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实践与思考
王梁育
(银川文化艺术中心,宁夏 银川 750011)
摘 要: 在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建设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补齐贫困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短板,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宁夏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宁夏;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践思考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大力实施脱贫富民战略、打造全国脱贫攻坚示范区的部署要求,宁夏大力推进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近期,笔者通过查阅资料、田野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保障机制
宁夏把文化扶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谋划、同落实、同考核。宁夏区政府成立文化扶贫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小康助力脱贫富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宁夏文化扶贫工程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推进文化扶贫、建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八方来水、一渠灌溉”的方法,宁夏将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支持的建设资金和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总计1.55 亿元,由自治区文化扶贫工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下达贫困地区9 个县(区)统筹使用。各县(区)积极整合“五通八有”扶贫、乡村旅游、美丽村庄建设、社区建设和农村“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1.63 亿元,与自治区下达资金捆绑安排。此外,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办法,对已有的公共资源进行整合利用[1],确保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二)夯实基础设施,建强文化阵地
2016 年9 月,宁夏启动实施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按照中宣部“七个一”的标准要求(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乡村大舞台、一个图书(电子)阅览室、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影视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械),统一设计图纸,乡镇组织施工,实行“一村一合同、一村一档案、一村一施工队、一村一监理人员”的管理办法,落实项目负责人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老百姓高兴地说:“楼房地基,框架结构,这样的房子质量没问题,我们很放心。”2017 年12 月,宁夏召开了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总结表彰会,标志着宁夏全面完成贫困地区9 个县(区)606 个村和555 个功能提升村的建设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2]。现在,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文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成为乡村重要的文化中心和脱贫富民阵地,村民们称赞它是“村里最漂亮的房子”。
(三)丰富文化供给,拔除思想穷根
宁夏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重,短期集中服务与常年自娱自乐结合。为各地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和“农家书屋”、全民阅读等公益性品牌活动,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践行核心价值观 共建美丽新家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主题突出的文化活动,每年送戏下乡1600 场次以上,开展广场群众文艺演出1500场次以上,农村电影放映4 万场次以上。2017 年以来宁夏每年坚持开展“新春乐”全区社火大赛暨元宵节巡演活动,覆盖贫困地区全部县乡村,引领和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在农村文化阵地的凝聚带动下,宁夏贫困地区500 多个民间文艺团队和270 多个农民文化大院日趋活跃,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乡村出现广场舞天天跳、小戏小品月月演的新气象,有人气、接地气的农村文化活动蔚然成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谐家风成为农村主色调,昔日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封建迷信、赌博败家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扭转。固原市原州区杨郎村成立了4 支文艺演出队,经常性组织舞蹈、小品、小戏、快板等演出,内容有优秀传统剧目,更多的是歌颂党、歌颂新时代等积极向上的内容[3]。村干部们自豪地说:“农村的人气被带旺了,干群关系密切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劲头也更足了。”
(四)培育文化产业,助力致富增收
近年来,宁夏加大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资助力度,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每年给予2 万元补助,将自治区级传承人补助标准从每年3000 元提高到5000 元,激励传承人带徒授艺,促进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固原市隆德县陈靳乡新和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利用国家级非遗项目“高台马社火”,开发社火展演、骑马观光、农事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为村民开辟休闲旅游致富路。固原市海原县将刺绣、剪纸作为“离土”脱贫的产业之一,依托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就近举办农民技能培训班,引导农村妇女积极融入文化遗产孵化创业基地,打造“海原剪纸”文化产业品牌,探索公司+合作社+专业村+专业户的发展路子,形成“前店后厂、订单制作”模式,走出一条“指尖上”的致富路。产业年产值1500 多万元,620 个建档立卡户妇女在照顾好老人和孩子的同时,足不出户就能创收1000—3000 元,圆了贫困山区妇女的创业致富梦。宁夏各地充分依托传统工艺带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的独特优势,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打造成民族民间文化示范基地,引导贫困群众学习剪纸、刺绣、砖雕、泥塑等传统工艺,使特色文化产业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新引擎。
当前,宁夏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成,但基层公共文化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等问题依然存在,相关部门各拥有一些公共文化设施、队伍和资源,往往是各自为政、自成一体,协调和统筹的难度较大。基层文化设施分布不均、效率不高、不够实用的问题依然突出。
二、存在问题
(一)资金投入缺口较大
魏闷闷不乐地往后一仰,“我是顾此失彼啊,尾砂库,我做梦都吓醒过,群众利益,那头都是群众利益,我是想先抓大头,赌明天,有了钱,一切都好办。
(二)服务效能质量有待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与群众的需求同时存在供不应求、供非所求的问题。目前为群众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还是由政府部门指定或安排,缺乏对群众文化需求的深入调研,群众参与程度不高,提供的一些文化产品群众并不买账,造成了文化资源和资金投入的浪费。部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送下乡的文化产品遭到群众冷遇,“农家书屋”部分图书长期闲置,“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在一些地方一些场次观众较少等。
政府投资是建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关键作用,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首先,应统筹推进贫困县(区)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建设,推进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在保证项目资金的同时,逐步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为公共文化服务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和运转提供财力保障。其次,应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探索推广“公建民营公助”管理运行模式。可以由乡镇政府通过签订合同形式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无偿委托给民间文化协会(社团)运行,乡镇文化站和村委会负责监督协会(社团)合规使用这些资产,进一步盘活农村公共文化资源。最后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力、制度环境的吸引力和投资主体的运营力,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打破“准入不准营”和“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问题,落实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三)文化人才严重缺乏
近期召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标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要求在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文化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亟待补强的短板之一。要进一步完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助力扶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四)运行机制还需完善
皮埃尔·布尔迪厄确立“场域”的概念,旨在把社会划分为一个个彼此独立又密切相连的空间。在他看来,社会是个“大场域”空间,它由一个个相互独立又相连的“子场域”空间构成,而每个“子场域”空间都具有自身特有的逻辑和规则。对于鲁迅来说,越文化空间有着诸多的“子场域”空间,而“鲁镇”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个。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宁夏全区财政自给率只有30%左右,县级财政自我支撑能力较弱,建设发展资金主要靠转移支付。长期以来基层文化建设较为薄弱,历史欠账多,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不小差距。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还呈现一次性投入多,持续性投入少;硬件基础投入增加,管理运转经费投入少;设备经费投入增加,人员经费投入迟滞;多样化文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社会化资金投入较少,激励政策不足,政府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等问题。
三、意见建议
调研发现,目前宁夏区内的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观念相对落后,知识结构陈旧,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建设的开展。村文化专管员多是村委会人员兼职或村民中的“文化能人”志愿服务,不同程度上存在素质不高、“专干不专”现象。农村文艺人才“失血”“缺血”问题突出,人才缺乏、流失严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
(一)加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投入保障
换算截面法:源于钢筋混凝土构件计算,根据刚度等效原则,将钢材换算成相当截面的混凝土,或反之,通常其计算结果较双单元法偏大。
(二)提供因地制宜、符合需求的文化服务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充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供给,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转变。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党报党刊“六进”、广电宽带乡村及基础网络完善、城乡电子阅报屏工程、数字文化和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深入挖掘宁夏丰厚的传统历史和文化资源,开发培育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特色品牌,推动剪纸、砖雕、刺绣等非遗产品的转化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带徒授艺,发展特色文化产品,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脱贫致富。充分重视农民主体地位,加强对群众文化需求的调研,学习借鉴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精准配送机制,依托信息技术,在百姓家门口安装专属二维码,实时动态采集群众需求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丰富性和精准性,[4]使农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上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实现从“文化惠民”到“以文化人”的价值回归。
(三)打造专兼结合、扎根基层的人才队伍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最紧要最急需的是人才,必须认识到建设人才队伍的基础性作用。宁夏各地应该结合市县机构改革,统筹谋划乡镇、街道机构改革,落实《宁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三五”建设规划》要求,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文化专干2 至3 名,确保有1 名专职,为引入专业人才创造条件。配好村文化专管员,实施“一员三能”工程,提升贫困地区文化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专业技术和服务管理能力。重视培养扎根基层的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和基层文化骨干带头人,建立乡土文化人才信息库和农村文化大院、民间文艺团队数据库,开展贫困地区青少年文艺人才定向培养行动。加大对基层艺术团体艺术创作、人才培养、作品展演的扶持力度。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好外部文化人才、文化平台,建立灵活的“周末文艺队”。实施“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乡村学校少年宫文化辅导员行动等项目,选派优秀文化工作者到贫困地区教、学、帮、带,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化“六个一心连心”文艺惠民工程,聘请文化扶贫指导员到深度贫困地区开展“一对一”定点精准帮扶,提高乡村文化格调品位。
(四)建立权责明确、统筹协调的运行机制
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宣传、文化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实现文化要素在基层的优化配置,不仅取决于要素多少,而且取决于要素的结构方式。从横向看,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协调工作机制,将面向农村的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包括宣传文化系统的农村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项目,和其他部门管理的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设施整合起来,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1+1>2”的整体效益。从纵向看,要形成区级总揽、地市统筹、县(区)管理、镇村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大考核问责力度,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确保好事办好、落地见效。
刚推开门,秀姐正在院子里打扫卫生,一抬头,我看到秀姐的脸上有一个红红的巴掌印。一看是我,秀姐的脸“唰”地一下子白了,有些吓人,忙把我往门外推,从她的眼神中我读出她的幽怨。
参考文献
[1]阮教育.“五个到位”精准施策——宁夏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N].中国文化报,2017-11-15(02).
[2]胡亦茹.全区贫困地区606 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J].共产党人,2018(2):21
[3]田光锋,李百军,陈军.让文化照亮家园[J].共产党人,2018(2):23.
[4]颜维琦.上海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精准配送[N].光明日报,2019-02-14(01).
Thoughts on the Management and Practice of Village Comprehensive Cultural Service Center in Poor Areas of Ningxia
Wang Liangyu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building a village comprehensive cultural service center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improving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complementing the short-term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and improving the public culture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Building a village comprehensive cultural service center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contributes to service efficiency and helps to encourage the poor people to get rid of poverty,get richer,run a well-off society,and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cultur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village comprehensive cultural service center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Ningxia,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Ningxia;village comprehensive cultural service center;poverty allevi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practical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2584(2019)03-0059-05
作者简介: 王梁育(1980- ),女,回族,宁夏银川人,银川文化艺术中心馆员。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徐雯雅)
标签:宁夏论文; 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论文; 脱贫攻坚论文; 乡村振兴论文; 实践思考论文; 银川文化艺术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