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管理行为模式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模式论文,社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27(2010)05-0087-04
“模式”(Pattern)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归纳到理论高度,就是模式。美国著名社区教育专家罗斯曼(Rothman)认为,模式是专门、具体和结构严谨的结构关系,是组织化“理想类型”。管理行为类属于人的社会行为,行为科学家把人的社会行为归结为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其基本公式为:B=f(P.E)。式中B(behave)表示行为,P(people)表示人,E(environment)表示环境,f是函数符号。这个公式揭示了管理行为的一般规律。管理行为模式是管理者以一定的管理理念为支撑,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中的运作。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区的构建离不开社区教育的推动。加强社区教育管理行为模式的理论研究是深化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和创建中国特色社区教育和社区建设理论的突破口。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具有现代特征的社区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在上海崛起并迅速发展,受到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共同关注。在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社区教育管理的行为模式,即:社区教育行政管理行为模式、社区教育经验管理行为模式和社区教育科学管理行为模式。[1]
一、社区教育行政管理行为模式
在社区教育刚刚起步阶段,我国实行的还是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对基层社区教育进行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以“单位管理”为主,并辅之以“街居管理”。所谓“单位管理”,是依托“单位”,凭借“单位”的行政权力体系,对隶属于“单位”的基层社区教育实行的全方位管理。所谓“街居管理”实际上就是政府通过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对基层社区教育行使行政权力的管理体制。无论是“单位管理”还是“街居管理”,都表现出“行政全能主义”的特征。“行政全能主义”是一种以行政权力为唯一主体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必然产物,通过行政管理模式,政府实现了对社区教育规模和质量的控制和整合,从而达到了社会稳定和巩固政权的目的。[2]该管理模式特点表现为:
1.行政管理是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管理活动。社区教育管理活动首先和主要地是由最大和最具权威性的公共组织——政府来承担和完成的。从这一意义上说,社区教育行政管理也是政府管理。
2.社区教育行政管理是根据国家法律推行社区教育的组织活动。在执行中又能动地参与和影响国家教育立法和教育政策决策,制定社区教育政策也是社区教育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
3.社区教育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改革等方式,最好地实现预定的社区教育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这种行政权能主义式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必将影响到社区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政府行政权力与职能的急剧膨胀;公民社区教育难以生成和发育;自治性民间社区教育组织极为匮乏;社区教育的施教人员和学员都会形成强烈的依赖性人格。因此,“政府有限介入”必将成为社区教育管理的有效选择。在“政府有限介入”模式中,政府的行政行为取向可以从微观行为操作维度和宏观制度控制维度两个层面上进行选择。其选择依据主要视社区教育的成熟度而定。[3]如图1所示:
图1 政府行为方式与社区教育成熟度相关图
当然,随着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社区教育的行政管理模式也必将系统化和科学化,社区教育行政管理方法不断定量化和最优化,社区教育行政事务工作不断现代化和自动化。
二、社区教育经验管理行为模式
所谓经验管理(Experience Management)行为模式,是指以管理者个体或群体的经验作为管理行为依据的管理行为模式。在经验管理模式中,管理者个体或群体的经验是管理行为的参照系。我们知道,人的管理绩效不是无限的,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高原区,以后就会走下坡路。从绩效的提高到高原区的出现,有一个转折点。因此,社区教育经验管理行为模式中也会因为社区教育管理者的经验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经验管理曲线。
社区教育经验管理行为模式具有灵活性和可信度高的优点。社区教育的发展水平反映着管理者的经验水平,因此,经验管理行为模式特别重视个人资历经验。经验也是个积累过程。所以说,管理者的绩效也就和管理年限和经验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我国社区教育管理专家黄云龙先生曾抽象出社区教育经验管理的行为模式:绩效=f(资历·经验)。公式中f是一个函数,反映的是经验水平状态。这个行为模式表现的是经验和绩效的一种函数曲线关系。但实际生活中,随着管理者年龄的增长,工龄、经验与绩效并非都是正相关。[1]如图2所示:
图2 经验与绩效线性关系
以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欧内斯特·戴尔(Dale)等为代表人物,经验管理行为模式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流派。该流派从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各种各样成功和失败的管理案例,了解和研究管理问题。但是社区教育管理工作者在运用这一管理行为模式的过程中,要尽力避免走向形而上学的经验主义。经验主义(Empiricism)是一种认识论学说,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
同时,社区教育管理者也要谨慎经验效应的产生。经验效应在社区教育管理过程中广泛地存在着,最典型的就是怀疑。由于曾经有受骗上当的经历,若再遇到同类的问题时,就表现为迟疑不决,往往用想当然的经验来保护自己,以避免再次上当。由于经验效应的广泛存在,在社区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注意经验效应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对社区教育管理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地调查研究,客观地把握公众对社区教育活动、对本社区教育管理组织机构等有关方面的看法,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关工作。基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社区教育经验管理行为模式也有局限性。表现在:
1.经验思维的滞后性容易产生管理行为习惯惰性,阻碍社区教育及其管理的革新与进步。管理行为的习惯惰性往往会使得社区教育管理者形成自我陶醉和故步自封的管理作风。
2.社区教育经验管理具有时空条件限制性。在相同或相似的时空环境和条件下,经验管理可能是有价值的,随着时空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经验就会失去原来的有效性。
3.社区教育经验管理的个别性和盲目性。个别性会造成社区教育管理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性可能会用过去的历史来指导未来的发展,“以史为鉴”也就成了“让历史决定未来”。
三、社区教育科学管理行为模式
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行为模式,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Taylor)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的。科学管理不仅仅是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精神革命。社区教育科学管理模式是以科学的理论假设为前提,通过社区教育调查、社区教育统计、社区教育课题实施或试验等科学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结论,作为管理行为选择依据的一种管理行为模式。
随着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原来的行政全能型社区教育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涌入的社区教育办学资源,不断提高的社区公民自治意识和社区教育管理的社会参与度,要求社区教育管理者选择科学管理的行为模式。[5]科学管理理论对社区教育管理的影响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泰勒的科学管理模式影响着社区管理人员重视对教育财政的控制和效益的提高,科学管理理论成为检验社区教育效能的主要标准。[6]
2.推动人们研究社区教育管理问题,催生出了一批现代社区教育管理专家,社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取得进展。
3.科学管理使人们重视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估和测量,推进社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搭建信息化、网络化的教育平台;鼓励建立科学、公平的社区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制定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控,为社区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建议成立专门研究机构以帮助相关社区教育管理人员运用测量和评估的方法。
4.科学管理理论中蕴含的理性精神和效率意识对教育管理理论和时间产生重大的影响和作用,推动社区教育管理由传统的粗放管理向科学的集约式管理迈进。
但是也应该看到,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社区教育的管理工作是中国社区教育的特色,也是中国社区教育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对社区教育实施科学化管理与政府的有限介入并不矛盾,这就要求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转变社区教育管理观念,提倡社区教育管理的善治模式,即把政府推动和社区公民自治结合起来,建立双方的密切合作关系。其次,为社区教育科学管理制度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社团组织活动的蓬勃开展,保护社区教育学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最后,要着力培育社区公民文化,通过群众性学术团体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和社区教育社会调查等方法开展社区教育科研,以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促进社区教育管理科学化。
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都要做到有效整合社区教育的有形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和无形资源(组织、政策、信息和文化资源),形成社区教育培训网络,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等学习型组织,保障社区居民参与学习和社区管理。[7]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社区教育管理也是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但需要指出的是,该理论对人性假设的局限性,即认为人仅仅是一种经济人,这无疑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科学管理也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管理形态,它伴随着社区教育管理者的经验和有力的政府行政管理措施后,才能发挥科学管理理论对社区教育管理的推动。
众所周知,科学或理论其本身的指导性远远大于其指令性,和谐社区教育管理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数据、事实及结论,如果离开了有效的行政决策,就往往会成为纸上谈兵,不易产生有效的社会价值。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的政治和经济管理体制下。
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践证明,只有将三种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为和谐社区的构建服务。
收稿日期:201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