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工程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我国基础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利工程所涉及的施工环节众多,其工程建设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统一的管理。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施工工艺也更加复杂,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必须对工程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对工程的管理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就水利工程建设与标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展开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有机结合;初探
引言
水利工程项目以非营利性水利工程居多,也是造成重建设管理,轻运行管理的原因,甚至在建设初期阶段就忽略了后期运行管理环节,导致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没有强劲执行力、体制落后。本文通过结合水利发展改革方向,将水利工程建设与标准化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和谐统一,使水利工程作用发挥最大化。
1水利工程建设中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在运行中主要发挥三点作用:一是经济功能;二是水资源配置功能;三是社会效益功能。这三点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依赖于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因此,应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中标准化管理工作。近年来,国家已认识到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上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政策以及规章制度。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在于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细节,保证水利工程运行效率的同时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率,从而保障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人民的财产安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的交叉点较少
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大部分水利工程项目的负责单位都会进行一定的建设性管理措施,以此来监督和检查水利工程的施工安全性,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一旦水利工程施工结束竣工之后,很多水利工程项目的负责单位为了节约成本,就立刻将以前的建设管理转换为运行管理,就是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状态实施建设管理,并没有实施运行管理,这就使得工程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得不到延续,导致水利工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被忽视,加大了水利工程维修的难度,增加了水利工程维修的成本。另外,因为运行管理并没有参与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使得运行管理人员对于水利工程的资料了解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行管理的效果。而且,水利工程的建设人员没有和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导致建设管理部门和运行管理部门无法有效传达水利工程相关资料、具体的施工状况以及各自的经验。出现上述不良影响的原因就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的交叉点较少,为水利工程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2水利工程规划时未做到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有机结合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包括几个主要的环节:水利工程或行性研究环节、工程方案设计环节、工程施工流程制定环节等。在这些环节中,水利工程建设是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以及工程的质量,并且影响了工程的经济效益。然而,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负责单位往往忽略了运行管理的部分,未将运行管理与工程建设管理相结合,甚至脱离了工程管理体系,这使得运行管理功能大大减弱,从而降低了水利工程在完工后的使用效益。并且,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脱节的管理制度不适用于现今的水利工程建设,它使得工程的规划缺乏时效性,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水利工程功能的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利工程建设与标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
3.1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标准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涵盖管理责任、安全评估、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监督检查、隐患治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制度建设、考核验收等各环节。具体包括:工程管理责任具体化、工程防汛和安全运行管理目标化、工程管理岗位人员定编化、工程运行管理经费预算化、工程管理设施设备完整化、工程日常监测检查规范化、工程维修养护常态化、运行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化、工程管理范围界定化、工程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工程管理信息化。按照各级部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切实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建设需要做到:①定标准。根据管理标准,组织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手册,并下发至各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责令管理单位按照要求改革完善管理机制。②定方案。按照统一要求,结合实际,梳理工程目录、明确管理单位或责任主体、测算管理经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分年度实施计划。③定人员。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工程管理单位按照定岗标准,设置岗位和配备人员,实行定岗定责管理办法。④定经费。农村集体组织修建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合理编制管理经费,按隶属关系列入市、县公共财政补助范围。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经费按有关规定在其经营收入中计提,专款专用。⑤严考核。按分级验收与抽查复核相结合的原则,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标准化管理工作纳入“五水共治”、水利年度综合考核,并与各级补助资金安排挂钩。
3.2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
在设计阶段,负责部门需要对水利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考察,结合水利工程的建设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同时,也需要将标准化管理考虑进去,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设计机制。设计环节需要充分地考虑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以及运行管理,满足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部门提出的合理需求,将运行管理的目的与水利工程的目的进行有机的结合,纳入到设计环节当中,从而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适用性较强的设计方案,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竣工后,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发挥积极的作用。
3.3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阶段
第一,建设管理过程信息化。构建技术开发模式,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建立一种交互式能动互动系统,将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各种信息进行高度组织和管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形成可视化界面,对建设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构建建设信息数据库,将水利工程相关资料以虚拟信息方式进行存储,强化工程质量、进度、验收管理。做到建设过程数据入库、适时监控、管理留痕,并为后期运行管理提供资料参考。第二,建设管理活动日常化。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涉及建设活动众多,管理复杂、难度大,需规范建设活动巡视检查、安全监测等日常管理活动,特别针对关键、主体工程项目,做到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尤其隐蔽工程的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将安全隐患问题消除在萌芽期,保证后期安全有效运行。第三,验收管理规范化。在水利工程的阶段性验收中,运行管理部门要参与到工程相关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尽量将原始资料收集齐全,为以后水利工程各个环节的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运行管理部门还要参与到水利工程的验收和结算工作,等到水利工程竣工验收之后,运行管理人员要积极配合相关单位搞好水利工程的试运行,确保施工部门和运行部门的顺利交接。
3.4信息化助推标准化管理
结合标准化管理需求建设运行管理系统及相应的运行环境和保障环境,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水利工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进而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考核工作提供重要支撑。运行平台建设根据标准化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手册和工程实际运行需要,收集各类台账信息。为满足监督服务需要,运行管理平台收集上报各类基本信息。
结语
由于水利工程项目多属于非营利性,因此在建设管理时负责单位大多重建设管理而轻运行管理,这造成水利工程完工后运行管理的缺失,从而影响水利工程运行的效率,达不到工程的预期目标。本文结合水利工程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水利工程建设与标准化管理的有机结合作提供参改。
参考文献
[1]张剐.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的创新途径解析[J].水能经济,2018(1):150.
[2]张蕾嫘.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结合分析[J].水能经济,2017(5):129.
论文作者:朱升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工程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环节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