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江苏省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常熟 215500)
【摘要】目的: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从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6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3例。采用常规疗法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33例患者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069-02
急性脑梗死会导致突发性脑供血障碍,脑部组织、神经在缺血、缺氧的条件下会发生坏死,进而引发机体生理功能障碍[1]。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以改善病灶供血为主,但单纯的溶栓治疗诱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2]。现以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对依达拉奉在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筛选出66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3例。采用常规疗法的33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33例患者为实验组。实验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为(58.6±13.7)岁;脑梗死病程平均为(11.5±6.2)h。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为(59.2±14.1)岁;脑梗死病程平均为(11.2±5.9)h。两组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影像学检查确定无颅内出血,且为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无脏腑损伤、功能障碍及感染;无出血倾向及凝血障碍;对依达拉奉无过敏倾向,具有自主意识,对本次观察内容具有详细了解且同意参与,签署同意书。
1.3 一般方法
1.3.1对照组:维持血压稳定的同时,对症进行抗凝、溶栓治疗;抑制血糖及血脂含量的升高;营养神经,降颅内压;平稳心率,调整体液平衡,抗生素抗感染。
1.3.2实验组:在1.3.1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依达拉奉注射液(吉林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592)30mg,充分溶入10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两次。
1.4 效果评价
1.4.1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5ml,真空肝素抗凝管盛装,以3000转/min的速度离心3min,分离血浆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循环酶法检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1.4.2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
1.4.3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预后效果进行评价,分为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总体健康8个维度;采用李克累加法对分数进行换算,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低越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 统计处理
文中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实验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8.62±3.58)umol/L,对照组为(18.59±3.84)umol/L;两组对比t=0.03,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1.96±1.08)umol/L,对照组为(14.35±1.64)umol/L;实验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t=6.99,P<0.05。
2.2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有1例皮疹、1例皮肤瘙痒及2例恶心、呕吐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并发肺炎而退出研究,并发症发生率为6.1%;有1例皮疹、2例皮肤瘙痒、2例恶心、呕吐病例及2例肺炎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8%。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χ?=3.82,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χ?=6.29,P<0.05。
2.3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7.6±15.4)分,对照组评分为(71.2±18.6)分,两组对比t=3.9,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5±2.7)d,对照组为(19.6±4.2)d,两组对比t=4.7,P<0.05。
3.讨论
急性脑梗塞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症,但随着社会因素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人群也逐渐趋于年轻化[3]。急性脑梗死具有起病急、病症影响广泛等特点,会造成局部颅内组织、神经损伤甚至坏死,患者预后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4]。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以改善病灶供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主,但单纯应用溶栓药物治疗会增加出血风险及危险事件的发生率。依达拉奉是一种脑保护剂,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可促进病灶区的脑部供血及神经恢复[5]。脑部缺血再灌注会产生大量自由基,加重脑组织损伤。依达拉奉具有显著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具有抑制脑细胞、神经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氧化损伤的作用[6]。脑梗死会刺激病灶周围组织出现水肿,水肿的形成会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增加神经功能恢复难度,发病早期即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可抑制脑水肿的形成,减少脑损伤[7]。文中结果显示,实验组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Hcy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文中结果与相关文献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文中结果[8]。
简而言之,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在抑制神经损伤、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预后远期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脑保护剂。
【参考文献】
[1]王尚昆.盐酸多巴胺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6,01:144-146.
[2]石磊.依达拉奉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02:110-111.
[3]李晓红,郑玉敏,万里姝.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06:639-643.
[4]田自有,陈赛贞,徐利君,林利芬,张斌,林仁标.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系统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0:218-224.
[5]任全维,刘瑞珍.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eta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07:842-845.
[6]张兆辉,张清,何国厚.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系统评价[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01:31-36.
[7]刘振宇,王丽华,周俊英,辛兴利.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03:337-339+343.
[8]魏林节,冯国君,董红让,张建波,李在全,叶东平,李澜,舒艳.丹参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01:58-60.
论文作者:陈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达拉论文; 脑梗死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并发症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