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 361102
摘 要:教师要把握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教学原则,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从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
关键词:体育 新课程 有效教学 策略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本领。
一、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有效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教师首先要具备积极的情感因素,要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富有感染力的良好性格,这样才能以情激情,以情动情。在师生关系中,情感有着巨大的凝聚力,教师从心底喜欢学生,就能够以乐观的心态接受学生,以真挚的爱心关怀学生,才会有师生间顺畅的心灵沟通、知识传承和智慧碰撞。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兴致勃勃,情绪高涨,课堂教学就会洋溢出师生思维和情感的交流互动。
二、努力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善于设置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让学生主动质疑、存疑、设疑、问疑,使他们主动地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领悟知识,寻求答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进行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较快地进入问题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的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需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对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用目标学习法、创造学习法等,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可用对比学习法、理解思维学习法等,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喜悦;要从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出发,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重学生体育实践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将“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有效引入课堂,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与安排以指导学生全面锻炼为主,以利于促进学生机能、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的指导方法;针对不同的教材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不同等实际,选择适合学生的学法指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
体育教师要善于对各种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不断分析、不断整改、不断创新,让旧的体育课程资源以新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学而不厌、乐于学习。比如将用乒乓球的球拍和球、排球的场地和规则结合起来进行活动。当然,在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上要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学生身体条件相应的教学内容,如开发利用生活、民间传统体育内容。现在的学生已经少了很多民间传统体育,开发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有利于学生更多地接触民族、民间体育文化知识,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的传授和辅导的同时,要引导学生不断归纳、总结、改进、创造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以至运用一定的学法进行练习。如,为了让学生学习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教师上课先简明扼要地宣布课的教学目标,但不向学生讲解篮球投篮技术与学习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投篮的途径与方法。有的采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而有的则采用原地起跳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同学们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学习的氛围非常浓厚。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在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体验和知识、技术原理后,教师与学生一道进行交流、分析、讨论投篮的感受及其动作要领。对于存在的不同意见与看法,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讨论、争辩、实践……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正确、有效地掌握体育技能和学习方法,这样既完成“我要健身”到“我会健身”的认识飞跃,又有利于学生体育能力、意识和体育习惯的养成,为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寻求新的教学突破口,精选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落到实处,从而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高胜光 应重视体育新课程的有效教学[J].体育教学,2006,4。
[2]姚国伟 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体育教学,2014,1。
[3]陈辉强 试论体育教学中的“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4,6。
论文作者:方水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教师论文; 学习方法论文; 新课程论文; 情境论文; 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