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_支架式教学论文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支架论文,英语写作论文,初中论文,式教学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初中英语写作中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作为英语听、说、读、写四大必备语言技能之一,英语写作不仅要求学生通过构思将经历与思想转化为书面语,更需要掌握各种不同文体写作的规范和框架,以培养学生对第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大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生活经历有限、语言学习经验尚浅的初中生来说,英语写作无疑是最具挑战的一项技能。笔者通过长期课堂观摩和实践经验发现,写作的“教”与“学”现状都不容乐观。

      笔者认为,如今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为缺少情境、互动和引导三大方面。①由于课时等原因的限制,教师往往“直奔主题”为教而教,学生对于写作主题缺少应有的新鲜感和期待,因此学习积极性也无法被充分调动。②教师直接示范如何写作看似省时省力,实际上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使其成为被动接受思想的对象,而不是主动思考的写作主体。课堂也因此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缺少了师生间应有的思维碰撞,学生自主写作的积极性也会降低。③教师往往专注于学生写作完成后的个别语法纠正、遣词造句的提高,却忽略了写作开始前框架梳理、丰富选词等教学引导,以“推翻重来”的模式让学生不断机械地重写,不仅增加了教学压力,收效也不尽理想。

      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现状也不甚乐观。虽然初中学生乐于表达,但由于生活经验相对缺乏,以及真实英语语言环境的缺失,真正落笔时会陷入无从入手的困境,他们写作中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①结构混乱。由于年龄和思维成熟度的限制,以及英语学习经验尚浅,学生行文缺少章法,语言条理混乱,逻辑不清晰。②描述匮乏。由于储备词汇与句式的局限,初中学生往往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完成写作或者反复使用相同词汇来叙述,从而降低了文本的趣味性和生动性。③缺少过渡。学生对于句与句、段与段间的衔接意识非常薄弱,往往过于注重内容,反而忽略了“过渡词”这一重要写作技巧的重要性。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以支架式教学环节为依据,笔者尝试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将教学经验和反思提炼归纳成文,重点分析和探究英语写作课堂中各种支架的搭建和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构思框架、运用技巧、斟酌表达、改进语言,从而用英语出色地完成不同文体的写作,提升写作综合能力。

      二、支架式教学的定义与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是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维果茨基(Vygotsky)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基础上发展的教学理论。“支架”(Scaffolding)一词原指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工人借助脚手架来完成高难度工作,其作用在于协助而非替代工人进行工作。罗森赛恩(1976)认为,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或更有能力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的过程。普利斯里(1996)则认为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此外,迪克森等提出支架式教学是系统有序的,包含了提示性的内容、材料、任务以及相应的教师为改善教学所提供的支持的过程。比较权威的是欧共体在“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中对支架式教学的定义:“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理解知识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深化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笔者认为,教师需重视学生正式写作前系统的引导,在学生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提供逐步的支持,搭建支架,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确立体裁、梳理思路、丰富表达,但当学生掌握写作概念框架之后,应当适时地撤去教师的帮助,最终让学生顺利并独立地完成写作任务。

      三、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国内大多数研究者把支架式教学分解为五个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笔者认为,搭建手架是支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支架搭建不仅为后续四环节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能有效解决现今“教”与“学”面临的问题。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可以搭建以下四种支架:情境、框架、语言、评价。“情境”为学生营造了启发性的创作环境、“框架”帮学生梳理有条理的写作结构、“语言”让学生达成丰富的语言表达、“评价”通过互助形式促学生全面反思语言学习。它们适用于初中阶段(六~九年级)的主要英语写作文体(如记叙文、描述文、议论文)。四种支架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共同促进了有效的写作教学。

      1.情境支架

      《教育大词典》对情境教学的定义为:通过一定时间的形象描述或一定环境的设置、模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逼真感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笔者认为,英语写作任务若被赋予了“情境”才更有创作的现实意义,学生因此有了写作的积极性。在写作教学伊始,教师应该可以通过搭建各种情境来激活思维、激发灵感、激励写作。

      教学片段一:图示法

      在“A camping trip”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单纯的命题或许会让学生陷入苦思冥想。故笔者展示了数张配有文字的野营活动照片(如go hiking,have a barbecue,sing a song around the campfire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以直观生动的图片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文字提示满足学生表达需求,学生因此有话可说,可以畅所欲言,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教学片段二:体验法

      在“My favorite food”描述文写作教学中,笔者以“chocolate”为例让学生进行创作,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完成描述,笔者分发学生某品牌巧克力,让他们借助三感描述其形状、气味、口感。这种“实物”体验式的情境搭建激发了学生深入思考食物给予他们的切身感受,有趣且有效。

      教学片段三:投稿法

      在“My opinion on ________”(school uniforms,exams,homework...)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给《中学生英语报》投稿,论述自己对于教育某一方面的看法和观点。这种激励学生“执笔救世”的情境搭建能激励学生写作热情。

      总之,笔者认为教学过程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为学生搭建真实的情境,使得后续的写作任务变得有趣而有意义。

      2.框架支架

      写作不可避免地要谈及结构。但是如果机械地罗列信息无异于按图索骥,这样的文章读起来索然无味。然而初中学生写作时往往随兴而为,对于结构框架的意识还很单薄,因此教师在写作前需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的写作框架,以增强行文的条理性。笔者根据文体制订了以下框架支架:

      教学片段四:记叙文“A camping trip”

      叙述一次野营经历时,除了介绍基本信息(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外,还要叙述具体活动细节,再加上深刻有力的感悟或体会,一定能让读者印象深刻。所以笔者设计了一个排序活动,让学生排列以下三个被打乱顺序的关键词:“camping activities,closing ideas,introduction”来帮助学生理清“总一分一总”三段式的写作思路和框架。

      教学片段五:描述文“My favorite food”

      这是“一段式”写作,教师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对于“主题句”和“相关细节描述”两部分内容的把握。写主题句时,如果只是介绍了“chocolate”这个词,文采显然是不够的,所以笔者特意加入了“creatively”一词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对于相关细节,笔者也给学生指明了方向,需要从外观、口味、气味等三方面进行细致描述(见图1)。有了图示和文字的支持,学生在描述时如同有了“主心骨”,写作时得心应手了。具体框架如下。

      Write a paragraph about chocolate:

      First,introduce “chocolate” creatively.

      Then,describe the sight,smell and taste about “chocolate”.

      

      教学片段六:议论文“My opinion on________”

      对于初中高年级学生来说,议论文写作一直是困扰他们的难题。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他们对于结构框架并不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出框架支架供学生参考。在此课题中,笔者首先介绍了议论文框架:“总一分一总”结构。第一段主要阐述背景信息和主题句,第二段通过举例说明、分析数据、引用名言等任意一种方式来论证观点,第三段重申观点并提出倡议或解决方案。在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后,他们对于议论文的把握也就更到位了。如下例所示:

      I.Introduction

      A.Background information

      B.Topic sentence

      II.Body paragraph

      A.Main idea

      B.Supporting details(examples,statistics/data,quotes,etc.)

      C.Connection to the details

      D.Summary

      Ⅲ.Conclusion

      A.Reiterate topic sentence

      B.Solution/Call to action

      无论记叙、描述还是议论文体,框架结构清晰,行文自然顺畅有序。所以笔者认为搭建框架如同打地基般重要,最终为后续撤去支架学生独立写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语言支架

      维果茨基在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儿童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被称为“最近发展区”。英语写作中,虽然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能力,但是由于词汇和句式的匮乏,往往限制他们的表达。所以笔者认为通过词汇、过渡词、句式的语言示范和搭建,让学生通过模仿范例来提升遣词造句的能力。

      (1)过渡支架

      在“A camping trip”的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描述具体野营活动是重点。但是由于小事件诸多,如果没有任何时间标记词(Time marker),文章就会杂乱无序。所以笔者认为时间标记词的作用不可小觑,它既可以将各个事件自然串联起来,使得行文脉络更为清晰,又可以增加节奏感从而使叙述更富有画面感。笔者在本课中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的时间标记词构建过渡支架:

      early in the morning→after they arrived→at 2 p.m.—in the evening

      →the next morning→afterwards→when the night fell

      笔者先展示时间标志词,提问学生此次野营之行是一天一夜还是两天一夜,经过阅读后,学生不难发现“the next morning”这个关键词,很快就找出了两天一夜这一答案。随后笔者继续追问,如果没有这些时间标记词,事件叙述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很快就回答说没有这些时间标记词,叙述会很混乱没有章法,所以运用时间标记词在记叙文中非常重要,认识到这点也自然强化了“过渡”的意识,完成了过渡支架的搭建。

      (2)词汇支架

      在“My favorite food”描述文写作教学中,笔者以巧克力为例,引导学生利用三种感官来描述,考虑到学生语言的匮乏,笔者示范了以下词汇库供学生参考和运用。学生有了参考依据,“顺藤摸瓜”,很自然地就明确了用词的要求和表达的方法。

      (3)句式支架

      在“My opinion on________”议论文教学中,根据教学经验,笔者预见到学生在第二段论证观点时会有困难,比如,如何将数据转化为有说服力的文字、如何引用名人名言、如何举例阐明观点等,所以给出句式供学生模仿并使用,从而为写作增效减负。

      通过单词、过渡词、句式的三种语言支架的搭建,学生摆脱了语言匮乏的困境,表达更自如、词汇更丰富、句式更多样了。

      4.评价支架

      “皮亚杰在应用内应和外应相互作用的观点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后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笔者在学生即写作后安排同伴互评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借助一定的标准,互相启发和促进之后的反思,以便进一步改进写作。但是,同伴评价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如果没有给出互评时可用到的评价框架,学生会无所适从,漫无目的地评论而迷失了重点。一旦指明了方向,学生的评价则更具针对性,同时也能为独立写作后自我检查能力的提升作好铺垫。

      (1)同伴互评

      完成camping activities小组写作后,笔者将随机展示两组作品供学生们“评头论足”。选取两组的目的在于有了比较的对象,比单看一组作品更有针对性,而且小小的竞争更能促进“你争我赶”的竞争意识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图2是两组学生的作品。

      笔者在展示两组作品的同时,投影出以下句式供学生互评时使用。

      I like Group ________'s writing because of its better ________(word choice,details,grammar and handwriting),such as ________.

      这一互评框架不仅提示学生行文中的写作要点,更让学生在互评时有了方向,而不是泛泛而谈、漫无目的。就以上两篇文章,学生点评举例如下:

      S1:I like Group B's writing because of its better word choice,such as:romantically,roaring campfire.

      由于互评支架的明确指引,学生运用起来简单有效,很容易发现作文中的亮点,无形中也是对优秀的标准的再巩固。

      (2)自我评价

      议论文写作是初中高年级常见的写作文体。笔者在“My opinion on ________”议论文写作教学中运用了检查列表(Checklist)(如表1)帮助学生独立的自评和反思。检查列表是通过提问等方式促使作者反思写作内容、结构、语言等,从而提升写作成品质量的一种修订工具。

      

      

      检查列表提供了学生全面反思写作内容的机会,学生根据笔者的提示从内容和语法两方面自查作文。其中学生最容易发现的问题有拼写、语法、连接词。难点在于句式变化和论证观点方式的多样性,但是只要长期坚持使用检查列表,学生养成了有效自我反思写作的习惯和能力,有助于确保写作的质量。

      (3)教师点评

      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儿童不能独立建构起对世界的认知,儿童的学习必须有成人的示范和矫正反馈的引导和支持。虽然同伴互评环节中学生们大多意见是有建设性的,但是难免会有疏漏或者未察觉的语言问题,所以教师点评在写作教学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不仅可以总结各方观点,帮助学生明确评判标准,而且要指出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帮助学生们在独立写作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笔者认为教师最需要关注结构、语法、内容三大内容,总结性点评主要为调整顺序、添加细节、删除信息等三种形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尴尬局面,营造出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写作学习成为一种思维碰撞和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通过有效的支架搭建来帮助学生储备独立写作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学生独立写作能力也因此有了令人欣喜的提高。

      1.情境搭建有助于提高兴趣

      支架式教学模式提倡创设合理的写作情境,让学生清楚明白写作可以是真实经历的写照,可以是切实体验的记录,也可以是呼吁改变生活和现状的利器,一旦体会到了写作的特殊意义和使命,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便油然而生,积极性也被大大调动了起来。

      2.框架搭建有助于梳理思路

      支架式教学模式注重搭建清晰的写作框架,避免了学生面对各种不同文体时无从入手、毫无头绪的困顿,提示学生撰写不同文体作文时需要审慎构思和梳理写作结构,从而提高行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一旦确保结构清晰严谨,文章自然流畅优美。

      3.语言搭建有助于丰富表达

      支架式教学重视搭建多样的词汇和句式,让学生不再孤立无援地面对词汇匮乏、句式单一的困局,帮助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举例,进行数次模仿操练以达到自然习得语言的技巧。有了明确的语言拐杖或支撑,学生从斟字开始,继而发展为酌句,最终丰富用词和表达,为文章添彩。

      4.评价搭建有助于深化反思

      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写作后的评价,互评不仅提供了集思广益、互评互助的语言环境,更提高了学生修改和完善写作的能力,自评则培养了学生依据写作标准独立评价和反思写作的能力,师评是对于互评和自评的合理补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查自改的写作能力目标。

      实践证明,支架式教学理论非常适用于初中写作课堂,它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搭建内容框架,提供互评机会,促进独立创作。目前,笔者对于支架式教学模式仍处于初探阶段,尽管已经在各种写作文体教学中进行了尝试,但是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案例的收集和数据采集并不多,将来期望深入地挖掘每种文体写作教学中的支架搭建模式,积累学生习作案例,通过比对支架搭建前后差异等方式更深入地开展研究,希望能推广这一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让更多英语学习者,尤其是初中英语教师在日后的课堂实践中更有效地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

标签:;  ;  ;  ;  ;  ;  ;  

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_支架式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