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开放历史教学模式探讨_教学评价论文

现代开放历史教学模式探讨_教学评价论文

现代开放式历史教学模式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式论文,教学模式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开放式历史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教室中心、书本中心、课文中心、知识中心、班级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传统历史教学以片面的培养目标、单调的课程结构、僵化的教学过程、片面的评价体系,导致师生之间、智能德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脱离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要,影响历史教育目标的达成,也妨碍学校教育系统和社会生活系统的良性发展。

与传统教学弊端相针对的是,现代开放式历史教学是与学校教育系统,社会生活系统和学生知能系统相贯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教学体系。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和“现代性”。“开放性”是指学科教学系统对学校、社会系统与学生个体智能系统的开放,“现代性”是对历史教学时代性的强调,即历史教学永远与时代,与稳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学生个体智能要求相适应,永远随着时代而发展。现代开放式历史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一、开放的目标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学目标不再受“知识中心”束缚,而是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型目标的完美整合,由过去只重视认知领域目标,扩展到技能目标、能力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学法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等多种领域,灵活反映变动不居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本质特征与学生个性发展方向的全面的目标体系,使之成为连接学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大系统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枢纽,体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

二、开放的课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内容不再受“教材中心、课文中心”束缚,应该是多种教育信息资源交叉联系的切入点:①统与分(全国统编教材与各地乡土教材)的切入点;②内与外(史学与文学、哲学、美学、政治学、经济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学科渗透)的切入点;③纵与横(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的切入点;④显与潜(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切入点;⑤文与物(文字与实物;图片、文物、古迹、遗址等)的切入点;⑥静与动(不变的史实与影视录像等动态情境)的切入点;⑦略与详(直观知识与相关论著、论文、报告等)的切入点。从而使教学内容成为能适应、包容全体学生灵活主动的发展,有助于开放式教学目标落实到位的“良田沃土”。

三、开放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形式、方法及手段的约束,由学生自由安排、自由组织、自由活动,在“民主”中自由探索捷近之路。该模式主要由三要素构成:1.开放的自学模式。在方法上,充分发挥眼耳口脑手的功能,察中学、听中学、说中学、读中学、议中学、辩中学、写中学、练中学、做中学均可。如,在教《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时,有的边听边议,有的列表归类,有的识图释疑,有的动手在地球仪上贴线,有的在室外构建空间轮廓图,扮演航海家亲身去走等;在空间上,充分借助校园室内外空地及校外无限广阔的社会实践基地(如文物、古迹、遗址、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革命圣地等),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场所,可在座位上自学,也可下课找伙伴互学,可组内学,也可组外学,可在教室学习,也可到图书室、学科活动室、电教室、运动场、教研室、教导处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可在班内学习,也可到同年级同学科同内容的其他班学习,可在校内学习,也可在家庭学习,还可到社会大自然中摄取信息;在时间上,不受每40分钟或45分钟授课时间的限制,在课堂完成学习计划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习任务的需要,自由安排学习时间,不受上课下课铃声的限制,单位时间内,旧问题学完找新问题,旧课题学完找新课题,旧内容学完找新内容,课内达不到目标的利用课余或自习课时间补学;在手段上,充分借助挂图、插图、地图、录音、录像、影碟、电视、电脑等一切可利用的学习工具,构建传统与现代互融互补的立体网络手段,自由选择,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各择其利;在形式上,充分利用自身和他人的智能优势,自由选择最佳学习形式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或一人独学,或二人对学,或多人群学,或自学、或商讨、或辩论、或竞争、或协作、或理论学习,或参观、访问、调查、手工制作,或问题式学习,或提纲式学习,或考卷式学习,或课题论证式学习等均可。

四、开放的指导模式。教育家韩愈曾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在瞬息万变的现代信息社会里,教师的学识不可能包罗万象,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他们的智慧和信息量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教师。因此,在指导模式上应该变传统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指导为现代“师生互导、生生互导”的多向互动的指导模式。教师应该放弃权威观念,广泛深入到学生自学、商讨、辩论、参观、访问、调查等各个环节中去,与学生一道在室内室外、校内校外、书内书外、课内课外相互“传道、授业、解惑”,并有效地组织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诱导、相互取长补短。由于在开放式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方式、方法都是灵活多变的,因此,师生的多向互导也应该因时、因地、因人、因法、因情、因境而灵活多变,以体现指导方式的灵活性和指导结果的时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五、开放的管理模式。开放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成开放式教学系统能有序、高效地运转,保证开放式教学目标能全面、顺利地实施,但“开放”不是盲目中的放任自由,它要求教师在教学管理上必须严格处理好三个关系:①收与放的关系。“放”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学习,“收”就是要把学生的自由与自主引入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及学校教学管理许可的权限内。“放”与“收”同等重要。没有“放”就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损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收”就会扰乱学科乃至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违背教学规律。②新与旧的关系。开放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相对封闭性的应试教育而言,它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与更新,但它绝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切教学要素的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否定中有肯定,在肯定中有否定,是肯定与否定、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比如,在教学手段上,传统使用的粉笔、黑板、图片等教具,在现代开放式教学中同样具有利用价值,只是运用的方式、方法与目的要求不同而已,开放式教学手段强调的是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互融互补,而不是对过去的绝对抛弃。③导与学的关系。在开放式教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同时扮演双重角色,既当先生,又当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多向互动的过程,导中有学,学中有导,二者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二者也有区别,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的主要任务不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因此师生互动的导与学的地位也有所区别,在“导”的环节中,教师的“导”是主要的,在“学”的环节中,学生的“学”是主要的,从教育的目的看,“导”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无论是师生互导,还是生生互导,无论是师生互学,还是生生互学,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没有目的,手段便失去意义,但如果手段落后,目的必然落空。因此,要达到学生“学”的目的,关键在于优化“导”的艺术。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导”的主要功能就是要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环境,交给学生一个“愿学、乐学、会学、学会”的机会,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发展创新的主人,具体应做到“10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六、开放的评价模式。打破“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的片面评价体系,评价内容由记忆评价转化为理解评价,由知识评价转变为知能并重、智德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全面素质评价;评价方法由终结性评价让位于形成性评价,由单一的书面考试评价让位于考试考核考查结合、口试笔试结合、开卷闭卷结合等全方位多形式并举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变分数制为等级制,由只重视结果变为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变重视答案的一致性为重视结论的创造性,变重视史实的准确性为重视史论结合的严谨性与深刻性;评价主体由教师独裁式评价让位于师生民主式评价,由自评、互评、组评、师评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观念变同步评价为异步评价,形成评价观念、内容、主体、方法、标准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开放评价机制。

现代开放式历史教学模式的主要作用在于:①因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充分的自由自主的权利,具有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机会,是学习和创造的真正主人,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②历史教学与学校教育、社会生活大系统紧密联系,学生视野更开阔、思路更宽广、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③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④多向互动的学习和指导模式,为师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平等、互利、发展、创新的良性环境,学生既可以在独立思考的自学中发现新知,也可以在互帮互学的商议中释疑解难,还可以在唇枪知剑的争辩中各抒己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⑤由于在开放式评价体系中,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成果都能受到严格保护和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有利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⑥由于开放式教学注重学生智能德综合素质的培养,因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史鉴”功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品行熏陶;⑦迫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

标签:;  ;  ;  ;  

现代开放历史教学模式探讨_教学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