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观察论文_程玉琴

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观察论文_程玉琴

江苏省江阴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214443

摘要:目的:分析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重症患者92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组与综合组,每一组患者46例,观察护理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O2与PaCO2等指标都发生变化,综合组变化幅度比较大,P<0.05。结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方法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指标,值得应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方法;效果

呼吸系统的疾病有着病程长与容易复发等特点,部分疾病晚期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与发绀等症状,甚至于会出现危重的情况。为提高呼吸系统重症患者治疗有效性,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旨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本次探究了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方法的效果,现作以下陈述:

1.研究资料和护理方法

1.1研究的资料

选2016年06月份到2017年06月份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重症患者92例,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常规组与综合组,每一组患者46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综合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常规组中有25例患者为男性,有21例患者为女性;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48岁与83岁,年龄的均值是(62±2.05)岁。在综合组中有26例患者为男性,有20例患者为女性;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47岁与84岁,年龄的均值是(63±2.17)岁。两组患者各项基础资料经过对比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可比较。

1.2护理的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方式护理,主要是在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给患者介绍医院患者与治疗过程等。综合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方式如下:

1.2.1药物的护理

在重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对药物性质与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考虑,若没有合理使用药物,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于造成死亡,所以需要严格控制药物剂量,防止发生不良反应。例如:在应用糖皮质激素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应用氨茶碱治疗时,需要对剂量进行控制,避免因为药物浓度过高引起中毒。

1.2.2心理的护理

由于呼吸系统重症疾病的患者病情反复,患者容易出现紧张与焦虑等情绪,再加上,患者不了解病情转归与预后,部分患者缺乏治疗的耐心,严重者会发生抵触的情绪,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所以在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应该支持、体贴与关心患者,将疾病治疗重要性告知患者,做好启发引导、主动沟通与疏导悲观心情的工作,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护理人员还需要将疾病治疗过程告知患者家属,让家属多和患者交流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的状态,积极配合医护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机械通气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维持紧密性与连续性检测,保证呼吸机能够正常的运作,保证患者获取足够氧气。护理人员还要维持足够通气与供氧,根据医嘱来校对呼吸机通气的设定,确保机械通气过程能够正常进行。护理人员还要维持足够组织灌流与心脏输出,对血氧饱和度、循环、肾功能与体温等进行密切监测。

1.3观察的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PaO2与PaCO2等指标。

1.4数据统计

把本次所研究得到数据全部都记录于一个表格之中,构建相应的数据库,于SPSS20.0 统计软件中实施计数资料的处理与计量资料处理。应用()表示计量资料,经t进行检验;应用百分率/%来描述计数资料,经卡方x2进行检验,如果所得数据进行对比以后,有明显的差异,使用P<0.05来表示,即存在统计的意义。

2.结果

护理前,常规组心率为(105.46±8.46)/min、PaO2为(53.81±4.79)mmHg、呼吸频率为(28.31±3.46)/min、PaCO2为(63.71±7.52)mmHg,综合组心率为(104.97±8.76)/min、PaO2为(54.18±4.83)mmHg、呼吸频率为(28.75±3.17)/min、PaCO2为(63.29±7.85)mmHg,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O2与PaCO2等指标比较接近,在对比以后,组间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常规组心率为(98.73±7.48)/min、PaO2为(63.82±5.74)mmHg、呼吸频率为(27.06±3.09)/min、PaCO2为(73.85±6.74)mmHg,综合组心率为(90.81±7.09)/min、PaO2为(90.78±7.64)mmHg、呼吸频率为(20.62±2.87)/min、PaCO2为(86.92±8.47)mmHg,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O2与PaCO2等指标都发生变化,综合组变化幅度比较大,与常规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

3.讨论

由于呼吸内科的重症患者死亡风险比较高,各种疾病变化比较快,严重威胁到患者身心健康[1]。因此,在呼吸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目前常用护理模式为综合护理。综合护理主要是从药物使用、患者心理与机械通气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保证用药合理性,确保机械通气正常进行,进而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2]。本次研究中显示,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O2与PaCO2等指标比较接近,在对比以后,组间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O2与PaCO2等指标都发生变化,综合组变化幅度比较大,与常规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

综上,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方法能够改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与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彭佳.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7(10):2659-2660.

[2]朱云霞.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4,14(11):1705-1707.

论文作者:程玉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  ;  ;  ;  ;  ;  ;  ;  

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观察论文_程玉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