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庆县六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浅析论文_冯敬敬

德庆县六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浅析论文_冯敬敬

肇庆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526060

摘要:本文以崩岗发育较严重的德庆县六水河小流域为例,从崩岗发生、发展以及危害等方面,结合当地人民多年治理经验,同时根据当前水土流失治理新方向,探索出“分区治理、重点治理”的模式。按照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及土地利用方向进行分区治理,同时针对土壤侵蚀严重的崩岗群进行重点治理。这种治理模式可以营造一个安全、生态、经济的环境,使得流域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地利用类型符合规划,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

1.小流域基本情况

六水河小流域位于广东省德庆县回龙镇,流域面积167km²,六水河长30km,河流平均比降5.68‰,其中在德庆县境内的集雨面积是80.9km2,河长16.5km,河道总落差247.3m,上游流入德庆县境迂回封开再经德庆流入西江,河口为德庆县回龙六水口。六水河作为德庆县境内第三大河流,流域面积较广,流域范围内总人口0.11万,耕地面积0.68万亩。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为6.484km2,侵蚀强度以中度为主,其中轻度流失面积为0.932km2,占流失面积的14.37%;中度流失面积为2.556km2,占流失面积的39.42%;强度流失面积为0.867km2,占流失面积的13.37%;极强度流失面积为1.228km2,占流失面积的18.94%;剧烈流失面积为0.901km2,占流失面积的13.9%;其中自然侵蚀为335.53hm2,人为侵蚀为312.87hm2。崩岗崩口180余个,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0060t/km2•a。

2.治理规模及模式

流域土壤属花岗岩经强烈风化而成的红壤土。这种土壤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侵蚀地貌类型—崩岗,它是风化壳坡地上发育的深切山坡崩陷凹地形,其冲沟沟头部分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地貌。

六水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特点主要为以崩岗为主的点状严重侵蚀,崩岗下游河道及周边呈现线面状分散分布。主要是崩岗体在暴雨冲刷下,含砂量较大的洪水在河道淤泥沉淀,淤塞河道,有的甚至漫流至河道周边农田及果园。可见这种水土流失危害范围较广。

针对六水河小流域流域特点及水土流失特征。本着“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探索出“分区治理、重点治理”的模式。首先按照区域内水土流失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等不同进行区划。在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对区内重点侵蚀源和侵蚀点进行重点治理,并能够统筹下游水土保持规划方向进行布设相应水土保持措施。

3.治理模式主要内容

在本项目水土流失综合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流域的水土流失类型与强度,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地势及建设与生产生活活动情况等,将本流域划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和生态保护区,同时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布设防治措施。

生态修复区:小流域内山高陡坡、人烟稀少地区及泥石流易发区,坡度大于25°的区域。水土流失防治要求:主要采取封山育林,对现有的有林地、疏幼林地、荒草地实施封山禁伐、封育管护,使其自然恢复,增加地面植被覆盖率。设置封禁标牌、护栏,减少人为活动和干扰破坏,禁止人为开垦,盲目割灌和放牧等活动,加强林草植被保护,保持土壤,涵养水源。

生态治理区:小流域内农业种植区及人类活动频繁区域,一般位于坡中、下部,坡度小于25°的范围区域。水土流失防治要求:根据坡地地块的地貌部位、坡度、土层厚度和土地利用现状等配置各类地块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如:梯田、水土保持林草、等高耕作等。

本区内崩岗林立、崩岗群分布较广。本区治理的重点即为崩岗治理。每一个崩岗视为一个完整的集水单元,采用综合治理措施,本次采用“上截、中削、下堵、内外绿化”的治理方式。上截,就是在崩口顶部外沿5m左右,布设截水沟,防止坡面径流进入崩口。如果崩口顶部已经到分水岭的,在其两侧布设“品”字形排列的短截水沟,以便把剖面集中注入崩岗的雨水径流引排到安全地带,以防止径流冲击崩口、冲刷崩壁,扩大崩塌范围,预防灾害发生。中削,就是对那些陡峭的崩岗进行坡改梯,使之降缓坡面,减少崩塌的发生。下堵,就是在崩岗下游修筑谷坊群、拦砂坝,以稳固坡脚以及拦挡下泄的泥砂。内外绿化,就是因地制宜地在崩岗区和其集雨区采取乔灌草生物措施,进行植被重建和恢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治理措施包含有截排水沟、谷坊、拦沙坝等工程措施,同时也有具有长期生态效应的植物措施。工程措施统一按照10a一遇24h暴雨标准进行设计;植物措施选用种草和小灌木相结合方式。选择具有深根性、耐瘠、速生、快长的林草种类,主要有马尾松、木荷、狗牙根等。根据草籽与土壤粘结力和亲和力强,极易粘附于土壤,适应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等特点,应加强林草工程建设。同时辅以台阶换客土、施基肥,改良土壤立地条件,提高存活力。

生态保护区:小流域内沟、河道两侧的周边地带。水土流失防治要求:生态自然、功能完好的沟(河)道应以保护为主,不宜采取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对本区进行统一规划,纳入林业部门生态林保护区,严禁开发或生产建设项目实施。

4.实施效益分析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公益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本规划实施后将会取得较好的防洪减灾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防洪安全工程、内涝综合治理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及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等均为社会公益性工程。

4.1社会效益

本工程的实施,可以减轻自然灾害,促进社会进步。减少因灾害发生的受灾人口和伤亡人员;减轻流域内人民因灾害频发的心理负担;稳定社会秩序,保证社会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改善投资环境,使山丘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保护流域内重要基础设施,促进六水河小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4.2经济效益

在本次经济评价中,经济效益只计算可定量化的直接经济效益,对间接经济效益只作定性阐述。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的规定,本阶段项目投入产出的影子价格按市场价格计算。

(1)多年平均防洪减灾效益

本工程防洪效益按历史洪灾调查统计的年平均受灾损失计算。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近10年回龙镇洪涝灾害情况受灾人口1100多人,受灾面积0.68万亩,累计经济损失0.59亿元。

本次工程治理河道堤防工程位于回龙镇升平村委会、大塘村委会和六水村委会所在河段,总治理河段长7.674km。本次计算防洪效益时,考虑防护对象的重要性和防护范围在当地经济的权重,划分整治河道的防洪效益。经分析,本工程的防洪作用约占全流域防洪堤防洪作用的30%,其防洪效益按全流域防洪效益的30%考虑,全流域防洪效益为180万元/年。则本工程防洪效益约为54万元。

(2)灌溉效益估算

项目实施后可改善灌溉面积0.68万亩,可使各灌区水稻亩产年增加205kg,总产增加139.4万kg,每公斤稻谷按1.6元计,则年增加产值223万元,同时通过灌区改造,提高了农民冬种的积极性与保障性,可增加种植业产值200万元。通过小型农田水利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后,可使流域内农业生产总值年增加423万元。

5.结束语

六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是当地人民多年治灾经验的成果体现,同时结合现有科学指导和进一步优化的成果体现。本工程的成功实施,对流域内水土流失灾害治理效果十分显著,鉴此治理模式希望可在具有相同或相似区域进一步推广实施,同时带动新一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高潮。

参考文献:

[1].GB/T16453.4-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S].

[2].GB/T16453.6-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S].

[3].张洪江.土壤侵蚀原理(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4].吴启发.高甲荣.水土保持规划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冯敬敬,(1985.5-),女,汉,河南省开封市人,肇庆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技术员,研究方向:水土保持生态治理。

论文作者:冯敬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德庆县六水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效益浅析论文_冯敬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