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髓论文,改革开放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论体系论文,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0;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08(2008)04-0005-0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和精髓,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1]。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过程。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可以说,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先导,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经验和收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极探索解决改革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80多年实践经验的升华,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和精髓。当前,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理论精髓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
(一)正确认识理论精髓在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所谓理论精髓,是指能使某一理论体系得以形成与发展并贯穿其始终的、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对于理论精髓,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来把握,一方面,正是由于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并正确地运用了某一精髓,以它作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此理论体系才得以形成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正是因为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始终贯彻了某一精髓,就使得此精髓又无时无刻不“内化”于这一理论体系之中,成为此理论体系的精神与灵魂。可以说,每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都有一个贯穿于始终的精髓,它是理论体系的根本所在。因此,把握了理论精髓,就把握住了此理论体系中各个理论观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思想的统一性,就把握了理论体系中根本性的东西。事实上,理论精髓不仅在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在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理论精髓是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一种理论体系之所以被称之为体系,不仅是因为其有一个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中心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而展开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论与观点,还因为其有一个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其中。正是坚持着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深化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理论成果才逐渐系统化而发展成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这个贯穿始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这个理论的精髓。因此,理论精髓是一种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比如,在我国,正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之后,党的第二代、第三代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理论精髓是理论体系不断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一般来说,理论体系具有开放性,即它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而这也正是理论体系保持活力、不会衰落的关键所在。在理论体系丰富与发展的进程中,理论精髓亦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维系着理论体系的生命力,是理论体系不至衰落而一直保持活力的源泉;另一方面,它为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推动着理论体系随实践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纵观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80多年的奋斗历程,特别是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每一次丰富与发展,无不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的结果。
(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抓住这一理论精髓。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在此过程中亦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形成了其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有机整体。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的形成轨迹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是自1957年后的20年里,我们党逐渐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事业在此期间遭受了重大挫折。
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和当时国内思想领域普遍处于僵化、保守的局面,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他在大力提倡实事求是、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的同时,还针对当时的现实状况,特别强调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要解放思想,“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2]143这样不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又为这一思想路线增添了新的内容。其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全党和全国人民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的十四大上,江泽民就强调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障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3]246进入21世纪后,面对国内外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否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正式把与时俱进作为党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提了出来,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确立,标志着党思想路线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并强调面对新的形势,必须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他指出,越是形势好,越是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越要坚持求真务实,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他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强调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只有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性
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仅各自都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同时这三者之间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一个有着内在统一性的有机整体。
这是因为:其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首先要解放思想”[2]141。如果我们不解放思想,思想就会僵化,就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就会带着各种有色眼镜来看待新事物、新变化,也就无法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其二,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必须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正如邓小平所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2]364也就是说,解放思想本身不是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动态中做到实事求是,在发展中做到与时俱进。其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也离不开实事求是,因为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所需要的科学的精神和方法。如果不实事求是,不尊重客观实际,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会造成主观和客观相背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就无从谈起。
可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归根到底统一于社会实践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统一,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时又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在准确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高度统一性的同时,更要把这种内在统一性贯彻到实践中去,努力实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由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使对其的认识真正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与30年改革开放历程
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与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辩证统一的发展史。纵观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其中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的指引,每一次的发展都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指导下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的指引下,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立足我国现实国情与时代的发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就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积极领导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重新树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此后,在这一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阐明了在中国建设、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逐步形成了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一系列思想理论观点,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针对现实世情、国情和党情出现的新变化,紧紧围绕新情况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关键性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中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它的提出,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指引下,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并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中心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前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实践在发展,理论也在发展;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亦永无止境。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精髓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创造性发展,并日益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精髓是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动力
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实践不断探索、经验不断总结、理论不断升华的过程,是对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30年来,改革开放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次跨越都同思想解放分不开。自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围绕着不同的主题,至今已形成六次思想解放的高潮。
1978年:破除“两个凡是”,确立实践标准。十年动乱结束后,“两个凡是”又成为禁锢人们思想新的枷锁。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坚决支持和大力推进全国范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打破了“两个凡是”,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声。1978年底,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解放的宣言书。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为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开辟了道路。从此,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
1987年:找准历史方位,提出根本任务。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是确立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错误判断,使社会主义实践付出了沉重代价。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4]252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点,强调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党在初级阶段的总路线,进一步推进了脚踏实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1992年:破除姓“社”姓“资”,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不断升级,制约了改革开放的深入。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372邓小平的谈话是在重大历史关头把我国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的宣言书。之后不久,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实现了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伟大创举,将改革推向了新的阶段。
1997年:冲破姓“公”姓“私”,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在20世纪末,围绕着国有经济改革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等重大问题的“公”“私”之争不断激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沉着应对,从初级阶段出发,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等观点。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了这些观点,突破了人们对姓“公”姓“私”的传统认识,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奠定了基础。这无疑是又一次思想的大解放。
2002年: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阐释党的先进性。世纪之交,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这些新变化,不仅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新形势下党的性质、先进性等产生疑问,广大党员也对该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不甚明确。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首次提出“三个代表”[5]2的要求。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深化了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彰显出其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的新理念,使其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使党的先进性更加完整、全面,更具时代精神,再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007年:坚定改革开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5年前后,在我国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社会上却产生了对于改革的一系列质疑,引发了大规模的争论。争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改革开放,要不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问题。面对这些争论,胡锦涛在2006年初的“两会”期间强调,必须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强调四个“坚定不移”,其中就包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又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当前,这次解放思想方兴未艾,这必将会推动我国新一轮的重大改革和社会进步。
(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纵观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在其中无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现实国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这其中,解放思想是先导,不解放思想,不把人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就无法做到实事求是,也就无法实现与时俱进。“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2]141因此,解放思想是根本,是坚持实事求是、保持与时俱进的前提和基础。
解放思想,就其实质来说,首先是要科学地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同时按事物发展的这种客观规律性,来指导人们的实践,进而改造世界。即解放思想的前提是科学地认识客观事物,解放思想的目的是指导实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每一次大发展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每一次进步都是以理论创新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为推动力。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一方面,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这个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先后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中心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另一方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贯彻由思想大解放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亦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的要求,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制度、行动与要求等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得到切实的贯彻与落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使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四位,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左右,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而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又离不开解放思想。因此,解放思想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法宝,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三、继续解放思想与中国在新起点上的改革开放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际上,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我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世界对我国的影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直接而广泛。在国内,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既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动力,又有各种困难和风险;既有难得机遇,又有严峻挑战;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惟有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满足新要求,才能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
(一)坚持“精髓”,积极应对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
时代在发展,形势也在不断变化。3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使得我们在前进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矛盾和需要着力解决的新课题,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积极应对这些重大的现实挑战。
1.坚持“精髓”,着力化解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推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就突出。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仍然处于并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国民文化素质不高等基本国情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社会主要矛盾依旧。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是社会体制巨变、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程,也是各类问题和矛盾不断涌现、不断解决的历程。当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很多,其主要的和比较突出的,表现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发展“快”与“好”之间的矛盾凸显;城乡之间差距拉大,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事业投入不足,二元结构依旧严重存在;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先富”与“共富”之间的矛盾突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加剧,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仍然较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有弱化倾向;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传统的僵化体制依旧发挥着一定的影响,而它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依然大量存在。
与以往相比,当前的这些问题和矛盾呈以下特点:一是“新”,新的发展时期和新的发展战略带来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这其中许多不仅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些前所未有的崭新课题,就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也从未遇到过的,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二是“深”,即这些矛盾和困难中有的是多年来历史积淀后的总爆发,有的则是新形势下的新矛盾、新问题,但无疑都是一些重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许多涉及到一些根本性的利益调整,具有敏感性、尖锐性和攻坚性等特点,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全局。三是“杂”,即在这些问题和矛盾中,许多矛盾是交叉式矛盾,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纵横交错,牵一发而动全部[6]。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这个锐利思想武器,不断解放思想,通过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过时的、已经不符合新的实际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改变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的精神状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使人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不断变换的客观实际,力求与时俱进、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科学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以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愿望和利益需求为出发点,抓住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焦点以及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制定科学的、新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努力化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2.坚持“精髓”,着力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
当今世界的新趋势新潮流、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情况新起点使得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还有许多重大现实课题需要我们作出进一步的探索和回答。比如,如何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并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如何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如何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如何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何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如何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如何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等。
上述课题涉及到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党的建设等多个方面和领域,其解决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我们应当始终不懈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要求,更好地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思维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推进科学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着力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这些现实课题,更好地巩固和发展我国已经取得的现实成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这是我们党总结30年改革开放实践得出的基本经验。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立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并以新一轮思想解放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必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总结中国几十年发展经验的结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为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首先必须要统一思想,即必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深化人们对“一面旗帜、一个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理解和领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走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我们在前进过程中,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一些重大紧迫性问题,继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不断以新的理论观点和科学思想丰富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必须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来展开。多年来解放思想的历程显示,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会紧紧围绕一个突出的主题。当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我们必须要紧紧抓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一核心理念,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在改革过程中突破不符合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旧观念和思维定式,逐步树立与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新观念、新思维、新意识,不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主动地把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理念转化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人生信仰,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转化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必须要坚持尊重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邓小平说过,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思想解放,首先要到人民群众中去,虚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细心体察群众的情绪,善于汲取群众的智慧,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和创举,从中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发现什么是要坚持的,什么是要提倡推广的,什么是要破除的[7]。同时,要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善于总结实践中的经验,继续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和“能不能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个新要求来进行衡量与评价,从中寻找到解放思想的突破口,总结和归纳出能够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路和方法。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必须要坚持创新,着力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在新起点上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必须要坚持不断创新,并以理论创新为境界,让思想走在实践的前头,用具有“超前”性质的、比较系统的科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即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最终落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破解改革开放推进30年后的今天所出现的发展瓶颈和深层次问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亦没有止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坚持解放思想这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课题,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和新境界。
标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