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签名笔迹中的压痕分析论文

试论签名笔迹中的压痕分析

李 晴 张 波

日照浩德司法鉴定所,山东 日照 276800

摘 要: 压痕:指书写过程中在文件的下页纸张或衬垫物上形成的相应文字或笔画的无色印压痕迹。那么一处签名字迹上出现无色压痕,是上页签名留下压痕,还是通过套摹签名笔迹留下的压痕,这两者有着怎样的相同与差异,对鉴定意见的最终评断结果又起到怎样的作用?为此,特通过2 个签名笔迹中出现的压痕检验,浅淡对其特征的分析与理解。

关键词: 签名笔迹;无色压痕;笔迹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质的飞越,法律意识也不断增强,使得在各类经济活动中笔迹鉴定案件逐渐增多。这就需要文检人员加强对此类笔迹的研究、探索,积累广泛的鉴定经验,从而更好地服务少量字迹的鉴定。笔者通过2例签名笔迹中出现的压痕特征对其分析检验谈点体会。

案例一:

在没有试验资料时,混凝土的含气量参照《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有关规定,根据抗冻等级和骨料最大粒径选用,本工程混凝土的含气量4%~6%控制。

一、案情简要

李俊与XXX商贸有限公司合同纠纷案,对涉案证据“XXX储存合同”中“李俊”签名是否李俊本人所写提出异议。据对方案情陈述,当时李俊是在醉酒后签的字,为查明案件事实,审理法院委托我所对该证据中“李俊”签名真伪进行鉴定。

二、检验及分析

经检验,检材为署期“2017年9月7日”的《XXX储存合同》原件1份,纸品为白色A4规格纸。其内第3页“乙方”处需检的“李陖”签名字迹,书写笔痕及背面压痕明显,系黑色料笔直接书写形成;显微观察发现,检材笔迹书写速度形快实慢,运笔不自然,其行笔有明显的中途停顿、另起笔现象(详见图1)。

对检材笔迹进行测光检验也发现了“刘光亭”字样的无色书写压痕,但这些无色压痕并没有全部紧附于“刘光亭”签名字迹笔画周围,且之间距离差异较大,只是局部笔画存在交叠(详见图4)。

图1 蓝色箭头标识书写异常

图2 绿色箭头标识无色压痕

从理论上分析,规划水资源论证最好与规划编制工作同步进行,通过水资源论证的专业人士,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以规划区域的水资源分析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纳入规划编制者所设立的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社会布局、设施布局的规划目标中,对规划中涉及的水资源取、用、退水方案进行论证,更有效地发挥“源头控制”的功效,真正发挥水资源论证的成效,而不让水资源论证成为规划成果中的一件摆设;在规划后续编制过程中,水资源论证工作必须及时地持续跟进,随着规划轮廓的越来越明晰,规划对水资源需求与区域水资源约束间实现反馈与基本平衡,以保证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地区的生态安全。

《政府会计制度》预算会计账务处理规定:收回本年度货币资金投资成本时,借记“资金结存”,贷记“投资支出”。“投资支出”科目是核算“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发生的现金流出”,而货币资金投资成本的收回显然为现金流入。

一、案情简要

注:红色箭头标识符合特征

图3 蓝色箭头标识书写异常

图4 绿色箭头标识无色压痕

二、检验及分析

经检验,检材分别为《XXXX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原件1份1页。需检“刘光亭”签名1处,位于检材“全体股东亲笔签字:”后方空白处,直观检验可见,为4黑色料笔书写,行书字体,存在起笔不稳,运笔拖带,欠流利、自然,置于DV4体视显微镜下放大检验可见,笔画间存在断笔、驻笔等现象(详见图3)。

初步检验后,对检材定性有两种认知情况:一、条件变化笔迹(醉酒状态下书写的酒后笔迹),二、摹仿笔迹。然而在签名笔迹鉴定中这两种笔迹往往很难有清楚的界限,因为它们都会出现运笔不畅、笔画间缺乏照应关系,运笔存在弯曲、抖动、驻笔及另起笔等笔迹特征,在现有的检验情况下,我们又重新对检材进行了更深入检验:通过测光检验可见,在笔画周围存在异常书写压痕,通过图像处理,清晰可见,这些无色书写压痕正是“李陖”字样的笔画,且无色压痕紧附于“李陖”签名字迹笔画周围(详见图2)。

对检材全面检验后觉得分2种情况考虑:一、老年人笔迹(据案情了解,刘光亭是一位75左右的老人),二、摹仿笔迹。

这时候看样本书写情况,样本笔迹为《法庭审理笔录(第1次)》上“刘光亭”签名,为案后自然样本,书写正常,特征反映稳定;经过对该样本笔迹的分析发现,书写同样有起笔不稳,运笔拖带,笔画间存在弯曲、抖动、照应关系差等现象(详见:特征比对表)

依据以上“李俊”签名笔迹特点,我们将其定性为印压方法形成的摹写笔迹。

刘某某诉称与刘光亭签订了《XXX检材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合同纠纷一案,刘光亭对其合同中签名不认可,为查明案件事实,审理法院委托我所对该证据中“刘光亭”签名真伪进行鉴定。

案例二:

同样这个案子的签名笔迹也出现了笔迹的异常及无色压痕现象,只是导致这种笔迹异常的产生,是因生理问题所致,而非他人摹仿形成,且无色压痕出现的位置及特征与“刘光亭“签名笔迹的形成没有必然的联系,反映出该案与案例一签名笔迹压痕特征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通过这2个案件的成功鉴定,谈一下检验体会:

经分别检验后,将存疑“刘光亭”签名与样本笔迹比对检验可见:两者在书写水平、签名风格等概貌特征相符,且在单字笔画的连笔形态及运笔趋势(如:“刘”)、起收笔动作及折笔角度(如:“光”)、点笔形态及连笔写法(如:“亭”)等细节特征方面符合较好,其特征总和的价值,充分反映出了同一人的书写习惯。

(一)研究检材的形成。首先分清检材签名笔迹是否正常。正常笔迹书写流畅、运笔自然,检验时抓住有价值、稳定的能反映出书写人书写习惯的本质特征。如出现无色压痕,要区分是上一页签名留下的压痕还是他人摹写痕迹。他人套摹签名笔迹,书写速度形快实慢,运笔不自然,如果签名笔画较多、连笔会出现混乱、照应关系差,行笔有明显的中途停顿、另起笔等现象。

本文运用话语空间理论和趋近化理论,对2002年、2015年及2017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报告》所构建的话语空间中,中国的定位从“伙伴关系”转变为“竞争对手”,由靠近话语指示中心移动到了边缘地区。特朗普政府的《报告》首先将中国定位为消极的外部实体,进而利用趋近化话语策略,从时间、空间、价值观三个维度将物理空间中遥远的中国建构成不断迫近的威胁,使读者产生恐惧情绪,从而实现“美国至上”这一政治目标的合法化。

(二)无色压痕特征。压痕特征的出现位置是否紧附于笔画周围,且签名字迹在写法、折笔角度、笔画长短及运笔趋势等特征上是否符合显现的压痕笔画轨迹,如果高度符合以上两点,应可以区别于其它签名笔迹留下的压痕,进而印证摹写笔迹鉴定意见准确性。

对供试种子样品进行处理,发芽率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上杭锥种子发芽率为21.19%~81.86%,处理6发芽率最高为81.66%。从R值可以得出,不同因素对上杭锥种子发芽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D>A>C>B,依次为萌发温度、粒级分类、GA3浓度和浸种温度处理。根据各因素水平的平均值(ki)的大小比较可得最优水平组合为A3B1C2D3,即小粒种子在30℃温度下浸种后沥干,加入50mg·l-1赤霉素溶液浸种24h,放在萌发温度30℃的人工气候箱内萌发,种子发芽率最高。进一步经方差分析,萌发温度对上杭锥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显著 (P=0.0414<0.05)。

(三)注重检材与样本的分别检验。案例二很好地利用了样本签名字迹的稳定性,进而对检材特征进行了科学、客观的解释,从而对鉴定意见的准确性提供有力支撑。

[ 参 考 文 献 ]

[1]贾玉文.笔迹检验[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

[2]邹明理.笔迹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中图分类号: D918.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4379- (2019 )12-0136-02

作者简介: 李晴(1990- ),女,汉族,安徽人,本科,日照浩德司法鉴定所,文痕鉴定助理,研究方向:司法鉴定技术。

标签:;  ;  ;  ;  

试论签名笔迹中的压痕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