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玄奘于成名前,在师父的指导下,坚持在高僧济济的法门寺苦心潜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的帮事。说明“一个人的成才是离不开社会的。就像一棵树,不能远离森林。“本文结构简单。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玄奘远离森林;第二部分写玄奘在师父的指导下,决心留下法门寺。第三部分,玄奘终成名僧,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课文对两处松树的描写和议论中揣摩所包含的意思。2.引导学生领会课文通过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3.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句子。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课文对两处松树的描写和议论中揣摩所包含的意思。2.引导学生领会课文通过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3.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理念
本文是一个传说,又是一个故事,作者通过这个小故事说明的一个含义深刻的道理。所以,我先让学生讲故事,再由问题引领,带任务学习。从中体会作者借某种事物比喻一种道理的写作方法,再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到一个做人的深刻道理。
五、教学程序
1.娓娓谈话,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西游记》的主人公是谁?那在这些人中,有一位锲而不舍的取经人是谁?唐僧的生活原形人物就是玄奘。本文讲的就是他在成名前是否留在法门寺的一个故事。想听吗?板书课题:生命的林子。
2.整体感知,讲述故事。(1)学生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书上作批注,为稍后的讲故事做好准备。(2)个别学生生动地讲故事。
3.读文、悟意。(1)问题引领,出示小黑板:①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②玄奘最后为什么又留了下来?③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④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⑤你最欣赏课文的哪些语句?(2)自学。在书上作批注。(3)交流收获。①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A.法门寺“香客如流”,“法事应酬太繁”,难得“静思养神,潜心修身”。B.“感到自己虽青灯黄卷苦苦习经多年,谈经论道却是远不如寺里的许多僧人。”他想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静心学习,尽快成才。②他做出这样的决定是不是很草率的?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我们把这个句子带着感情读读,好吗?③玄奘最后为什么又留了下来?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个别学生读第8自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④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在第几自然段?(个别学生读第5、6、7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两个问题:A.老方丈问玄奘愿做烛火还是太阳的用意在哪儿?B.老方丈是怎么劝说的? ⑤在这儿老方丈的用的方法是什么?(作比较,打比方)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齐读最后一段。(一个人的成才是离开社会的。就像一棵树,不能远离森林。)人由此你想到了哪句名言或警句?请批在书上。⑥为什么离不开社会?(竞争!)你又想到哪句格言警句?请批书上。⑦练习用打比方说明一种道理的方法说话。
4.感情朗读,总结全文。(1)有感地朗读全文。①说说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认为读好本文的重点是哪些语句?②练习有感情读好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③有感情地读好全文。(2)同学们,我们要想向唐僧一样出人头地,就要把自己放在社会中去接受竞争,让自己也像文中的松树一样为了得到一点阳光而奋力向上拔。于是:“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让我们牢记这两句名言吧!出示小黑板:①天生我材必有用。②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
5.巩固延伸,布置作业。出示小黑板(硕果累累):(1)我想积累这些词句:(2)我明白了一些做人的处理:(3)我想续写《生命的林子》。(4)我知道题目为什么叫《生命的林子》了。选三个给自己的学习伙伴说说。
六、教学评析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面。在本节课上,为了让同学们读好老方丈说的一席话(那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也是含义深刻的地方)。我选用了三次个别学生读,两次齐读。第一次齐读是想了解一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三个学生进行个别朗读,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很让我欣慰的是,个别学生的朗读一个比一个好。所以在时机快到时,又进行了一次齐读。真棒,这次,将课堂推向了高潮。
2.关于培养学生说理能力方面。我认为在节课当中,不仅要让同学们记住这个道理,要求自己在生活中能正视竞争,还要让同学们学会文老方丈的说理方法。于是,我在同学们明白此方法后,赶紧抓住时机让学们练习一下。
3.知识的检查与延伸与拓展方面。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我设计了“硕果累累”对学生在本节课上的所学进行小组内汇报,这样同学们通过自己选择说话题目的交流,达到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又收获到了别人的新信息。课后作业题也是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下的。这就体现了新课标的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个理念。
4.设计问题方面。为帮学生学好本文,我精心设计了五个有层次、过渡性强的问题。(1)玄奘为什么要离开法门寺?(2)玄奘最后为什么又留了下来?(3)老方丈用的什么方法?(4)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5)你最欣赏课文的哪些语句?在学生的学习中发现,还是能起到引领学生自学的作用的。
论文作者:陈红娣孙蕾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课文论文; 方丈论文; 玄奘论文; 学生论文; 同学们论文; 方法论文; 道理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11月总第18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