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和孩子讲道理
文/晓林
谭先生是一名列车长,常年率领数十名员工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之间,年年被评为优秀列车长,却对自家12岁的儿子隆隆束手无策。前来咨询时他无比苦恼地说:“现在的孩子真难管!严厉点吧,说我是法西斯,讲道理吧,又完全没用,让人左右为难。”他所说的“严厉点”,指的是动粗,具体方式是打耳光和踢屁股,难怪隆隆骂他是法西斯。
我说:“很欣慰您愿意跟儿子讲道理,这是亲子沟通的正确方式。为什么会没用呢?请举最近的两个例子,我们一起分析原因。”谭先生来了精神,把椅子向我挪了挪,严肃地说:“比如,我要求他每天放学回到家,先做作业再出门和小区的小朋友玩,他口头答应,却阳奉阴违,总是天黑了才回家,玩得不亦乐乎,作业却一点儿没做。逢到我出车不在家,他更是放肆,拿我的嘱咐当耳旁风。您说气人不气人?”我问:“隆隆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吗?”谭先生想了想,说:“那倒是没有。”我继续问:“隆隆有没有告诉过您他先玩后做作业的理由?”谭先生一拍大腿,说:“他那是狡辩!说什么伙伴们都在小区里热火朝天地玩,自己在家做作业无法集中注意力——我家住一楼,受外界影响较大,这是实情——如果先做作业,等做完了就该吃晚饭了,晚饭后伙伴们就不出门了,一个人玩没意思。那小子还跟我讲歪理:晚上安静,学习起来效率高。”我说:“那么,先做作业后玩又有哪些优越性呢?”谭先生迷惑起来,支支吾吾地说:“好像,好像老师是这样要求的,而且,有教育专家也这样说。”我正视谭先生,一字一顿地说:“老师说的有道理,孩子说的也不无道理,您拿老师的道理与孩子讲道理,无视孩子的道理,究竟是孩子不讲道理还是您不讲道理?”我俩同时被我的绕口令逗笑了。
我说:“既然已经发现讲道理没用,那至少说明在这件事上,讲道理是不对的,应该立即停止。”谭先生一脸迷惑,不信任地斜视我,问:“讲道理不对吗?那该如何教育儿子?”我说:“很简单,把隆隆的方法试行一周,放学回到家先玩一会,然后吃晚饭,饭后集中精力写作业,条件是9点半之前必须做完作业,上床睡觉。如果隆隆能做到,而且作业质量不降低,说明他适合这种作息规律,虽然有违老师的要求,但可以灵活掌握。隆隆可能跟您一样烦恼:我给老爸讲那么多次道理,为什么没用呢?他是不是故意跟我对着干?”谭先生眨眨眼,脸红了。
我告诉谭先生,亲子沟通出现问题,多半不是话不投机,而是不平等。许多父母的所谓讲道理,无非是要求孩子服从长辈的道理,根本不愿倾听孩子的道理,于是把讲道理变成了强词夺理。
教育不是一件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和建设性的过程,要让孩子明白道理,不能满足于重复死板的道理,而要让孩子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人们对讲道理的偏好源于思维惯性。从小在家里、学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会成为讲道理爱好者。在他们的经验和认识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就是告知与被告知的关系;所谓教育,就是明白人对不明白的人说话。所以他们对孩子表示负责和爱,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诉他们如何做。不过,这种单边主义思维方式,最容易让人陷入教育困境之中。
4)要素表示示例修改的有44个:地面河流、地下河段、干涸河(干涸床)、高于地面干渠、高于地面支渠、常年湖、塘、水库、适淹礁、海岛、制水坝、单幢房屋、普通房屋—建成房屋、单幢房屋、普通房屋—建筑中房屋、高层房屋、架空房、廊房、废弃矿井、盐田、盐场、温室、大棚、公园、陵园、动物园、植物园、露天舞台、北回归线标志塔、庙宇、清真寺、教堂、路灯、喷水池、地铁、轻轨、机耕路(大路)、地铁站、收费站、固定堤坝码头、栈桥式码头、浮码头、里程碑、泥石流、熔岩流、未加固斜坡、岸垄、田埂、残丘地。
二是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实现用水方式转变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双转变”。深圳、东莞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成效显著,均以高得分通过国家开展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中期评估,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示范作用。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合理提高非农业用水价格,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落实好超额取水累进加收水资源费政策。
谭先生问:“父母经常给孩子讲空洞的大道理,对孩子有哪些危害?”我告诉他,“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首先丧失倾听的兴趣,发展出超过常人的防御心理,哪怕这个道理本身很有道理,他也本能地排斥,严重的甚至会发生道德免疫力;其次,丧失独立意识,不能对一件事进行诚实、深入的思考,失去正常判断力,思维流于肤浅和平庸;第三,心态变得苛刻,对理解他人没有兴趣,兴趣只在如何用自己的观点征服对方,占据上风——这样的人生活中很常见,他们和别人几乎没有共同认可的观点,从来不能在一件事上持有相同的看法。”
谭先生说:“刚结婚的时候,我对打孩子的家长非常看不起,认为打孩子是无能的表现。隆隆懂事以后,我总是耐心地跟他讲道理。但是,随着他慢慢长大,我发现以理服人越来越行不通了,隆隆经常很固执,不管我怎么开导,他就是不买账。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是不是太温和,失了原则。”
我说:“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说过,三种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一个半世纪,可是这三种教育方法恰恰是父母们最常用的,甚至成了套路:先讲道理,不行就批评,再不行就通过发脾气来征服,或者用‘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这样不懂事之类的话来感化孩子。’孩子当然要教育,但以大道理压人,强迫孩子接受父母的道理,这是在使蛮力,是思维懒惰和粗糙的表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之扣越系越复杂,越系越死。教育是门艺术,讲究的是简单和精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了东西方先哲们的观点: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况且,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谭先生的身体颤了一下,急道:“以后,我再也不敢给隆隆讲大道理了!”我笑道:“不可因噎废食。道理还是要讲,但要掌握讲道理的技巧。”第一,讲道理一定不可口是心非。想让孩子接受什么道理,父母必须首先确认这个道理是自己相信的。第二,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的价值观。第三,切不可把“不讲道理”演变成“不讲理”。
总之,想让孩子懂道理,父母要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明白道理,这就是教育的道理。
雨季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在蔬菜种植管理过程中,需要掌握雨季规律,提前做好避雨管理工作,在科学灌溉的同时有效防治病虫害。遭遇强降雨天气需要及时筹备避雨工作,避免洪涝灾害的影响,保证蔬菜根基稳固,提高蔬菜抗病虫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