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高科技城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科技论文,深圳论文,努力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大力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改善了经济结构,提高了产业层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200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2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4.14%,占工业总产值的45.87%;高新技术产品销售额1245.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9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0.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21%,占销售额的52.7%;高新技术产品创利税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70.76%,销售利税率13.2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79.9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7%,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2.82%。
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初步形成。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业。2001年电子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18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4.64%,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89.97%。其中,计算机产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90.74亿元,通信产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45.82亿元。重点扶持的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也有较快发展:生物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44亿元,比上年增长32.58%;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5%。
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到2001年底,全市从事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骨干企业有664家,比上年增长20.07%;共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1193种,比上年增长16.05%。其中,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314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057.01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79.99%。高新技术企业中户均产值3.37亿元,其中产值过亿元的103家,超10亿元的27家,超20亿元的16家,超50亿元的5家,超100亿元的2家。科兴生物等7家企业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曙光并行计算机、智能计算机系统智能接口、多媒体通信终端、生物芯片、EPO、HPO等60多项“863计划”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另外还有50多项863项目正在实现产业化。2000年863项目产业化创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9亿元。
企业成为科技投入和研究开发的主体。据对2001年全市664家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骨干企业的统计,研究、开发和生产资金投入总额57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4.99%;共投入研究、开发经费79.27亿元,比上年增长44.55%。科技投入和研究开发投入的80%以上来自于企业。全市共有研究开发机构700多家,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在企业;研究开发人员也是百分之九十在企业。依托企业建立了27家市级以上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9家博士后流动站。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迅猛。深圳高新园区是1996年在原科技工业园、高新技术工业村、京山工业村等基础上整合建立的,面积11.5平方公里。2001年高新园区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01.9亿元,比上年增长34.35%,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45.55%:出口创汇2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税收31.6亿元,比上年增长26.4%。高新园区荣获了国家科技部“火炬先进管理奖”,被国家有关部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亚太经合组织(APEC)科技工业园”和国家重点科技园区。
高交会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交易和转化。经国务院批准,外经贸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科院和深圳市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已经成功地进行了四届。2002年10月举办的第四届高交会,由高新技术成果交易、高新技术专业产品展、高新技术论坛和不落幕的交易会四大部分组成。集中地展示了我国最新的高新技术成果和一大批高科技跨国公司的先进产品和技术,会聚了国际知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等反映世界科技前沿趋势的理论和理念。在交易方式上,坚持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与风险投资相结合;落幕的交易会与不落幕的交易会相结合;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与高新技术产品展示与交易相结合。在组织形式上,采取条块结合,由国家有关部委、各省市自治区、大专院校、投资商、港澳台及外国团体以组团方式参展。第四届高交会突出了“国际化”、“成交”、“留学生”、“创业”、“常设交易”等特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88个代表团、3691家参展商和1124家国内外投资商参加了展示、交易和洽谈,参观人数达30万人次,包括66家中央媒体、58家境外媒体在内的300多家媒体、1100多名记者参与了报道。美国、欧盟等17个国家和机构,中国内地的35个省市(区)、计划单列市和27所高校以及香港、澳门组团参加了本届高交会,IBM、西蒙等42家知名跨国公司参加了展示与交易。本届高交会各代表团、参展团组织推介会、签约会达67场次,共签订了合同或协议1581项,成交总额达121.6亿美元,比上届高交会增长16.7%,其中高新技术项目成交1453项,成交金额112.3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92.4%,比上届高交会增长23.4%。在成交总额中,进出口成交总额20.54亿美元(出口成交15.59亿美元)。在第二届高交会期间挂牌成立的深圳国际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两年来收集了近60000个项目,经过筛选挂牌交易的有1047项,成交29项,成交额近40亿元。
今年1-10月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市共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37.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7.32%,占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89%。其中,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198亿元,光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2.19亿元,生物技术及医药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7.65元,新材料及新能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0.73亿元。
二、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到重要的战略地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八五”时期提出“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九五”时期提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要“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998年6月市委二届八次全会指出,高新技术产业是深圳的希望所在、后劲所在,要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的特色经济和第一经济增长点。1999年3月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目标具体化为“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即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和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2000年5月市三次党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建设高科技城市的目标。2001年7月,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专题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全面部署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
创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区域核心创新能力。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圳市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体系。
为了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资金投入主体和获取利益主体,我市颁布施行了关于企业技术开发费提取和使用、企业奖励技术开发人员、技术成果入股、科技企业内部员工持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深圳市的科技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律的产权制度、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大大提高了技术创新能力。
深圳市还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合作创建了多所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城”正在建设中。
2001年全市申请专利6033件,比上年增长36.15%。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033件,比上年增长54.4%:职务申请专利3304件,占全部申请专利的55%。专利申请量在国内大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上海居第三位,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由2000年的第11位上升为第9位,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居广东省各城市第一位。
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深圳正在抓紧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还积极争取组建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国家集成电路研发中心。
以培育中小科技企业为主要任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达20多家,总孵化面积41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737家,毕业企业46家,转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01项,拥有专利334项,开发新产品1350种。
建立相对完善的市场体制。深圳得益于作为全国改革的试验场,率先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资源如人才、技术、资金等,都是通过市场配置的。
人才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首要条件。深圳市1984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企业化管理的人才服务公司,1991年成立了常设型人才智力市场,1996年成立了高级经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形成了相对完善配套并且市场化的人才劳动力市场。全市每年2万多引进人才中,有7成是通过人才大市场引进的。2000年,各类企业在人才大市场发布岗位需求达43万个,每天有1000多名求职者在人才大市场找到新的工作,有100多家企业招到新的员工。
建立获得技术成果的市场渠道,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供需双方的结合,是科学配置技术资源的必然要求。深圳市较早地建立起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南方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技术市场促进中心等技术交易和管理机构,特别是一年一度的高交会,搭起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桥梁,正在推动我市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
1997年初,深圳市探索建立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吸引了国内外的风险投资机构。近两年来,IDG、美国华登、日本野村、国际霸菱等十多家国际著名风险投资机构在深投资4亿多元。目前,全市风险资本总规模逾100亿元,风险投资相关机构达130多家,投资项目超过200个,投资金额约28亿元。据科技部对全国情况的统计,深圳的风险资金规模约占全国的1/3。
1994年底建立了专门为高新技术企业贷款担保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市财政先后注入资本4亿元。到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累计为300多家企业、630多个项目贷款担保45亿元。1999年12月市政府出资2亿元,成立了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为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了贷款担保。
深圳市还先后建立了专利、科技创业、科技开发交流、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交易、技术经济行、无形资产评估、技术合同仲裁、科技顾问委员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
培育主导产业链,增强配套能力。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占了九成,良好的配套条件对其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深圳的电子信息企业,无论其从事小规模的研制,还是进行大规模的生产,都能以较低的成本找到为自己配套的上游企业。产业配套优势使供货本地化,缩短了物流链条,降低了流通成本,保证了质量和交货时间,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据测算,全市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的企业约1600家,计算机产业的配套能力达到3000万台,程控交换机产业的配套能力达到2000万线。
加强法制建设,提高行政效率,培育创新文化。深圳1992年被全国人大授予立法权,到2001年底已经制订了4部有关科技的地方法规,市政府颁布了8部政府规章和20多个规范性文件。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99年2月,市政府发布了《深圳市审批制度改革若干规定》,精简了审批事项。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原有审批事项723项,改革后保留305项,减幅57.8%。原有核准事项368项,改革后保留323项,减幅12.2%。原有审批和核准事项1091项,改革后保留628项,减幅42.4%。去年2月,针对机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开展了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活动,提出在现有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再减少30%。各部门都提出了精简审批事项、减少办事环节、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的具体方案。这次被新闻媒体称作“机关提速”的改革,使创新环境更加宽松,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
区域文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深圳作为移民城市,区域文化亦有独到之处。美国记者史蒂文·科维在一篇关于科技城的文章中讲到,“硅谷最有价值的财产是它的思维方式。”“硅谷最憎恶的:讨厌冒险,终生忠于一个雇主,愿意在等级森严的环境中工作。”深圳人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是来这里圆梦的。因而形成了鼓励创新、冒险,求新、求异、缺少束缚,容忍失败等观念,其基本内涵就是“创新”。我们引导和弘扬以创新为内涵的移民文化,培育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
市委、市政府注重城市建设和管理,使深圳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世界花园城市等,为科技创业者创造了天蓝、水清、地绿、城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推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宏伟任务。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
积极推进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把创新科技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进一步完善研发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展创业投资,培育和形成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在继续巩固壮大信息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环保、海洋等其他产业,尽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要大力支持华为、中兴、长城等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与高新园区乃至特区内可用面积狭小的矛盾,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规划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横贯全市东西,西起南山的前海,东至龙岗的葵涌,绵延100公里。由基本建成的高新园区和龙华-坂雪岗片区,正在建设的石岩片区、宝龙-碧岭片区、龙岗大工业区、葵涌-大鹏片区,以及准备建设的南山前海片区、西丽留仙洞片区、光明南片区等九大片区组成,此外还有一个大学片区和一个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片区,简称9+2个片区。规划用地面积156.32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约60平方公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带,不仅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地理空间量的扩张,而且是具有多重影响的质的飞跃。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产业配套水平,整合科技资源,发挥科技要素的积聚和溢出效应。高新技术产业带建成后,地理连贯,功能完备,交通顺畅,通信发达,集高科技产业化、研究开发、高等教育于一体,各园区间分工合理,各卫星城镇为园区提供产业和生活配套,大大推进深圳建设高科技城市进程。
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是民族科技产业的基础,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经济力量之一,未来地区之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的竞争主要是民营科技企业实力的竞争。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是“以民为本”的重要体现,是增强深圳发展活力和后劲、增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举措。我们要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的视角,充分认识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重大意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大发展、大提高。
实行“沃土政策”,继续培育和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环境问题至关重要,她是高新技术企业活动的平台和成长的“沃土”。综合环境包括法规政策环境、市场体制环境、产业配套环境、政府服务环境、人文文化环境、城市建设环境、工作生活环境等。我市的综合环境尽管有比较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我们不断改善和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环境,使深圳成为最适合科技创业、最适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地区。
随着中央提出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要求,国内一些主要城市都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构成的“环渤海湾经济区”,上海、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等构成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安、重庆、成都等构成的西部经济区,纷纷提出要在未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些地区和中心城市都有各自的优势,国内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在“十五”期间将相当激烈。加入WTO以后,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外开放将进入新的阶段。对于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说,既有许多重大机遇,也面临一些严峻挑战。一方面,入世为我们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政府和企业对科技的投入将会有更大的增长;另一方面,深圳科技竞争力不够强,特别是原始性创新能力不够强,势必遇到许多新的困难。加之深圳原有的政策优势和先行优势的弱化,我们的比较优势已不明显。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苦练内功,发奋图强,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创新体系完善、创业投资活跃、科技人才荟萃、综合环境优良的高科技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