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臧丹虹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臧丹虹

南岔林业局职工医院 黑龙江伊春市 153100

【摘 要】目的:分析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择本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5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 27 例患者注射兰索拉唑,对照组 27 例患者注射奥美拉唑钠(洛赛克),均用药5 d,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愈率为 92.6%,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 8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血时间为(29.2±16.96)h,对照组为(32.6±16.13)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平均上腹痛感消失时间为(2.3±0.8)d,对照组患者平均上腹痛感消失时间为(2.6±1.2)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例(3.7%),对照组2例(7.4%)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兰索拉唑;效果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患者在出血量较少的情况下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中等出血量则会发生收缩压下降、晕厥、心率加速等症状,当出血量较大时则会导致患者以上症状持续恶化,甚至出现休克等临床症状。目前,临床常给予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药物治疗,且首选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静脉使用该药物的止血效果较口服使用更优,针对出血缓慢且出血量较少的患者,一般剂量即可对出血情况进行控制。本研究为分析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对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两种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5年 4 - 11 月我院收治的 54 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胃镜检查并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27 例。对照组中男 14 例,女 13 例;年龄 21~ 68 岁,平均年龄(41.8±7.5)岁;病程 2 ~ 9 年,平均病程(3.8 ±1.5)年。观察组中男12例,女 15 例;年龄 23~ 65 岁,平均年龄(39.8±8.5)岁;病程 1~ 10年,平均病程(3.1±1.8)年。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病程、性别等基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即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治疗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静脉滴注治疗,将兰索拉唑(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83088)30 mg 加入注射用水 5 毫升 中完全溶解,随后加入生理盐水 100 毫升 中稀释,静脉滴注,静滴时间以不低于 30 min 内完成为宜,每天 2 次,连续治疗 5 d。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钠治疗,将奥美拉唑钠(北京康蒂尼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1216)40 mg 加入生理盐水 100毫升 中溶解并稀释,静滴时间以不低于 30 min 内完成为宜,每天 2 次,连续治疗 5 d。完成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止血时间和上腹痛消失时间)。

1.3疗效判定

临床上根据症状将其分为四个等级: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溃疡面愈合良好,出血症状消失,大便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溃疡面愈合较好,基本消失,大便转黄,趋于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溃疡面愈合较差,面积缩小,大便干结,略带血色;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溃疡面愈合差,面积未见缩小,大便多有血色甚至病情加重。

1.4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显效:临床病症消失或显著改善,溃疡面明显愈合,出血停止,大便正常或趋于正常;有效:临床病症有所减轻,溃疡面虽有所缩小但愈合较差,大便干结且有少量血色;无效:临床病症无减轻迹象甚至加重,溃疡面无变化愈合较差,大便多显血色。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率+有效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 24h、48h、72h 的止血情况、止血时间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其中止血标准为通过胃镜检查证明溃疡面无出血症状视为止血成功。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用t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经过治疗,研究组临床治愈率为 92.6%,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8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5)。两组治疗后止血时间和止血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5,P>0.05);研究组止血率为100.0%,对照组止血率为9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6,P>0.05)。两组上腹痛感变化情况比较通过两组记录数据分析,治疗后,研究组上腹痛感消失时间为1~5 d,平均(2.3±0.8)d;对照组患者上腹痛感消失时间为1~5 d,平均(2.6±1.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分析研究组1例(3.7%)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皮疹,1 周后复查恢复正常;对照组 2 例(7.4%)出现不良反应,1例为转氨酶升高,症状较轻,10 d 后复查恢复正常,1 例为皮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属于上消化道出血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会引起患者大量出血,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 1 000ml 或循环血容量的 2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常见的急症,病死率高达 8%~ 13.7%,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短时间内止血成功才是挽救患者的关键。据研究胃酸过多是导致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主要原因,因为过多胃酸会破坏胃黏膜,故止血关键环节是降低消化酶活性、抑制胃酸、促进凝血、稳定血痂、降低出血管内压力。由于手术治疗在许多方面都有一定要求,所以临床治疗最有效和常用的还是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奥美拉唑等。奥美拉唑(又称为洛赛克)属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很强的抑酸作用,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对胃黏膜壁细胞发挥效用而抑制相应酶活性,从而达到减少胃酸分泌的目的,而且其见效快并药效持久,据临床观察其几分钟内就可见效并在起效后能持续 1d 的药效,确保用药者胃酸 pH 值长期维持在 6 以上,并且停药后还能保持 4d 的药效。兰索拉唑属于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与奥美拉唑较为相似,但是其稳定性更高、抑制胃酸能力更强、见效更快,且不良反应基本在可耐受范围内,在停药后均可有效控制,故在临床治疗中兰索拉唑逐步呈现替代奥美拉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黄石顺.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11,9:923-924.

[2]李晓昕,张宜山,张方信.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0,39:107-108.

[3]杨惠.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84-85.

论文作者:臧丹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  ;  ;  ;  ;  ;  ;  ;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臧丹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