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锡林郭勒电业局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 026000)
摘要:数据处理是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部分。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要如何使数据快、准、高效的获得,且得以充分的利用,满足当前日益增加的多种电力自动化数据系统的需要是当前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系统;数据处理
一、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类型
1.1基础数据
主要是与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电力设备及属性一致的数据,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直接产生的基础数据。电力单位通常对这些数据按照自身规划进行管理,同时对应的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同步处理,及时的上报调度中心进行存储、整理与分析。
1.2实时数据
大部分的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将进行同步的数据采集工作,这就产生了极大的数据量,对存储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计算、纠错处理之后,这些数据能够为市场以及调度部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当前,我国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实时数据处理技术较为成熟,只需要在数据的输入、输出过程中建立稳定接口即可。
1.3日常管理数据
该部分数据主要是对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对其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处理之后得到的数据。
日常管理数据对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功能:①该部分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电力系统及设备的运行情况;②便于电力系统中多个部门及时获得日常管理数据,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1.4市场经济数据
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是衡量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标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及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常,市场经济数据是电力规划以及城市电力供应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这一问题,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主要指的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完成的自动化数据的采集工作,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转发,可以被数据获取的主要形式。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有限传输方式和无线传输方式,是电力部门完成数据传输的主要方式。其中,有线传输是以电缆传输或光缆传输为主要传输形式的数据传输形式,无线传输是一种借助微波和无线扩频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的传输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两种数据传输方式的特点来看,信靠稳定可靠是有线传输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也让它成为了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常用的信息传输方式。有效减少线路铺设工作量的是无线传输的特点,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未来发展来看,在一些交通相对不便,地势较为偏远的地区,无线传输这一数据获取方式还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的。
三、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处理
3.1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一致性
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存大量数据,这些具有一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存大量数据,这些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各子系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这些数据会包含其它子系统的大量数据,也就是说子系统之间存在数据交叉现象,如不妥善处理这些数据,会产生数据冗余的问题。数据冗余会造成系统处理数据能力降低、数据更新速度缓慢,甚至会降低系统数据的可信度。为了保证系统数据的唯一性,须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一般来讲,离线数据库比较容易管理,实现数据唯一性困难不大。但是对于实时数据库来讲,需要将数据库信息映射到各个工作站的内存中,需要在线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各个子工作站的实时数据库同步更新,避免数据的重复,从而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常见的数据共享方式有:文件共享、基于web发布的数据共享、直接访问内存、网络通讯、商业数据库、内存数据库基于web发布的数据共享技术,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共享数据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互联网逐步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带宽越来越大,网速也越来越快,使得通过web发布的数据共享方便可行与其它数据共享技术相比,基于web发布的数据共享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成本低,效率高其缺点是实时性稍差近来基于内存数据库的数据共享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电力自动化系统,其结构简单、使用灵活、实时性好并且访问速度很快。是未来电力自动化系统数据共享的发展方向。
3.2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共享
3.2.1文件共享
采用该方式的数据文件目的明确、结构清晰、读取方便、编程简单,但读写速度较慢。
3.2.2直接内存访问
这种方式数据读写速度极快,但编程复杂,会影响系统的可靠性,而且还无法通过网络访问。
3.2.3利用网络通讯
如利用TCP/IP、UDP将数据打包发送,这种方式数据读写速度较快,但数据包内为二进制数据,编程复杂。
3.2.4利用商业数据库
很多数据库提供了完善的数据共享和安全机制,开放性非常好。但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实时数据具有瞬时有效性、刷新速度快、数据形式不统一等特点,不适合存放在商用数据库中。
3.2.5内存数据库
所有数据存放在内存中,结构灵活、访问速度快,但它的开放性不如商用数据库。为了提供标准的接口,实现内存数据库的开放性和稳定性,可采用DCOM技术,实现内存数据库的厦门市电业局朱池访问接口。COM(组件对象模型)是由微软公司提出的组件标准,是一种以组件为发布单元的对象模型,使各软件组件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方式进行交互。DCOM(分布式COM)是COM的扩展,它支持不同计算机上组件对象与客户程序之问的相互通信。
3.3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容灾
在本地将关键数据备份,然后送到异地保存。这种方案成本低、易于配置。但当数据量增大时,存储介质管理困难,并且当灾难发生时,大量数据难以及时恢复。针对上述问题,可在异地建立一个热备份点,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备份。当某个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另一个数据中心接替其工作任务。这种级别的备份根据实际要求和投入资金的多少,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两个数据中心之间只限于关键数据的相互备份;另一种是两个数据中心之间互为镜像,即零数据丢失。零数据丢失是目前要求最高的一种容灾备份方式,它要求不管什么灾难发生,系统都能保证数据的安全。
3.4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整合
国家电网公司在《调度系统“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调度综合数据应用与交换平台,规范和整合调度系统数据,推进调度系统相关专业技术融合、数据和功能的整合,实现不同专业技术和信息的安全共享和综合应用。
①基于现有系统,开发各种分散数据采集和整合工具,统一数据管理规格,统一设备命名规范,建立基于对象的数学模型,实现各系统信息关联,形成管理信息区的数据中心。②开发具有基于用户自定义规则的调度数据的综合加工处理技术,使再生数据可重复利用;开发通用调度数据展现技术,为用户提供灵活、方便的数据分析和加工手段。
结语
总之,电力自动化系统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数据处理是其核心内容之一。正确有效的处理数据,是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必要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于电力系统,数据处理问题日益重要。
参考文献
[1]闫丽雁.分析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处理[J].民营科技,2014.
[2]陈小兵.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处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4.
[3]邓久艳.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数据处理分析[J].电子制作,2016.
论文作者:梁德治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数据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电力论文; 数据处理论文; 方式论文; 数据库论文; 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