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员,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遇到过很多不同寻常的案例,心理学知识给予了我许多指导,其中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在我们日常教育和与家长沟通中运用最为广泛。
案例描述:
心理咨询室走进了母子三人,一位妈妈和一对龙凤胎孩子,两个孩子不到8岁,上一年级,正在学习书法。在书法班,女孩子的表现特别好,写字工整、标准、干净;男孩子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字体比较潦草,忽大忽小。书法老师找到家长,希望家长协助男孩在家练习。初步了解,两个孩子的老师在课堂上也进行了类似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的方法,比如写的好就画个圈,十个圈就可以换一个奖励,但通过妈妈反馈,这种方式对女孩子比较管用,男孩子总是得不到奖励,也变得无所谓了。
案例分析:
女孩子因为从小学画画,所以动手能力比较强,从小细小动作就完成得较好;男孩子从小跟奶奶长大,没有学过相关科目,从小细小动作完成得不太好。两个孩子都喜欢上书法班,没有厌烦情绪。书法课外,虽然老师布置了作业,但妈妈都不进行指导,男孩在自己完成作业的时候也会出现潦草或者书写不完整的情况,我分析后推测,男孩子并不是态度不认真,更多是因为对笔的控制能力差。
案例处理:
我向妈妈简单说明了斯金纳的强化学习理论,妈妈也是老师,对这个理论有所了解,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因为书法班的老师也运用了正强化的方法,但似乎对男孩子不管用。我提出根据男孩女孩的生理结构不同,妈妈可以适当地帮助一下男孩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谈话,妈妈开始把正负强化学习理论运用到孩子写字中,每天放学孩子进行训练的时候,妈妈总是坐在一边,对孩子进行间架结构和顿笔等书法指导。如果孩子写好了就给孩子一个拥抱,如果写不好就擦了重新写。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男孩子写得非常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妈妈发现,孩子写好了之后也开始在意老师的奖励了,每当得到老师奖励,都非常高兴。
案例翻转:
本想问题告一段落,没想到却出现新的问题,两个孩子在书法班的表现都很好,都能得到老师的奖励,书法班老师的奖励就是让爸爸妈妈下课后买零食,于是每节课后两个孩子都要让爸爸妈妈给买零食,如果不买就不高兴,书法练习又开始不稳定了。为什么会出现新的问题呢?我和孩子的妈妈一起分析,学习正强化分为内强化和外强化,外部强化就是通过钱、零食、游戏等孩子喜欢的,可以看得见的东西,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这种强化的好处是见效快,但缺点也是不容小觑,如果外部强化消失,孩子的行为就会不进步甚至会退步,更有时候孩子会养成讨价还价的坏习惯,干什么事之前都要讲条件。内部强化就是让孩子明白好好学习书法是应该做的,写一手好字也是个人素质优秀的体现,通过写字的进步,激发孩子练书法的乐趣。于是孩子妈妈又开始行动了。
孩子妈妈首先跟两个孩子聊天,告诉他们,我们来学习书法并不是为了好吃的零食,而是为了书写规范。而后很明确地告诉他们以后无论老师有没有表扬都不会买零食,我们以后学什么东西的目的都是为了学会、学好,提高我们自身的生活质量,不能为了奖励而做好这件事,妈妈更希望你俩努力练习,每节课都能做到最棒。孩子们很受鼓舞,从这次谈话后,每节书法课孩子们也不再纠结是否能得到零食的问题了,每节课都好好练习,在学校的书法比赛中孩子们获得书法一等奖的好成绩。
案例收获:
越来越多的学习案例中我们发现,所有的学习理论都不是绝对的,我们都要辩证地学习运用;所有的学习理论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以上面的案例为例,孩子们除了正负学习习惯强化之外,还有因为男女性别不一样造成的个体条件差异,甚至因为不同的孩子所面对的家长不一样,出现的新问题也不一样。作为一名普通的心理辅导员,感谢不断的学习,让我能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孩子教育中。学习心理,不断成长,成就你我。
论文作者:王冉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5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书法论文; 孩子论文; 妈妈论文; 老师论文; 男孩子论文; 两个孩子论文; 零食论文; 《教育学》2018年11月总第15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