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刍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刍议论文,新课程论文,创新能力论文,背景下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作文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部分,其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练习,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拙文就义务教育中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表一点个人的见解。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独立判断能力

创新始于质疑,创新的本质是批判。任何创新都是对前人观点的否定与超越,而要实现这一否定与超越,没有批判精神是不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同样作文训练也应当如此。

文贵创新。文章的创新首先应是立意的创新。要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就不能人云亦云。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不囿于固有的评判模式中,学会用自己的头脑,从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进而形成独立的判断能力。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人人皆知的题材或事件,鼓励学生提出与传统不同的观点,挖掘出新意。

例如,在进行《愚公移山》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愚公愚吗?”的小型辩论,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反方同学就对一味赞美愚公精神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愚公移山虽勇气可嘉,但做法未免有些愚蠢,为何不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又如写《莲》,莲花早已成为高贵品质的象征,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却提出“它虽表面清香美丽但却掩盖了他内心的空虚与出身的肮脏”。对于这样的立意,只要言之有据就要予以表扬鼓励,以提高他们创新的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勇于质疑和批判的态度,正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种不竭动力。

除了文章立意的创新,平时的作文训练还应当注重形式的创新,这一方面是作文多样化特征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够阅读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除了按照训练程序拟定的常规文体(如记叙文、一般的科技文与浅易的议论文)的写作训练外,还应当因时制宜地补充一些其他形式的作文训练。如在七年级,我们可以结合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进行自然景物的片段描写训练,教会学生写景的一般性技巧;可以结合上册第六单元进行童话与寓言的创作,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往往能写出一些童趣盎然的小作品;结合《繁星·春水》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尝试小诗的创作,在此次活动中,有学生写道:“妈妈,/我是一片远处的帆,/却永远也驶不出/您目光围成的海岸。”(葛旸)“纵使岩石有千言万语/它也只是沉默不语/轰然倒下/留不下烟尘几许/僻石几许/只愿成为一堆沙/让潮水如故/涌向大海深处”(赵晓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其中葛旸的小诗还在《语文周报》上发表。笔者在教《石壕吏》一诗时,就让学生进行了课本剧的创作,不仅受到训练新的作文形式的效果,还引导学生理解了“老妪”的话是在“吏”的逼问下一步步地说出来的这一课文阅读的难点,有一箭双雕之妙。

二、巧设训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出发,得出多种多样设想和解决问题途径的思维过程。它的显著特征是不依常规,不受固有模式的束缚、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其他思维方式相比,发散思维和创造力的联系更为密切。面对一个问题,引导找出多种解决的答案,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常用形式。结合作文教学,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专题训练。

如多角度立意训练。在学生作文之前,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并说明理由。如以“手又五指”为题写议论文,学生们就从四个角度确立了不同的论点:(1)五指有长有短,众人千差万别,办事不能“一刀切”、一样要求;(2)手指各有各的用途,我们学习也是一样各科课程不能偏废;(3)一个手指做事难,协同合作有力量,同学之间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4)弹琴按键,不能五指一起上,握笔写字,小指要自觉站在一旁,同学之间不仅要互助,还要互让,要看需要,顾大局。还可以采用“同一题目,多种体裁”的方法进行训练。这类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快速全方位分析问题的习惯,既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训练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又如结合件小事的写作,可确定三个训练点(1)可以写那些事?(2)还可以换成那些题目?(3)尽可能地多设计一些开头和结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要求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目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不仅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极其有利,还可以使它们的思维更广阔、更灵活。

发散思维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能够交给学生一些发散思维的具体方法,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三、引导学生积极幻想、培养创造性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人类智慧的生命,是希望和灵感的源泉。作文内容的丰富、思路的开阔,都离不开想象,特别是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语言描述或图样而独立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学生写作文,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写人、记事,必然包含着创造性想象活动。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1.恰当的运用修辞方法,培养创造性想象。

要表现某些形象,描绘某些细节,可引导学生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有些事物、景物,哪怕学生并非感知,也可借助已有的表象积累,分析、加工、改造,想象出新形象,丰富作文内容,增强文章感染力。例如写暴雨“像发怒的暴君,一声惊雷过后;狂风夹着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他疯狂的撕扯着世间的一切,鞭打着世间的一切”;写烈日“整个城市像被烤焦”。运用创造性想象描绘出的各种事物,不但能使描绘的对象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而且能够促进他们深入生活,积累感性材料,努力学习语言,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对课文进行改写、续写。

训练学生的改写、续写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改写时需要增加必要的细节描写,对人物、环境作具体的刻画,对故事情节作一定的补充,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这就要求学生发挥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依据各种描述或提示,在头脑中创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续写时则更需要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合理地进行想象。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原料,深入挖掘其中的创新因素对学生进行改写、续写训练。例如学完唐诗《石壕吏》可将其改写成课本剧;学完《故乡》,可续写二十年后的故乡等等。

3.想象作文。

这类作文特点有二:一是指向未来,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二是与自己的愿望一致,是自己希望实现的。这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例如在以《假如我是……》为题的一次作文中一名平时作文不太好的同学由于他喜爱足球,就把自己想象成为一名足球健将:“有巴乔的经验,有贝克·汉姆的脚法,有巴蒂斯图塔的冲击力,有罗纳尔多的意识和欧文把握时机的能力,驰骋在2008奥运会的赛场上”;有的同学将自己想象成为一株小草,一朵小花,“默默地为人间增添一丝新绿,为大地增添一点芬芳。”有的同学把自己想象成为访问外星人的使者,驾着飞行器来到外星人生活的星球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类题目为学生提供了最广泛的想象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具有独特作用。

四、鼓励学生写个性化文章

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作文教学专家陈钟梁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上曾说过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作文教学更应鼓励学生发展个性。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长。脑子灵活的,让他们工于构思;语言幽默的,让他们精于表达;思维深刻的,让他们开掘内涵;喜欢体育的,让他们多系竞赛;关注社会的,让他们多写评论……只有这样,才能使它们的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写出各具特色的文章。

总之,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文教学与训练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作文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创作,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既提高其写作能力,又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功莫大焉。

标签:;  ;  ;  ;  

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