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重重的“地狱海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迷雾论文,海岸论文,地狱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是一处极其恐怖的海岸。浓浓迷雾中,一排排巨浪咆哮如雷,不断撞击着嶙峋的暗礁岩石。海滩上到处散落着遇难船只的残骸甚至遇难者的骷髅。须臾间,狂风呼啸。岸上飞沙走石,连绵的沙丘中间或露出破衣烂衫或干瘪的枯骨,在风沙中瑟瑟抖动。
这令人毛骨悚然之处决不是惊悚小说中的虚构,而是一处真实的所在——纳米比亚的斯克利腾海岸,人称“地狱海岸”!
海难频发
地狱海岸的中心位于南纬20度、东经13度,长达1448千米,是一条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狭长海岸。西边是大西洋冰冷的海水,东边是纳米布沙漠火焰般的沙丘,往南则越过了南回归线。自从西方列强开始面向东方殖民扩张,这里就成了海难频频发生的死亡之所。
1488年1月,葡萄牙航海家兼狂热的殖民主义者马塞罗缪·迪亚士带领一支船队南下,行至此处,突兀而至的强风暴挟持着船队逐浪漂摇。船员们九死一生地苦苦挣扎。十多天后,船队已在不知不觉间绕过了非洲大陆最南端的海角。后来,葡萄牙国王把那海角命名为“好望角”,水手们则把这片海岸称为“地狱海岸”。
从那时直到现在,悲剧在此一幕幕上演,帷幕再也没有落下!
1933年,瑞士飞行员诺尔从开普敦飞往伦敦。明媚的阳光之下,飞机竟鬼使神差般坠落在此,遗骸至今也没有找到。
1942年,英国货船“邓尼丁”号在此触礁沉没。幸运的是全部乘客和多数船员乘汽艇登上了海岸。然而,不幸的是岸上只有起伏连绵的沙丘、烈日下的暴晒和严酷的干旱。两支陆路救援队、3架轰炸机和好几艘轮船立即展开了救援,直到4个星期后,才找到了生还者和43名遇难者的尸体。更不幸的是,一艘救援船也触了礁,有3名船员遇难。
1943年,有人发现12具无头尸骨和1具儿童骸骨横卧在沙丘上。没有人知道这些死者是谁,从何而来,又因何丢了头颅曝尸海岸!
同时,这里又是非洲最重要的渔场之一,因此,葬身于此的纳米比亚、南非和安哥拉的穷苦渔民数量至今还在逐日增加。
危机四伏
1860年,有人发现,这里的一块斑驳石板上,写了这么一句话:“向北走,60千米外有一条河流。如果有人照我说的去做,神会帮助他。”
“我”是谁?有谁敢照他的话去做?神究竟会帮助“他”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无人知道。更无人知道这里到底沉没了多少船只,留下了多少孤魂。人所共知的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然而,这里的岸却更加凶险恶毒!
历尽千辛万苦侥幸爬上岸的幸存者,无不感谢上帝的拯救。孰料刚刚逃离了冰冷的苦海,却又在无处逃遁的烈日下风沙中备受煎熬。白天的气温常在38~49摄氏度之间,每曰蒸发的体液可达15升!水!水!首先需要的当然是水!然而,除了苦涩的海水,举目尽是滚烫的流沙。到了大雾弥漫的夜晚,气温又直线下降到15摄氏度。梦里或有甘甜的清泉,然而梦毕竟是梦!如此地狱般的煎熬折磨,幸存者最终只能油枯灯灭。那时隐时现的沙丘,才是他们的安息之所。
有人庆幸自己熬过了头几天,但是,且慢——那只意味着酷刑的开始,更惨烈的还在后头:
没准一脚踩到硕大的沙漠毒蝎,随之而来的便是剧烈的痛苦。不过,那痛苦并不长久——生命已经开始了短暂的倒计时。
另一种痛苦几乎来不及叫喊,那就是不知不觉中被鼓腹巨蝰咬了一口。鼓腹巨蝰一般隐形于沙地或枯叶之中,很难被发现,攻击速度却如闪电般迅捷。伤者随后便因过敏性休克而昏迷并引起坏疽,生命也就行将结束。这种毒蛇在蛇族中虽然算不上最毒,不过只一条便能使5人丧生。
有一种碧绿或紫红色的诱人灌木叫做“非洲黑美人”,折断其肥厚的枝叶就会流出乳状汁液。如果有人耐不住饥渴误食了这种植物,就会接连发生血压下降、眩晕、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你还得随时小心豺狼和豹子,它们很可能是从草原误入了狭长的纳米布沙漠。又饥又渴的猛兽,见到人类自然分外眼红。除了没有喝彩的观众,接下来的厮杀堪比古罗马斗兽场。
迄今为止,侥幸逃出地狱海岸的幸存者寥寥无几!
罪魁祸首
从照片上看,地狱海岸无疑是一处迷人的所在。一边是泛着白色浪花的湛蓝海水,一边是温柔的红色沙丘,如同沐浴中的粉红佳人。然而,就在那湛蓝海面之下,凶悍的本格拉寒流正无声无息地制造着无尽的灾难!它就是地狱海岸的罪魁祸首!
本格拉寒流沿南非和纳米比亚西海岸从南向北流动。它携带了南极高寒地区的深海冷水,是一股强大且低压的寒流,流速为0.5米/秒。它使海水蒸发缓慢,使水汽不易上升,因而海面多平流浓雾。大雾之中能见度低,船舶自然难免触礁或遭遇其他凶险。
海水蒸发量极少,水汽又不易上升,海面湿汽也就流动缓慢。岸上当然降水极少,气候酷旱,最旱处年降水量只有10毫米。8000万年的酷旱毫不留情地将海岸沙漠化,造就了世上最古老、最干旱、人类根本无法生活的纳米布沙漠。
毗邻沙漠的海岸在潮汐的作用下形成特殊的地貌:沿着海岸构成沙脊(或沙洲),沙脊与海岸间又构成狭长的凹陷带。在这种情况下,波浪有充足的动能漫过沙脊进入凹陷带,冲上海滩,但回落的海水却难以再越过沙脊返回大海。凹陷带中的海水越聚越多,最终从沙脊的较低缺口冲决而出,形成了强劲的离岸流。离岸流如射束激流那样狭窄而强劲,以垂直于海岸的方向向外海流去。遇险者如不幸被卷入其中,必被拖入深海万劫不复。
本格拉寒流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流经的海域构成上冷下热的温度跃层,使海水上下对流涌升不断。海底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盐浮上海面,形成了盛产金枪鱼、鳕鱼、凤尾鱼的大渔场。然而,大渔场既是穷苦渔民的希望,也往往是他们葬身的坟墓!
在地狱海岸,与本格拉寒流相伴同行的还有八九级的西南风——当地人称之为“苏乌帕瓦”。“苏乌帕瓦”呼啸而至时,沙丘迅速塌陷。遇险者如不幸身临其中,往往连“救命”也来不及呼喊瞬间即被活埋。因此,“苏乌帕瓦”被称为亡魂的挽歌。
追根溯源
穷追到底,科学家们发现本格拉寒流其实是南半球西风漂流孕育的“孽种”。
所谓西风漂流,乃是在南北纬约40~60度之间的西风带海域内,因强大西风的推动,海水自西向东流动所形成的全球最强劲的洋流。西风漂流属于风海流。在南半球,西风漂流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环绕南极洲形成了环流。与北半球不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寒流。
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遇到大陆后,自然会向两侧分流,形成补偿流。在南纬42~48度间,西风漂流抵达非洲大陆南端海域。随后主流继续东流进入印度洋,支流则沿非洲西岸向北,形成了地狱海岸的罪魁本格拉寒流。
于是,西风漂流孕育了本格拉寒流,本格拉寒流又造就了一边是苦海、一边是火焰的地狱海岸!
在地狱海岸的死亡谷中,你会看到挥舞着枯枝的骆驼树。它们虽然已经死亡了好几百年,却仍然向着天空子然矗立,苍凉悲壮;纵然被沙漠制成了木乃伊,也永远保持着庄严!
那是荒野永久的呼唤!
标签:地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