与其中。

4.自动统计作业的完成情况,得出总分,计入平时成绩。教师可随时查看学生整体作业的完成情况及错误率。

dhārma vapu pramiu tat parama muninām || [1v1] (Vasantatilakā)

二、分层作业设计的方案

2.作业反馈要及时。教师要及时批改并反馈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完成出色或有进步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

基础类作业即A类作业:这类作业主要针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进行设计,题目偏重基础性,比较简单,从书本上就能找到答案。即使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这类作业能使学困生体验成功,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探究类作业即C类作业:这类作业面对的是班级学有余力的学生,以综合性、拓展性为主。一个题目会尽可能地融合多个知识点,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一类作业综合面广、操作灵活、创意性强,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2]

提高类作业即B类作业:这是针对有一定知识储备,学习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设计的,面对的群体是班里的大多数学生。作业难度高于A类作业,题目稍难,是书本上知识的综合题目。学生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够完成。这类作业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及探究的能力。

要高度重视猪舍的通风工作,同时猪舍的杂物以及垃圾要定期并及时清理,特别是猪粪便的及时清理,避免滋生以及传播细菌。

2.积分制不断升级。A是必选题目,学生完成答题后,系统会自动批阅。成绩合格者可以选择B类题目继续完成,B类题目完成后就可选择难度更高的C类题目。A类题目设置成客观题,是电脑可以自动批阅的题目。A类题目不合格,就不能看到B类及C类题目。B类及C类题可以同时看到,学生可根据自已的能力选做,每完成一类题目可以积一分。[3]积分学生可以看到,并参与平时成绩的计算,积分排名的前几名会展示在系统里。

5.反馈与互动。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要进行评价和反馈,同时可以公开发布优秀作品或典型问题。学生也可以以日志的形式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分层作业管理系统为适应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将作业分为不同的等级。它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探究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作业,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绝经后女性患者,经冠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平均年龄(63.4±6.8)岁。另选绝经后女性患者,经冠脉造影术确诊为非冠心病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0.9±5.2)岁。采集其年龄、绝经年龄、体质指数(BMI)、体表面积(BSA)、血压、糖尿病史及吸烟史。

三、分层作业对教师的挑战

1.布置作业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作业分层其实除了教师对教材、教法要有精准的理解,更考验每位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掌握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找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着力点,并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这对教师备课的要求较高。

1.按照课程标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师可将作业题分为ABC三个等级,即基础类作业、提高类作业和探究类作业。

四、分层作业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Windows 7以上操作系统采用BS结构,编程语言为:phython,Django Web是开发框架,Xadmin为后台管理。

五、分层作业管理系统的优点

3.设计中要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兴趣。A类主要为客观题,重基础知识。B类题目则设置成趣味性和实践性较强的题目。C类题目应用性较强,难度较高。B类及C类题目更多的是依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共享数据、合作交流来完成。

1.把握难易程度的界限,体现差异性。每个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偏好的学科也不同。分层作业系统会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布置相应层次的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自己的探究能力,还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分层作业管理系统很好地对作业难度进行了分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差异性。

(2)压实度、含水量与水泥剂量。通过灌砂法、滴定法等对5个代表性路段基层压实度、水泥剂量与含水量进行分层检测,结果如表5所示。

2.作业分层,学生不分层。学生要逐级完成作业,在初级完成后方可进入更高一级。分层指的是作业分层而不是学生分层。学生是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决定作业的层次,而不是教师指定某些学生做某类题目。通过课堂学习可以完成A类题目的学生可能因为好奇心和上进心在完成A类题目后,就可以获得完成B类题目的资格,以此类推。[4]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把学生划分到“差生”队伍中而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同时又能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这种学生能自主选择作业难度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也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

3.互动与交流。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反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针对不足的地方,教师可以单独反馈给学生。对于完成得好的作业,教师可以公开点评与展示。

非政府组织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可以扮演较好的沟通桥梁作用。一些由专业人士组成的非政府组织如能充分发挥智库和公众代言人的功能,既能得到公众认可,又可以作为城市居民的信息与利益表达的媒介。城市更新过程中非政府组织所展现出来的力量愈发明显,可以作为一种提供社会参与的渠道。因此,将非政府组织作为城市更新的潜在力量也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张鹏飞.分层教学在作业中的实施[J].中学课程资源,2008(6):175.

[2]黄航.浅议在项目教学中引入隐性分层教学的思想[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4):102-103.

[3]张建伟.浅谈分层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1(3):76.

[4]戴小琴.分层看课 分层教学 分层作业[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2):17.

标签:;  ;  ;  ;  

分层教学思想在作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