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与物质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探讨

研究性学习与物质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探讨

刘香郁[1]2002年在《研究性学习与物质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探讨》文中指出目前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研究性学习,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开设。但课堂教学仍是学生在校学习之本,也是其全面发展的主渠道。研究性学习必然要引入学科课堂教学中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了探究的习惯、兴趣、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普通高中课程中基础型课程是核心和重点,是全体高中学生都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而且其内容在高考中占较大比重,中学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高考科目上。从最近两年的高考改革和高考试题看,高考改革趋势已由单纯考察知识变为重考察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个性表现;变单纯考察解题能力为考察自主设计、创新思维,这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在目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还没有完全改变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显得更复杂、更困难,但也更有效,更需要我们去研究。这样,立足课内,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一方面提高课内学习的质和量,另一方面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和目标的完满达成提供平台,也改变课内只是接受性学习而课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两张皮现象,使课内外活动得以整合。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个现实而又具体的问题。 本文在阐述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特点以及理论基础之上,针对目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结合物质知识的教学,构建了适合课堂教学实际的研究性学习策略,并进行了化学教学改革实践尝试,对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考试进行检验。 全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从时代背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现状,我国研究现状等几方面出发,提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阐述研究性学习含义、特点和理论基础。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是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与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几个关系加以说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包括探究性、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并且建构活动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具有社会性。 第叁部分结合物质知识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化学教材中物质知识内容是以现成的结论呈现出来的,容易导致灌输记忆式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个性受到压抑。有必要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构建了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2、主动探索研究:3、组织反思评价;4、引导归纳整理,拓展应用。然后,从2002.3—2002.7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选了程度相近的两个班,实验班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对照班仍用传统教学法。学期末通过问卷调查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实践结果进行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结论和启示。主要得出的结论是: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加强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以下几方面的启示:l、实施研究性学习应转变教师观念;2、实施研究性学习应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3、实施研究性学习注意教学过程循序渐进;4、实施研究性学习要充分运用实验的教学功能;5、研究性学习更适合于小班教学。

赵东梅[2]2005年在《研究性学习在经济常识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由单纯地应付考试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中小学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性学习近几年发展很快,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各地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导致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地域性差异问题;急需强化向学科教学“主渠道”渗透的问题;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新的评价方法问题;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问题等。特别是在向各学科教学渗透过程中存在如何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教学进度、教学条件、教学效果、教学时间的关系问题。这些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问题都尚待进一步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局限和单纯学科教学的弱点决定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同时它们各自的特点又为相互结合提供了可行性,只有相互结合,才能使双方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经济常识课的德育性质和时代感、实践性强的特点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笔者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力图在本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高一经济常识课与研究性学习的相互渗透与结合,通过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来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笔者在经济常识课教学中运用课堂教学问题探讨模式和课外教学课题研究模式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通过不同形式的具体教学实例,探索出两种模式运用中的具体实施阶段。课堂教学问题探讨模式具体分为四个阶段:进入问题阶段、问题研究阶段、问题小结阶段和问题提升阶段。课外教学课题研究模式具体分为五个阶段:1、提出、分析、选择、确定课题;2、制定研究计划、写出开题报告;3、研究实施过程;4、结题;5、展示研究成果,考核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反馈、总结研究过程。 通过长期的实践过程和有效、公正、客观的评价方法,逐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资料和问题的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正确观察问题的能力、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等,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同时教师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当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进一步在经济常识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王娅军[3]2010年在《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教育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起着直接推动作用,尤其是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下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品质和能力。高校教学质量需要改良,激烈的就业环境需要大学生全面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些都迫切要求对高校教学进行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研究性学习模式顺应产生了。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课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利用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习。大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初等教育,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和自学能力。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促进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高校教育水平,进而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以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在校本科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目前在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次,对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进行关联分析,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再次,构建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目标模式,并构建了研究性学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层次模型,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此模型进行了评价分析。最后,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系统、空间系统和教学系统叁个方面,提出了保证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有效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佚名[4]2002年在《研究性学习》文中研究说明●所谓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通常要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特定问题展开,所以又称之为“主题研究学习”。实施研究性学习,着眼点在于转变学生学的方式,着手点却是转变教师教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胡兴宏:《关于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构想》,《上海教育科研》,2000.1) ●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从狭义解释,

刘星喜[5]2007年在《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师教育模式构建》文中指出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为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课程类型、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更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当前,中小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标志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得到落实。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师范院校如何站在教育理论研究的最前沿,把握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最新内涵和发展趋势,把理论运用到师资培育的实践中去,以培养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未来教师,这是高师院校面临的艰巨任务和重要课题。本文的研究背景是从笔者师范院校就学和工作经历出发,认为高师院校学生一味强调接受式学习的传统教育模式不利于师范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更加不利于师范生胜任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有必要在高师院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探索中,必须正视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和作用,系统构建和实施“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师教育模式”,以作为高师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培养出具有研究性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未来教师。“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师教育模式构建”是研究性学习理论在高师教育中的具体运用和系统创造,也是研究性学习理论在教师教育模式中的一个新发展。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来在浙江师范大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反思,并通过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具体论述了什么是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师教育模式,如何开展该模式,模式运行的可行性论证,并结合浙江师范大学提出模式运用的案例说明。可见,本论文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给出的方案设计具有通用性,举出的例证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围绕这一主题,本文由以下内容组成:首先文章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研究综述,以及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提出了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框架,包括模式的目标、功能、组成要素以及运行原则。第叁部分构建出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师教育模式的实施框架,包括模式的选题、展开以及评估叁个实施阶段的论述。第四部分进行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师教育模式的可行性论证,包括现实论证和事例论证。第五部分有重点地分析了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实施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对此提出改进的建议。最后结语部分,概述了研究的结论、创新点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吴秀[6]2010年在《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文中提出本文对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论述研究性学习这一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本文首先阐述了对研究性学习的理性认识、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对相关教学理论的理解。随后,对高中研究性学习教学内容的开发、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做中学”的角度看待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作者重点开展了以化学实验为手段的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提出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收获与反思。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具体的操作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思考问题。为检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采用问卷调查、成绩测试方法对实验效果进行了检验,实验证明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是显着的。

欧阳静[7]2011年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强调的重点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的、积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有两种基本的实施途径:研究性学习课程和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本论文关注的是如何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第一章是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背景,阐述了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的背景及开设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第二章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理论依据。第叁章分析了国内外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情况。第四章是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从情绪情感、能力和知识叁个维度确定了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第五、六、七叁章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五章阐述了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原则、课题来源及选题策略,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总结了100多个课题。第六章阐述了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模式,包括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下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地理课外课题式研究性学习,并在每一种实践模式后附有案例。第七章阐述了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建立,重点介绍了地理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原则、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并附有相关评价表格。第八章结论部分总结了本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及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论文试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揭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理论问题和实施模式,探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的评价方法。

齐立森[8]2005年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证性研究》文中指出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词汇,它代表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研究型课程的开设也被认为是革新传统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开始。教师们应很好地把握这门课程的本质,以便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方法将研究性学习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本论文考察了网络环境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并确定了五个主题: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总体课程设计、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平台的搭建、网络条件和认知风格等变量对研究性学习的影响、研究性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 首先,我探讨了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然后对研究性学习的总体课程设计、平台搭建给予了必要的关注。研究性学习网络平台提供给教育者一种在师生分离状态下促进学生学习体验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给学生创设了一种问题情境,从中学生可以进行研究性的学习。传统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会变得更有活力、效率更高。 最重要的是,在实验设计中我使用了所罗门学习风格量表的一部分用于鉴别整体学生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表现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认知风格上的不同特征。在这项实验中我们还设计了叁种不同的网络环境,以测查网络条件和教师支持等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以后的数据采集,我们得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结论。 我还建立了一整套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以演示文稿、概念图、电子学档和主题网站为代表的电子作品也——建立了相适合的评价量规,同时对于在实践中如何开展评价提供了一些可以参照的建议和意见。另外,课程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研究性学习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 本论文实验结果的分析着眼于研究型课程教育教学的实际,对网络条件下课程自身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讨。本项研究的主旨在于提出网络条件下研究性学习的典型范例,通过它我们能在一个更广阔的区域里得以推广它的价值。我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能够进行交互的生态系统,它的最终目标指向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

杨树成[9]2004年在《农村普通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理论层面主要是在深入剖析、探讨研究性学习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物理学科、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普通高中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农村普通高中进行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原则、策略以及教学评价模式等;实践层面则为了使研究具有针对性,主要就研究性学习的有关问题对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题,并针对具体课题进行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最后对教学实践及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论文主体结构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物理研究性学习提出的背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探讨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明确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含义、历史性与时代性、根本特征及其目标定位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笔者对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第叁部分依据高中生的年龄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相关的理论提出了农村普通高中进行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和对学生进行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案等。第四部分对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及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具体介绍了实践研究过程及教学案例,并针对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招清[10]2007年在《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面对世界改革浪潮的形势迅速做出应对的重大举措,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新课改倡导教师大力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探究式教学。那么,究竟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意义何在?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目前中小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和应对?这些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论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一方面从理论上对国内外目前关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概述了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从本地的教育实际出发,设计并在一定范围内对中学教师实施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此了解当前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状况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策略。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来源、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探究式教学当前的研究现状。本论文主要研究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首先在综述部分对国内外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在界定探究式教学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探究式教学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括了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途径、类型并分析了影响探究式教学的几个基本因素。这些内容对教师理解和掌握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叁部分,淄博市中学教师探究式教学现状调查。以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设计了教师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淄博市中学教师实施了问卷和访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绝大部分教师支持探究式教学;(2)大部分教师有积极的学习心态和发展欲望;(3)教师的探究精神、探究式教学的相关知识及能力均存在不足,探究式教学行为有一定的局限性;(4)教师的教学评价、合作关系及学校的领导方式、管理制度和文化环境是影响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因素;(5)学生的考试成绩仍然是目前影响教师教学最直接的因素。第四部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根据对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论以及调查研究的结果,提出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1)树立长远的人才发展观念;(2)提高教师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素质;(3)完善学校的教师评价制度;(4)创建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最后指出我国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前景和根本意义,并对论文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及表明了改进的想法。

参考文献:

[1]. 研究性学习与物质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探讨[D]. 刘香郁. 陕西师范大学. 2002

[2]. 研究性学习在经济常识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 赵东梅. 西北师范大学. 2005

[3].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研究[D]. 王娅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4]. 研究性学习[J]. 佚名. 上海教育科研. 2002

[5]. 基于研究性学习的高师教育模式构建[D]. 刘星喜.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D]. 吴秀. 苏州大学. 2010

[7].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D]. 欧阳静.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8].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证性研究[D]. 齐立森. 首都师范大学. 2005

[9]. 农村普通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研究[D]. 杨树成. 首都师范大学. 2004

[10].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探讨与调查研究[D]. 招清.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研究性学习与物质知识教学相结合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