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警官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多层面、多层次上实现了相互交融,对促进世界文化融合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中国和西方在风俗、思维、人文、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受到翻译者素养、翻译方式等因素影响,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原文有差异,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浅析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并对文学作品的翻译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文学作品;翻译
翻译的基础是两种文化之间存在一些共性,但从实际来看,文化还具有本身的个性,集中展现在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别上。因为文化上的差别,所以在语言表达的形式上面差异就非常明显,这是文学作品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中西方不同语言间的差别,从本质上来看是不同文化之间共性和个性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译者,应尽量减少文化差异对作品翻译带来的影响,更好的实现对文学作品的翻译。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风俗文化差异
风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从客观上来说,它是一个民族在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下,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精神上的宝贵财富。因此,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必然会形成不同的风俗文化,这也是造成中西现有文学作品翻译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例如各民族都有不同的图腾文化,图腾代表一个民族的信仰与精神。例如俄罗斯的图腾是熊,美国的图腾是鹰,德国的图腾是狼尾,英国的图腾是狮子,我国的图腾是龙,这些图腾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龙在西方被认为是邪恶之物,它的英文单词“dragon”在英美文学中是一个负面词,在进行中西文学作品翻译时,很容易造成误解。
(二)价值观差异
生活在不同文化与社会背景下,个体必然会存在价值观上的差异。比如,西方人的价值观以个人主义为中心,文学作品中崇拜个人英雄主义等情绪、孤胆英雄拯救人类等情节比比皆是。佐罗、蜘蛛侠、蝙蝠侠以及海明威的代表作品《老人与海》等,都是西方个人主义英雄情节的最好体现。而中国人比较注重集体概念。从古至今,中国的主流文化一直推崇“人民”这一群体概念,例如以焦裕禄、雷锋等人物为素材的红色经典小说[1]。然而,这一价值观在欧美文化中却得不到认同,这种价值观上的差异无疑给翻译者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是对不同国家以及民族思维方式的客观反映。例如,中国文化推崇中庸之道,注重理论与实际方面的联系,体现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辩证思维。而西方人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更加注重各种逻辑思维,他们习惯性透过表象分析物质的内在本质,从而达到对物质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在翻译时受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颇深。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后,以主谓结构形式居多的英文句式很难将中国寓意深刻的内容反映出来。
二、文学作品翻译的策略
(一)加强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世界上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共生。作为各国文化交流与发展重要平台和媒介的文学翻译,应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积极融入各种外来的积极文化因素。这就需要译者加强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熟悉和了解原作品所属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等。只有紧密结合文化语境和文化氛围的翻译作品才能既从根本上消除文化差异障碍,又让读者感受到原作品所属国的文化底蕴,使读者感受到译作是一部富有灵魂和内涵的作品。
(二)恰当运用规划策略
归化策略指的是将文化内的异质成分转变成译文之后,读者能够对另外一种文化基本内容更为熟悉,将目的语文化作为根本的归宿,让广大的读者能够领会到不同的语言文化间异曲同工的妙处,归化在语言的基本形式或者是该形式所承担的文化内涵上,其强调的是目的语的基本翻译策略[2]。与此同时,让译文与读者的品味相符。当翻译人员在进行具体的翻译实践时,常常会遇见原来的语言文化与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差距比较大,为了保证译文与目的语的价值观、文化意识等相一致,翻译人员根据一定的目的语文化规范来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处理,让译文能够达到语用的功能上是等效的。
(三)重视文化适应
文化适应性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在翻译过程中必然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以达到准确顺利传递信息的目的。曾有外国著名翻译家指出,翻译文学作品时如果将语言内容与文化背景分割开来,会使语言失去灵魂和色彩。因此,翻译者要遵照文化的适应性原则。例如,杨柳在国内是一种随处可见的树木,它常在诗词中用来比喻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所以中国古诗词中常会出现杨柳一词。而在西方国家,柳叶一般用于哀悼死者,这种意义在我国文学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在翻译时,翻译者要采取灵活的方法处理[3]。
三、结论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中国与西方在风俗方面、价值观方面以及思维方式方面均存在差异性。翻译工作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开展;有利于理解两种不同的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利于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做好文学作品翻译工作,不仅能够让人们最大程度感受到不同种类文化之间的差别,还能成为连接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
参考文献
[1]冯全功.葛浩文翻译策略的历时演变研究——基于莫言小说中意象话语的英译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40(06):69-76.
[2]宋艳梅.中国茶文化与英美茶文化融合下的商务英语教学策略和建设[J].福建茶叶,2018,40(05):322.
[3]王镇.从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阈看文学文本的跨文化传播——以《西游记》为例[J].俄罗斯文艺,2018(01):128-134.
论文作者:邓玉,于圣杰 方叶颖异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文化论文; 文学作品论文; 目的论文; 图腾论文; 文化差异论文; 语言论文; 价值观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