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苦难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_爱国主义精神论文

论苦难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_爱国主义精神论文

浅论忧患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忧患意识论文,爱国主义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它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而忧患意识,作为一种思想意识行为,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又往往是同爱国主义紧密相联的,并且构成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当前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要搞好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就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之间的内在关系,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

一、忧患意识是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爱国主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是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浓厚的感情。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精神不仅表现在仁人志士对祖国的浓厚情感,对民族的无限热爱,对壮美山河的由衷赞颂,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他们那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及由此而展现出的为挽救民族危亡、维护祖国统一所进行的殊死搏斗的英雄壮举。特别是每当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时刻,这种忧患意识就表现得越发强烈,构成了那个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流意识。从历史上看,忧患意识,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具体内涵,但都深刻地体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眷恋,成为各个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忧患意识主要反映在“忧国忧民”这一层次上。从春秋战国爱国诗人屈原的上下求索、虽九死未悔其志的忧国忧民思想,到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意识的典型写照。随着时代的变迁,忧患意识也在不断发展,其内涵也愈来愈深刻,特别是到了中国近代,忧患意识表现得更加充分、更加浓烈。中国近代是落后挨打、备受欺凌的屈辱时代。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发动的一次次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的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极大的耻辱和苦难,面临亡国的危险。这同时也一步步地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强化了国人的忧患意识。而这种忧患意识又突出地体现在“救亡图存”上。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声使一部分爱国士大夫从“天朝”的迷梦中惊醒,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造成的民族危机则使清政府的一部分开明官员惊呼“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发起了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以及其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造成了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危难,更加刺激了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空前高涨。近代维新变法的著名思想家康有为在1898年曾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这种全民族的忧患意识,他说:“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网中之鱼,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为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随其之后所发生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是在这种忧患意识的刺激和推动下所产生的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爱国主义运动。总之,鸦片战争以来“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构成了近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并成为促使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重要因素。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崭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又具有了崭新的内涵,它集中体现在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发奋图强”的英雄气概上。而且,越是困难时期,干部群众的忧患意识越强,发奋图强的精神越足。如60年代初期,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进行封锁并掀起了反华大合唱,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谱写了一曲曲撼天地、泣鬼神的正气歌。在这中间,既涌现出了以石油工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大批为国分忧、艰苦创业的英雄模范人物,也产生出了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发奋图强、无私奉献的科技英豪。正是这种凝重的忧患意识,凝聚起了各族干部群众的力量,鼓舞和推动着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冲破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

二、在当代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仍然需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做为人的一种思维行为,从认识论的观点讲,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一种自觉的、能动的预测和认识行为。而作为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则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所作出的一种预警性思考和系统性认识。这正如古代著名史学家陈寿在其所著《三国志》中所说的:“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知得知失,可与为人;知存知亡,足别吉凶。”从古至今,历史上许多爱国者怀着对国家和民族强烈的忧患意识,一直在强调“居安思危”,也不断地书写“盛世危言”,以此来警示当世,昭示后人。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优良传统。

在当代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还需不需要有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应不应该提倡科学的“盛世危言”?回答是肯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从总体上讲,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很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从国际上看,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总的趋势对我有利。但是,我们在看到国内形势好的一面和国际环境对我有利的一面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利的困素这一面,特别是对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些内忧外患,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首先从我们国内来看,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由于思想教育抓得不够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有不少人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什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优良传统统统抛在了脑后;有的置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于不顾,不择手段地拼命为自己捞取金钱、攫取财富;有的为了个人私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甚至不惜违法违纪,贪污受贿,出卖灵魂,出卖人格国格。还有不少人思想空虚,道德沦丧,热衷于追求那种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腐朽生活方式。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不良风气已开始影响到了我们的广大青少年,在一些大学和中学的部分学生中,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成了他们鄙视嘲讽的对象,而吃喝玩乐、花钱如流水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了他们追逐的时尚。对于发展市场经济中出现的诸如此类的“精神衰落”现象和青少年中的“迷茫彷徨”群落,不仅我们许多有识之士为之担忧,甚至连许多海外华人都深感忧虑,不断向我们呼吁;要拯救“精神的衰落”,挽救“迷茫的一代”。

再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虽然在不断扩大对我们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和往来,但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的战略,一直利用各种方式、手段和途径,加紧对我们实行“分化”和“西化”策略。另一方面,他们利用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时机,不断以所谓“自由、民主、人权”作幌子,粗暴干涉我国内政,极力把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强加于我;以各种新闻媒介作阵地,打攻心战,在涉及理想、信念、道路、领导权等重大问题上对我进行大肆攻击,煽动不满情绪;以“人员往来”作载体,想方设法地搞思想、文化渗透,妄图使“对中国未来政治走向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年轻一代”接受西方标榜的自由、民主原则;以扶植所谓“未来的反对派”为目标,积极在海外侨民、留学生中招募人员,培植反华势力,企图以此作为他们搞和平演变的骨干力量。他们的这些做法,意图很明确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使我全盘西化,继而和平演变,最终沦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庸。许多西方政客在他们的讲话和文章中,也都毫不隐讳地表达了对我实行“分化”与“西化”策略的观点和目标。

面对这种“内忧外患”,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我们既要看到我们的党是坚强有力的,我们中华民族是团结的、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以坚定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又不能盲目乐观,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面对当前的困难和潜在的危机,本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以推动和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忧患意识不仅必要,而且必须不断强化。这也是在现实条件下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正确体现。

三、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坚持不懈地抓好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

当前我们正处在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这个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需要团结一切炎黄子孙,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去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应集中体现在“团结奋斗、振兴中华”这个主题上,这也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团结奋斗,振兴中华”,是当代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是我们时代的最强音。只有用这种体现中华民族意志、反映时代潮流的忧患意识去宣传教育人民,才能有力地焕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激励人们的爱国斗志,从而凝聚起各族人民的力量,共同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当前,从我们的实际情况看,如何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深入扎实地搞好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点:

1.要通过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各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历史上,我们中华民族既创造了无数辉煌的历史文化,也经受了无数的艰难困苦。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备受屈辱,饱经忧患。我们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要结合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使各族人民群众既能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又能够清楚地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在近代所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凌辱,并充分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面临各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一直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就是靠爱国主义精神来凝聚、来推动的;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之所以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也就是靠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来激励、作为其精神支柱的,从而使各族人民群众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化作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巨大精神动力。

2.要通过持久深入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我们要以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抓好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切实把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中,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要教育各族干部群众及广大青少年,既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又要不断坚定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既要坚持和发展改革创新精神,又要大力继承和发展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大力提倡高尚文明的社会风尚,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不良的社会习气和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

3.要通过坚持不懈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抵制和反对“分化”和“西化”的自觉性。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搞好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绝不能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简单地看成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教育活动,而应该把它放到抵制和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分化”和“西化”策略,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独立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来对待,并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当然,在当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决不是鼓吹狭隘的民族主义,更不是要重新闭关锁国,而是要通过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忧患意识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断提高干部群众抵御和反对和平演变的自觉性。我们要通过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努力做到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又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总政策;既积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永远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和优秀本色;既顺应世界潮流,又坚持走自己的路,绝不做任何人的附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4.要通过深入扎实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进一步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热情,共同为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振兴而建功立业。当前,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在日趋扩大,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大力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就成为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人们系统地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现状,教育各族干部群众在全面认识区情、市情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热爱边疆的思想。同时,要引导群众从与其它先进地区的对比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深刻认识发展是硬道理、是爱国主义永恒的主题,从而将爱国、爱家乡的热情转化为现实行动,进一步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振兴边疆地区贡献全部力量。

标签:;  ;  ;  ;  ;  

论苦难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_爱国主义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