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腹水作为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之一,主要因乙型病毒性肝炎表现为长时间反复发作导致,临床需拟定有效方案展开此类患者的针对性治疗,以使得患者预后效果显著改善[1-2]。本次研究将针对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探究拟定五苓散+六味地黄丸用药方案治疗的可行性,以利于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早期转归。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06月~2019年05月收治的76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拟定每组用药方案;参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2岁~77岁,平均年龄为(52.59±2.59)岁;病程分布范围为2年~8年,平均病程为(3.82±1.52)年;实验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分布范围为33岁~79岁,平均年龄为(52.63±2.62)岁;病程分布范围为2年~9年,平均病程为(3.89±1.54)年;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表现出食欲减退以及疲倦乏力症状;②对患者实施B超检查,发现其腹腔内部呈现出程度不同腹水症状;③对患者实施肝功能检查,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呈现出一定程度降低;④知情同意书签署;⑤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表现出意识障碍;②合并表现出肿瘤;③腹水因为其他原因导致;观察对比两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1.2 方法收治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经分组并应用拟定方案治疗期间,参照组:选择恩替卡韦展开口服治疗,用药频率为1次/d,用药剂量为0.5mg;选择利尿药螺内酯片以及呋塞米药物进行口服治疗,用药频率均为1次/d,用药剂量分别为40mg以及10mg[3-4]。实验组:西医方案同参照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保持一致;完成后拟定五苓散+六味地黄丸方案展开疾病治疗;用药处方为:黄芪、茯苓各30g;淮山药、猪苓各15g;泽泻、白术、山茱萸、熟地黄各10g;车前子、桂枝、当归各10g。在对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实施用药治疗期间,需要就患者的病症表现加以了解。用药方式为水煎服,用药剂量为1剂/d(300mL分三次温服)。1.3 观察指标观察对比两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症状总改善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CRP(C反应蛋白)以及TGF-β1(转化生化因子β1)]。1.4 判断标准显效:患者肝功能以及腹水症状均转为正常;好转:患者肝功能以及腹水症状均获得改善;无效:患者肝功能以及腹水症状均无缓解[5]。1.5 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两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用药结果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症状总改善率)以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表示,行t检验,最终P<0.05证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症状总改善率对比实验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症状总改善率(97.37%)高于参照组(81.58%)明显(P<0.05),见表1。表1 两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症状总改善率临床对比 [n(%)] 组别 显效 好转 无效 症状总改善 实验组(n=38) 26(68.42) 11(28.95) 1(2.63) 37(97.37) 参照组(n=38) 15(39.47) 16(42.11) 7(18.42) 31(81.58) X2 5.0294 P 0.0249 2.2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治疗前,实验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参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对比 (`x±s) 组别 TNF-α(pg/L) CRP(mg/L) TGF-β1(mg/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n=38) 61.03±6.59 43.85±3.22 21.55±1.32 6.13±1.43 70.49±6.85 53.85±6.49 参照组(n=38) 60.59±6.93 52.59±4.32 21.25±1.85 11.03±1.25 71.05±7.12 64.69±5.69 t 0.2836 9.9993 0.8137 15.9034 0.3493 7.7420 P 0.7775 0.0000 0.4184 0.0000 0.7278 0.0000
3 讨论近年来,乙肝肝硬化患者例数增加程度具有显著性特点,作为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之一,主要因为长时间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并且呈现出病情发作反复特点造成,此类患者表现出系列并发症的概率较为显著,以乙肝肝硬化腹水的出现较为显著。对于腹水症状而言,呈现出治疗难度大、发作反复以及造成患者病情严重的特点,进而使得患者表现出死亡结局的概率较高。对此拟定有效方案对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治疗,将其预后进行改善意义显著。常规西药的治疗应用,获得的乙肝肝硬化腹水症状改善效果有限,对于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以及转化生化因子β1水平等难以获得理想改善效果,在此种情形下,中医疗法于乙肝肝硬化腹水疾病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其能够在保证疗效的条件下,使得患者的系列乙肝肝硬化腹水症状获得确切改善,对于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以及转化生化因子β1水平的改善也可获得确切效果[6-7]。中医理论中,臌胀为乙肝肝硬化腹水的归属范畴,就其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同人体脾脏、肝脏以及肾脏存在显著相关性,主要因为患者呈现出脾失健运、肝失疏泄以及肾失气化的情况后,使得患者腹内表现出血、气以及水瘀积的情况。就其病机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虚实错杂以及本虚标实两方面。治疗期间,五苓散作为中药方剂之一,能够获得利水渗湿以及温阳化气的效果,就其药物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茯苓、猪苓、泽泻、白术以及桂枝几方面,其中桂枝的应用,可获得助阳化气的效果,对于膀胱气化功能可以有效促进;白术可获得健脾燥湿的效果;泽泻可获得渗湿利尿的效果;猪苓以及茯苓可获得利水渗湿的效果;将所有处方联合应用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可确保健脾益肾、水行气化以及利水化湿的效果充分发挥;六味地黄丸药物的应用,能够获得补益肝肾的效果;其可以确保健脾利湿以及补肝肾效果获得充分发挥。其对于精血互补以及肝肾同源原理可以充分体现。处方中黄芪以及当归的应用,可获得健脾气、养肝血以及补气生血的效果。于人体肝脏中主要合成血清白蛋白,中医角度分析主要因为肾精以及肝血化生,对此在确保补益肝肾效果获得充分发挥后,能够对白蛋白生成有效促进,对于肝细胞可以发挥显著的修复再生效果,进而使得谷丙转氨酶水平获得有效降低。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症状总改善率(97.37%)高于参照组(81.58%)明显;治疗前实验组TNF-α水平为(61.03±6.59)pg/L;CRP水平为(21.55±1.32)mg/L;TGF-β1水平为(70.49±6.85)mg/L;治疗后实验组TNF-α水平为(43.85±3.22)pg/L;CRP水平为(6.13±1.43)mg/L;TGF-β1水平为(53.85±6.49)mg/L;治疗前参照组TNF-α水平为(60.59±6.93)pg/L;CRP水平为(21.25±1.85)mg/L;TGF-β1水平为(71.05±7.12)mg/L;治疗后参照组TNF-α水平为(52.59±4.32)pg/L;CRP水平为(11.03±1.25)mg/L;TGF-β1水平为(64.69±5.69)mg/L;治疗前,实验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同参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治疗后,实验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明显,从而证明五苓散+六味地黄丸的有效应用,利于患者症状总改善率的显著提升,对于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以及转化生化因子β1水平可确保获得显著降低,进一步说明拟定五苓散+六味地黄丸方案并应用的可行性。综上所述,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于临床接受五苓散+六味地黄丸治疗后,利于症状总改善率提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最终促进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早期转归。参考文献[1]韩少伟.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43例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6):82.[2]曹琪.茵陈术附汤合温胆汤加减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腹水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3):124-125.[3]王庆成.茵陈术附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2):13-14.[4]李月岚,夏文萍,肖霞.温阳通焦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阳虚焦滞型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8):1125-1126.[5]甘大楠,杜宏波,池晓玲,等.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8,13(12):2980-2986.[6]傅涛.对乙肝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合并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9):80-81.[7]赵竞秀,马春玲,付昕,等.温阳健脾化瘀行水法配合白蛋白、血浆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09):27-28.
论文作者:任小兵,梁庭栋,任小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腹水论文; 肝硬化论文; 乙肝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水平论文; 因子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