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共同参与,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论文_汤小华

明确目标共同参与,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论文_汤小华

汤小华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永乐镇结子九一贯学校 711500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勇于创新,这一理念充分体现在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技巧、学习策略,作为数学教师要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课程,就必须让每一名学生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以目标导航促使人人参与完成目标,才能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课堂学习目标,促使全体学生自发参与完成目标任务

新课改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作用。这就要求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不能成为课堂的“讲霸”,而学生要成为课堂的“学霸”,还权利于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交流时间,还要让他们学会合作和探究。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可以“大撒把”,反而教师要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每一节课甚至每一个环节的目标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在不同的环节设置不同的目标,在小组合作中不同的角色安排不同的任务目标,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目标的指引下找到前进的方向感。教师在其中要充分发挥玻璃棒的“导流作用”, 努力给学生搭建起飞的跑道,把所有的学生调动起来,努力实现既定目标。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共同参与的欲望

1.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问题,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该回归它的生活化。而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把教材上的例题“包装”成学生喜闻乐见的人和事,有目的地创设生活问题情境,使学生觉得数学看得见、摸得着、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使数学生动、具体起来,学生自然而然就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之中。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中用“边角边”定理来判定三角形全等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小明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墙角玻璃打碎了,然后出示碎片图(碎成了有两个角和一边、一个角和两个残余边以及只有两个残余边的三部分),请你帮着想一想:如果要重新配一块和原来一样的玻璃,小明应该带哪块最省事?我的问题刚说完,学生们就开始在同桌之间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相机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带着探究问题的热情很快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创设具有悬念的数学化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参与的渴求。教学一开始,教师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急于求解、欲罢不能的状态,促使他们带着问题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我在教授“相似三角形”时,上课伊始对学生说:“学了这节课,不上树可以测出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出河宽。”简短几句话激起了学生的新奇感和学习愿望,一个个跃跃欲试,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悬念,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急切地等待老师揭开“谜底”,也就在不自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自觉参与了对新知的探究。

3.创设问题情境梯度化,以成功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测评时应根据知识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精心设计练习,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现象及实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使整个教学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使学生探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水到渠成,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由于受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公式中的a、b固化为单独的字母或数字。根据这一情况我设置了三个层次的课堂达标练习,第一层次中a、b为单独的字母或数字,第二层次中a、b为单项式,第三层次中a、b为多项式。通过有梯度的训练和步步深入,让学生体验到公式中的“a、b”在具体的问题中可以表示单独的字母或数字,可以是单项式还可以是多项式,从而打破了学生的定势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创设使全体学生“乐学”的课堂氛围,用自己的眼光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

论文作者:汤小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6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6

标签:;  ;  ;  ;  ;  ;  ;  ;  

明确目标共同参与,打造数学高效课堂论文_汤小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