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论文_夏红叶

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1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1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前后CRP、CK、CK-MB、cTnI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94.54%,较对照组81.81%有明显优势,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CRP、CK、CK-MB、cTnI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组间、组内数据对比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心肌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临床常见病,多由病毒感染所致,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个别患者会出现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1]。患者通常在发病1~3周会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肌炎症状,若持续发展,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重症心肌炎等严重后果。因此,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早期的诊断、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对预防心肌炎恶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文针对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确诊,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患者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干预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18~36岁,平均(24.85±1.98)岁,病程6~15d,平均病程(8.12±2.56)d;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19~35岁,平均(25.16±1.75)岁,病程5~16d,平均病程(7.49±2.17)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即叮嘱患者按时服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维持病区安静整洁等。干预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之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主要内容有:(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与其积极沟通,耐心解释该病的病变原因、严重性及治疗方法,引起患者重视的同时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2)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的休息时间进行全面了解并实施针对性干预,加强休息管理,告知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以减轻心脏负荷,尽快恢复心肌代谢功能。对于胸闷气促患者应给予吸氧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心电图实时监测,对于烦躁不安者心理抚慰无效的情况下可遵医嘱给予适量镇静药物,并于患者服药后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进行相关处理。(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食用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纤维食物,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每餐不宜过饱,以避免增加心脏负担。(4)出院指导: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定期复诊,避免到人多病毒易传染的公共场所。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检测并记录C反应蛋白(CRP)和心肌坏死标志物(CK、CK-MB、cTnI)等指标,并以此为疗效评价标准:(1)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CRP、心肌坏死标志物等指标水平在正常范围内;(2)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CRP、心肌坏死标志物等指标水平有所降低;(3)无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无改善,CRP、心肌坏死标志物等指标水平无降低甚至升高。统计显效与有效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实验室监测指标等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临床显效、有效、无效例数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94.54%,较对照组81.81%有明显优势,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注:组内对比* P<0.05;组间对比# P<0.05.

3 讨论

由于当代社会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上呼吸道感染极易受到人们的忽视,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3]等若未得到及时控制,很可能诱发心肌炎。因患者多为青壮年,且发病伊始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患者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心肌炎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往往容易延误病情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和护理干预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缓解临床症状,规避并发症发生。与此同时,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展开早期心理干预,以真诚的态度向患者耐心解释疾病的相关情况,引起患者的重视,积极配合后续治疗,同时对患者的休息时间进行强化管理,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心肌代谢功能恢复,另外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科学指导,避免胃部过度膨胀造成心脏负荷加大,并且嘱咐患者多进食高纤维食物,预防便秘。最后在患者出院时,指导患者服药,保持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定期到医院复诊。通过护理人员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干预组临床疗效94.54%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1.81%,且CRP、CK、CK-MB、cTnI等指标的下降幅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早期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患者病程,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晓红.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5):205-206.

[2]唐昌容,罗兰英.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研究[J]. 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68-269.

[3]杨晓.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15,28(52):143-144.

论文作者:夏红叶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  ;  ;  ;  ;  ;  ;  ;  

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论文_夏红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