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家园合作的操作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操作论文,家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园合作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和关注。本人在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家园合作操作策略:平等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一、平等合作,增强家长参与家园活动的热情
家园合作首先要求合作的双方即教师和家长要有平等的态度,任何一方居高临下的指挥者的态度都会让另一方退缩。这就要求教师应把自己看成是与家长一样的儿童教育的主体,相互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发展。因此,教师有责任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合作,参与家园活动。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刚入园幼儿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了解。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出好家长园地。家长园地是教师向家长通报信息的重要窗口,我园为此设置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栏目,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卫生保健”、“家教知识”等,而且每周都及时更换,家长可以快速便捷地从中了解到孩子近期要学习的内容及需要配合的工作。因此,我班的家长园地深受家长们的青睐。
(2)充分运用网络。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园也紧跟时代的脚步,走在网络前沿。我班建立的班级网便是向家长、社会宣传的极好渠道。在班级网上,我们设立了“娃娃之星、娃娃天地、娃娃画廊、生活花絮、教师风采、家长留言”等项目,还建立了幼儿个人发展档案,个人档案里的照片都是老师在平时的活动中抢拍下来的。我们及时上传每个幼儿最新的活动照片及取得的进步,家长对此非常重视,点击的次数也最多。
(3)创办园报。我们坚持每月出园报,园报包括“家园报”和“连心桥”,里面涵盖的内容也很多。“家园报”主要是教育方面的内容,有本月中实施的一些主要活动、幼儿的参与效果、下个月要实施哪些主题活动等。而“连心桥”侧重于卫生保健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季节、节假日等出一些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容。这两种报纸都很受家长欢迎,解决了他们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一些困惑。
2、参与教学,转变角色。
家园合作还要求教师唤起家长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
(1)指导家长做一个观察者。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特别想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我班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的开放日活动,圆了家长们的心愿。活动前,我给每位家长发一张观察记录表,随时记录孩子的表现。记录表的内容有:教师对孩子的关注程度、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等等。最后请家长对此次活动进行整体的评价,并提出建议等。这种参与式的家园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家长观察孩子的目的性,另一方面也为教师寻求适宜的教育方法提出了依据。同时,让家长做几回“观察者”,也有利于家长了解教师的专业技能,激起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感、敬佩感。
(2)邀请家长做一个志愿者。我班经常组织幼儿走近自然,走上社会。由于班级人数较多,给外出活动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每次的外出活动都会邀请儿位不上班的全职妈妈参与到活动中来。她们就象老师一样,带着一组孩子,一边参观一边讲解,还时时处处提醒幼儿遵循活动的规则、注意安全等。由于家长的参与,每次外出活动开展得都很顺利。而且通过此类活动,家长一方面看到了老师对每一位孩子倾注的爱心,看到了老师教育孩子耐心、专业化的技能等等,另一方面也使家长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艰辛,从而更加尊重老师,缩短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3)鼓励家长做一个主讲者。我班经常组织家教沙龙,给家长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场所。家长根据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以及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展开讨论,甚至是争论、辩论。在活动中,家长发言积极、讨论热烈,老师也平等参与,通过争鸣来共商对策,一起解决家庭育儿中的疑问。
3、重视沟通,形成合力。
有句广告说的好:“沟通从心开始”。是呀,只要用心去沟通,就能取得家长的信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在日常接送孩子时谈一些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通过班级网中的留言版、电子信箱等,谈一些家长不愿公开的话题;每月的汇报单谈孩子在本月的学习、生活情况;还可通过电话、便条、家访等方式进行沟通。总之,这些沟通方式能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表现,让教师了解幼儿在家里的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等。从而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资源共享,拓展幼儿全面发展的空间。
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应充分发挥家庭的各种教育资源。家长们先进的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育儿经验、不同的知识与职业背景、不同的家庭环境都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
1、图书、玩具资料的共享。
为了丰富孩子的知识面,家长为孩子买了许多图书、玩具,希望孩子在书上多学点知识。但有的家长由于工作忙或者其它一些原因,忽略了对孩子的指导。许多孩子胡乱看一下就把书放在一边,有的甚至把书折成纸飞机,当起了玩具。这样一来就不能充分发挥图书的教育功能。因此,我班设置了一个图书角和玩具区,规定每周请幼儿自带心爱的图书、玩具上幼儿园。这既能充分利用幼儿家里丰富的图书、玩具资源,又可以促进幼儿合作、共享等社会行为的发展和家园之间的互动。因此,共享图书、玩具资料增强了孩子的责任意识,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家长特殊才艺的共享。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借助家长的不同职业、经历、爱好、特长等教育资源配合幼儿园教学。如教师节到了,我们请来了在特殊学校工作的家长,他用手语和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特别兴奋。从特教老师的表演及介绍中,幼儿了解了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对他们产生了同情心。又如请从事银行职业的家长表演数钱,请做厨师的家长表演做菜等。这些都让幼儿了解了社会职业的丰富性,也激励了幼儿树立从小爱学习、练本领,长大为社会服务的志向。
3、优秀育儿经验的共享。
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幼儿的发展,尤其是个性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育儿经验。我们通过家长会让家长各抒己见,谈谈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以及失败教训,让大家取长补短。比如,有的家长提出孩子早上不肯吃早饭,几个有经验的家长就各自介绍自己成功的做法。大家在热烈的交流气氛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优势互补,创新家园活动的合作方式。
家园合作对教师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共同受教育的过程。对家长来说,家园合作为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对教师而言,家园合作可帮助自己不断改进和修正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随着家园合作的广泛实施,家园合作的形式也越发新颖。
1、娱乐联谊会。
在节假日,我们还尝试组织全园性的“娱乐联谊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开设多种娱乐项目,有智力竞赛、操作实验、自由表演等。各班布置一至两个游戏活动,家长带着孩子到每个班去自选,达到寓教于乐,愉悦身心的目的。
2、家庭互助组。
通过家园合作,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他们因为孩子而走在了一起,所以家庭之间互助便成了可能。如琪琪和东栋两家利用双休口结伴游玩;小洁的妈妈工作较忙,有时不能来接孩子,一辰妈妈经常帮她代接,两个孩子一回家就玩起了娃娃家的游戏,十分快乐。在我们班,很多家长都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工作等组合在了一起,真正实现了互帮互学,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