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实践社区:教师实践知识生成与获取的平台_反思论文

合作实践社区:教师实践知识生成与获取的平台_反思论文

quot;UDSquot;合作实践共同体: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与获得的平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同体论文,性知识论文,教师论文,平台论文,quot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5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132(2013)11-0060-05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与获得要件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构建平等的合作关系

教师实践性知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意会也能够言传的,第二类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第三类为不可意会也不可以言传的。针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三类,第一类所占比例较少,其可以通过讲述的方式使其显化;第二类、第三类所占比例非常大,可以通过反思、行为示范等方式进行,对其进行分析、提炼,达成共识。无论是通过讲述或反思、示范,均需要构建平等合作关系、营造良好的环境。其原因在于,文化具有能动的作用,它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良好的氛围其对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具有促进作用。原晓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过程中由于自身主动性不足,加上教师之间交流受阻和外在的支持性条件不足导致教师实践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的生成与获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文化因素所致。由以上可见,要促使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首要条件就是营造良好的环境,构建平等的合作关系。

(二)提升自我能力、加强外部引导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不仅与外界环境刺激有关,而且和教师自身的努力、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背景以及非认知因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李丹认为: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关键是实践,核心是反思和体悟,它需要根植在教育情境中,通过个体的主动建构习得。[1]教师如何将自身所拥有的实践性知识表述或呈现出来,直接影响实践性知识生成与获得。调查表明,教师不知道如何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不知道如何表述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不知道教育叙事等研究方法,致使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与获得存在问题,进而阻碍了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自我能力、加强外部引导就成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的又一要件。

二、"UDS"合作实践共同体及其品性

(一)"UDS"合作实践共同体的含义

"UDS"合作实践共同体是基于高师、地方教育行政、中小学三方不同需求,以契约准则为纽带,以实现教师专业良性发展为目标,以教育资源共享为条件,基于外部制度安排和内部环境所构建的教师学习与发展实践共同体。从制度层面规范高师、地方教育行政、中小学的关系,促使高师、地方教育行政、中小学三方之间不断调整各自的角色和责任,超越各种可能的限制使彼此之间处于平等的合作地位,改变以前的“主体与客体”、“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关系,通过开展各种合作探究方式,帮助教师生成与获得实践性知识,最终达到教师专业良性发展的目的。"UDS"合作实践共同体不同于伙伴合作式、中介合作式,也不同于协作合作式,是一种大学与中小学合作的新形式。

(二)"UDS"合作实践共同体的品性

1.创设了平等合作环境

"UDS"合作实践共同体赋予了各方主体实践性知识生成与获得的主体地位,建立了主体间性的新型关系(各主体既相互独立,彼此承认、尊重,又相互作用、影响、沟通,具有交往、相关、和谐和整体性)。"UDS"合作实践共同体所建立的新型关系,是一种关于人的存在,消除主体、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并且赋予实践共同体内部的所有成员相应知识创生的主体地位和权力,保证了所有成员之间能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自我改造提升的可能。可以说,"UDS"合作实践共同体为教师进行实践性知识生成与获得创设了平等的合作、沟通、交流、学习的环境。

2.创造了实践性知识生成与获得的空间

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知识创新的起点和源泉。研究表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知识结构中最多的就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传播效果存在于知识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接触频率,接触率越高,隐性知识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2]"UDS"合作实践共同体为隐性知识的传播创造了很好的空间,实践性知识的主体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促使主体之间的接触,基于日常的交流和互动,进而加大了隐性知识的生成或获得。

3.提供了技术支持

影响中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的一个障碍就是中小学教师自身的教育经历与反思能力的有限,而高师教师在自身的教育经历中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其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与获得的主要障碍。"UDS"合作实践共同体的构成主体有高师,也有中小学。高师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可以在合作过程中,互相发挥特长促使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与获得。比如,高师的教师可以给予中小学教师在反思、生成与获得实践性知识方面的技术指导。"UDS"合作实践共同体的成员之间均可以在教育教学、教育研究等过程中相互激励,同时高师教师具有更多的理论知识便于为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理论水平提供指导,而中小学教师具有实践知识,其便于帮助高师教师提升实践能力,"UDS"合作实践共同体可以为双方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升、获得与生成教师实践性知识提供技术支持。

三、基于"UDS"合作实践共同体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与获得策略

(一)“反思型”课例研究策略

根据“反思”课例的不同将其分为:普通型课例研究和名师课例研究。无论是普通课例研究还是名师课例研究,均是通过“UDS”合作实践共同体为“反思型”课例研究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技术的支持,使其通过“问题——规划——行动——观察——反思和再规划”的循环使教师行动与反思紧密结合,进而使教育教学实践在理性的“规划”和“反思”之下,不断趋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使教师在行动、反思中生成与获得实践性知识。

(二)课题研究策略

"UDS"合作实践共同体为教师课题研究搭建了平台,课题研究策略主要是指依托课题,通过课题促使教师的问题及问题解决意识,使其生成与获得实践性知识达到人人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的目标。

为了便于实施课题研究策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教师的研究主体地位

我国的中小学科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普教科研”年代的“专兼群相结合”(专职研究人员、兼职研究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另一种是20世纪90年代的“专家指导、校长负责、教师研究”共同体。教师在这两种研究形式中处于被动状态,积极主动性发挥不够。基于以上的认识,在"UDS"合作实践共同体中,改变以前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被动地位,具体做法为变“给予式”为“合作式”:首先,了解中小学教师教研能力的现状、教研方法的了解掌握情况;其次,针对中小学教师教研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指导,除了引导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外,协助其进行课题的申报、研究等工作,促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

2.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

首先,课题选择。课题类型主要分为两种:小课题或大课题。"UDS"合作实践共同体要求教师在选题过程中要选择切近教育教学实际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教育教学问题中的低起点、不复杂、内容具体、周期短的小课题。对于大课题主要为地厅级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课题指南,由共同体相关人员组成教研团队进行论证申报,但涉猎比例不算大,约占课题研究的30%。

其次,课题研究实施过程。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侧重于共同学习,关注教师在研究过程的所思、所作、所获。同时针对课题选择时的想法可能与实施有所差异或者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共同体会进行项目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恰当的指导,以促使项目顺利完成。

再次,课题评价。共同体内部的小课题乃至申报的大课题,在课题质量评价中,均强调标准,而不唯学术,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的问题意识,通过一项课题研究切实学会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促使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生成或获得实践性知识。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是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根本任务,"UDS"合作实践共同体的品性符合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与获得要件,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与获得的平台。

标签:;  

合作实践社区:教师实践知识生成与获取的平台_反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