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种不易产生抗体的因素论文_伍素华

城步苗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邵阳 4225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乙肝疫苗接种不易产生抗体的因素。方法:选取本疾控中心预防医学门诊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种的32例乙肝疫苗未产生乙肝抗体的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再次给予患者乙肝疫苗接种,七个月后检测患者乙肝表面抗体,若患者仍未形成乙肝抗体,则检测其谷丙转氨酶、乙肝病毒核酸等指标,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例再次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其中21例产生抗体,包含6例抗-HBs(±);11例再次接受乙肝疫苗后仍未产生抗体。再次接种后,将21例产生乙肝抗体的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11例未产生乙肝抗体的患者划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LT指数状况,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804,P=0.0000)。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不易产生抗体的状况,可能和免疫耐受性、HBV隐匿性感染、免疫应答缓慢等因素存在关系。

【关键字】乙肝疫苗;接种;不易;抗体;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可简称为HBV,此疾病已在世界各地呈流行状况,但也存在地域差异。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报告称,全世界大约有20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为慢性感染,每年大约有一百万人因乙型肝炎病毒死亡[1]。我国属于乙型肝炎感染高发区域,乙肝患者的疾病状况较为严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针对此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暂无特效疗法,全世界公认的控制和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式则为乙肝疫苗接种[2]。1986年,自乙肝疫苗正式生产后,医学界对乙肝疫苗的研究从未中断,其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均逐步得到证实,为乙肝防治打下了基础。本文选取本疾控中心预防医学门诊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种的32例乙肝疫苗未产生乙肝抗体的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再次给予乙肝疫苗接种,意在探讨分析乙肝疫苗接种不易产生抗体的因素。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疾控中心预防医学门诊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接种的32例乙肝疫苗未产生乙肝抗体的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所选32例研究对象中包含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58岁,平均年龄为(46.24±6.73)岁。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本研究课题,患者均不存在智力障碍和沟通障碍,都可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各项工作,且患者全身未合并其他疾病,心、脑、肾等器官均正常。

1.2方法

所选32例患者均属于第一次接受乙肝疫苗接种未产生抗体的患者,再给予第二次乙肝疫苗接种,接种后7个月检测患者乙肝表面抗体状况,针对仍未形成乙肝抗体的患者,检测其谷丙转氨酶、乙肝病毒核酸等指数状况。

乙肝疫苗接种方式:10ug乙肝疫苗,按照0、1、6程序进行接种。乙肝疫苗由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常规消毒后,在巩固三角肌位置给予肌肉注射。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用X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数据采用(n,%)来表示,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数据采用( ±s)来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32例再次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其中21例再次接种后产生抗体,包含6例抗-HBs(±);11例再次接受乙肝疫苗后仍未产生抗体。详见下表1:

3.讨论

2006年,我国血清学报告[3]:总调查81775人,其中包含1-4岁儿童40128人,年龄相对较小,全国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大约在50%左右,而1-4岁儿童的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大约在70%以上,5-14岁人群阳性率大约为55%以上,15-58岁以上人群阳性率大约为48%左右,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免疫方案已得到绝大部分人群的肯定,儿童HBsAg的携带率也在逐步下降,因此,降低乙型肝炎传染源的主要手段则为做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工作。但仍然存在部分人群在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未产生乙肝抗体,因此,探讨其乙肝疫苗接种不易产生抗体的因素也为近年来医学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中32例患者在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后均未产生任何不良反应,有研究报道称,血源型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可产生过敏状况,但此状况较为少见,乙肝重组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后副作用相对较微小,重组乙肝疫苗接种所导致的副作用较少见,表明,国产重组乙肝疫苗接种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4]。

所选32例第一次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后未产生乙肝抗体的患者,再次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后,21例患者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此种状况为免疫应答迟缓状况,出现HBs的时间相对来说较晚,这就需要乙肝疫苗重复进行接种,才会产生抗体。6例抗-HBs(±),产生抗体时间也相对延长,抗体效能消失速度较快,因此,需再次接种,并做好各项监测。11例患者经再次接受乙肝疫苗接种仍未产生抗体,ALT指数有明显增加,HBV-DNA呈阳性,分析这一状况可能和乙肝病毒低水平感染和病毒隐匿性感染有关系[5]。将连续两次乙肝疫苗接种仍未产生抗体的患者进行5项目乙肝检测,以及谷丙转氨酶、乙肝病毒核酸等指数状况,发现患者若已感染乙肝病毒,所产生的抗体量较微弱,而采用酶联免疫等检测方式无法检出,则此状况为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或此病毒在变异期,常规检测试剂和检测方式无法将其检出,或甚至无反应[6]。

综上所述,乙肝疫苗接种后不易产生抗体的状况,可能和免疫耐受性、HBV隐匿性感染、免疫应答缓慢等因素存在关系。

参考文献:

[1]宋文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新生儿首针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2):186-187.

[2]刘彩.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服务可及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8):1034-1037.

[3]刘彩,何强,秦勇等.农村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意愿的研究——基于保护动机理论模型[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3):448-450.

[4]张国杰,王镇,汪洋等.我国农村成人选择乙肝疫苗接种的内在动因——基于健康信念模型的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11):60-64.

[5]高倩,吴建茹,陈勇等.江苏省外来务工人员乙肝疫苗接种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1):1565-1567.

[6]于艳丽.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1):148-152.

论文作者:伍素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乙肝疫苗接种不易产生抗体的因素论文_伍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